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位开国上将人员中,有两位将领的军衔是后补的,他们都是谁
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后来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又取消了军衔制度,直到1988年才恢复,不过此时已经没有了元帅和大将军衔级别,只有上将,中将,少将。
在1988年之前,只有1955年授予军衔的人员最多,像十位元帅,十位大将,57位开国上将都是在这一年受封的。然而,在57位开国上将人员中,有两位将领的军衔是后来补上去的。让我们接着往一起下看,哪两位开国将军的军衔是候补的?

第一位是李聚奎将军,红军时期一位出色的战将,在还没有加入红军之前,他参加了湘军,跟着北伐军,在第八军麾下参加了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然而在1928年他在彭老总的影响下加入了革命军。从此开始他的新的人生,以及革命生涯。
在红军队伍中,李聚奎绝对算是一位能征善战之将,尤其是在苏区反围剿战斗中,他深刻体会了毛爷爷的游击战术的精髓,并且运用得当。在历次反围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袭击、阻击、游击战法打击敌人”,并且都取得重大战绩。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林总的红一军团担任前线先锋,李聚奎被点将任红一师师长,由后卫变为前锋,当时杨得志,杨成武,陈正湘都是在李聚奎指挥下,踏上长征之路,红一师出潇水、战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组织部队强渡大渡河,为掩护红军主力摆脱险境、打开北上通道建立了奇功。其中,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使李聚奎名震全军。
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周公对杨得志说,这次长征道路,你们红一团功不可没。杨得志说,这都是李师长的功劳,是他指挥有方。如果李聚奎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在建国后肯定是大将军衔,但是中间出了一个小环节。

在红军胜利会师后,李聚奎受命西征,最后兵败祁连山。在战斗中他负伤了,为躲避马家军的追击,他隐姓埋名乔装打扮,留在一个牧民家养伤。在这段时间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在他伤好了以后,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三次搜捕,最后终于回到了陕北红军的行列中。
在后来的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是担任参谋长职务,包括后来又调到了后方搞后勤工作。算不上是真正的军事指挥官,因此与大将无缘,而上将军衔也来得比较迟,是在1958年后补的上将军衔。

第二位是王建安,他是红四方面军一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在土地改革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战斗,不管是在军事战斗中,还是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王建安同样有着出色表现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1935年,王建安又参加广昭战役、嘉陵江战役。在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又主动向组织申请,接应红二方面军北上,在这他遇到了国军的阻击,王建安率领独立师打前阵掩护红二方面军先行北上,甘愿冒着风险担任后卫任务。在红军全部到达陕北后,组织安排他到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王建安参加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其实任指挥才能他比许世友高出许多。但是在山东战场上包括解放战争时期,他都一直担任副职。从来不为名誉去争来争去,包括解放济南时,前线总指挥是许世友而副总指挥就是王建安。虽说是副职但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王建安还参加了淮海战役,之后又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员的职位。而许在山东战役结束后,就没有参加什么重大的战斗,而是负责治理山东。

1949年4月,王建安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率先登上南岸,击溃了汤恩伯制定的长江防线,先后解放了杭州、宁波、温州等浙江广大地区。在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又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发起夏季攻势,成功粉碎美军破坏停战谈判阴谋。
不过他的上将军衔也是在1956年后补的,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也不清楚。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57位开国上将人员中,只有李聚奎,王建安两位将领的军衔是后补的。
抗美援朝时期,有四支王牌部队,没有入朝参战,它们当时都在干嘛
解放战争结束后不久,我国受盟友之邀,于1950年10月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帮助盟友共同抵御世界强国美帝。可能是由于人民志愿军,这次面对的对手不是蒋介石的国军,而是经历二战洗礼,与日军,德军交过手的西方强国。所以,在抗美援朝时期,但凡入朝参战的部队,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大野战军的王牌劲旅。诺哈网2023-05-28 12:17:400000解放战争,协助徐帅一同解放山西的两位干将,后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如果讲到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是著名的淮海战役。如果讲到解放战争时期,最难解放的一个省,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想到是山西,为何解放山西这么难。主要还是因为民国大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割据称雄38载。在这个地方修建了抵抗各地军阀,以及八年抗战时期抵抗侵略者的堡垒。加上阎锡山的晋绥军也比较能打,据说在抗战结束后,他在暗中收编了一批日本兵替他守卫山西。诺哈网2023-05-31 22:36:570000在川军高级将领中,唯一被俘虏的将领是谁,唯一被击毙的又是谁
虽然,在解放战争进行到后期时,蒋介石领导的国军败局已定。这时,有不少川军高级将领,在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后,选择与我军主动接洽,其目的就是为了起义,不想成为蒋家王朝最后的陪葬品。因此,在西南战役中,就出现了大批川军高级将领起义,各个都是官至二级上将,如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熊克武,田颂尧,王缵绪等川军高级将领,都选择了起义道路。诺哈网2023-06-01 03:13:360000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人曾是结拜兄弟,为何最后闹成兵戎相见
蒋介石是民国时期的大佬人物,担任过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又是抗战时期,亚洲战场同盟国最高军事主官,并一手缔造出蒋家王朝,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阎锡山是晋系军阀集团的大佬,并把持山西长达38年,抗战时期,又长期历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也是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冯玉祥是西北军的首领,人称西北王,鼎盛时期手中掌握40万大军,可谓是风云一时。诺哈网2023-05-31 21:53:430000三大王牌集团军,都是由哪个军发展过来的,首任军长又是谁
诺哈网2023-05-31 23:55: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