刘帅不拘一格,三次登门邀请,这位国军将领出山当教员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君王礼贤下士的故事,如大家熟悉知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报了大耻。还有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争霸中原,唐王李世民不拘一格,任用魏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就伟业。这些人有都是以胜利者的形象,放下身段,邀请有才之士给自己办事,有些人还是帝王,最次的也是一代枭雄,但这种行为并不可耻,反而体现了他们的修养。这种修养是成大事者必备条件。据说清朝先祖皇太极为了劝降洪承畴,放下身段,让小玉儿(后来的孝庄皇后)亲自游说洪承畴,最后为大清添加一位不世之才。

以上这些典故都是古人,但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段礼资下士的故事,这段故事发生在开国将帅“刘伯chéng”身上。了解历史朋友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帅被任命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主要工作是负责军事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让新中国培养国防力量。达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搞军事教育,就要有军事方面的人才,偌大的学院光一个刘帅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在开国将军中,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却很少,他们大多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有实战经验,但缺乏理论知识。就在他烦恼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在解放战争中,被他俘虏的一位国军将领,可以让他到南京学院当教员。这位能够让刘帅想起来的国军名将就是“陈颐鼎”。

陈颐鼎是江苏宿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他是这一期的高材生,毕业的时候,军事理论知识最高。可能在实战中,比不上同期的王耀武,但是理论知识却是三期学员中的第一名。
在陈颐鼎的军事生涯中,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这也是黄浦生必经历的战役。等到了抗战时期,加个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斗。然而让他一生最光荣就是率70军到台wān,收复失地接受日寇投降。但一生最不幸的是在解放战争中被俘虏了。
不过,有一句古话这样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而陈颐鼎就是一位非常幸运的人,他被刘帅看中,所以,他从战犯营被转到住宅。当时,毫不知情的陈颐鼎以为要杀他呢!却不知是喜从天降。受到开国元帅“刘帅”的接见,让他到南京军事学院当教员。这一消息无疑是给了陈颐鼎当头一棒,心里想有这好事!但是他还是谦虚的说,败军之将,哪有资格?给贵方的将军们讲课,就婉言拒绝了。但是刘帅并没有放弃,“说”这个事对你来说,确实有点突然。你先不要急于否决,考虑几天,我还会再来的。这也是刘帅第一次放下身段,不拘一格,登门邀请陈颐鼎出山当教员。

过了几天,刘帅与警卫员又登门拜访陈颐鼎,刘帅一进门就问,陈兄考虑的怎么样了。但是,陈颐鼎说,我恐怕能力有限,任实战经验,理论知识都不及贵方的将军们。刘帅笑着说,陈兄参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斗,这就是实战经验,再说陈兄又是黄埔三期的高材生,凭着这两点,就有资格,也够资格担教员。陈颐鼎见刘帅都这样说了,就说,让我考虑几天。几天后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刘帅又笑着说,不要骗我了,过几天我还会再来的。
果不其然,几天后刘帅第三次登门邀请陈颐鼎到南京军事学院当教员。这次没有等刘帅开口说话,陈颐鼎就说,如果我再不同意,就显得我陈某太不近人情了,我同意到贵方学院当教员。刘帅高兴地说,好啊……,并且对陈颐鼎说,今日高兴, 警卫员备几小菜,咱们喝一杯,陈颐鼎笑着说好。

跟着刘帅去了南京军事学院当教员的陈颐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员们讲那些跟日军作战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培养出新一代军事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帅不拘一格,放下身段这种礼贤下士的行为,也让后人所敬仰。
而且刘帅不光请了陈颐鼎到南京学院当教员。还邀请了,有丛林之虎的廖耀湘南京学院讲课。要知道,廖耀湘你是一位拥有着丰富丛林作战经验,这正是我军指挥员所缺少的作战经验。取敌之长,避其所短,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蒋介石麾下十大杂牌军,哪一个杂牌军,存在的时间最长
蒋介石领导的军事集团,内部派系林立,拥有许多杂牌军,所谓的杂牌军就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军,并非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因为国军内部分嫡系与杂牌,从而也导致了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时期很难调动杂牌军作战,就算他们上了战场,也并十分卖力,如果,被包围了都会选择起义。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场上起义的大多都是杂牌将领,嫡系将领比较少。诺哈网2023-06-01 09:36:500000蒋介石为何派遣何应钦,出席日军受降仪式,而不是陈诚
1945年9月2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国军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其实,在这之前也就是8月15日,在全世界正义之师的打击下,日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且颁发了“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在湖南芷江,日军降使向国军提交降书,并且把华兵力部署图,以及将领名单交出。诺哈网2023-06-01 16:02:250000三野与四野都是解放战场上的主力军,那么哪一支部队,算是正统
在著名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拥有五大野战军,而在这五支部队中,战斗力最强,同时,对我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作出贡献最大的两支野战军,分别是华东野战军与东北野战军。这两个野战军在当时,无论是立下的战功,还是人数都要优越其它三支野战军。所以,华东野战军与东北野战军就是解放战场上的主力军。诺哈网2023-05-31 21:35:170000一寸山河,一寸血;1933年,增援长城抗战的黄埔系将领都有谁?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句话是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了号召更多的青年,投入抗战事业,所讲的话。诺哈网2023-06-01 23:36:480000当年娄山关一战,因伤留下来的红军勇将孔宪权,后来怎么样了
1935年1月7日,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的遵义,而作为当地的军阀王家烈,闻听遵义失守后,十分恼火,同时也为了防止红军赤化贵州,王家烈急调兵力在娄山关一带设伏重兵守卫娄山关。因为这个地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诺哈网2023-05-31 22:04: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