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人曾是结拜兄弟,为何最后闹成兵戎相见
蒋介石是民国时期的大佬人物,担任过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又是抗战时期,亚洲战场同盟国最高军事主官,并一手缔造出蒋家王朝,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阎锡山是晋系军阀集团的大佬,并把持山西长达38年,抗战时期,又长期历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也是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冯玉祥是西北军的首领,人称西北王,鼎盛时期手中掌握40万大军,可谓是风云一时。
由此可见以上三位人物都是民国时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并且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三人曾经还是结拜兄弟,那么为何最后,这三位闹得兵戎相见。

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结拜,并不是真心结拜的,这三位都有各自政治目的才勉强地走到了一起,因此这样的结拜并不牢固,一旦发生了利益的冲突就会导致兵戎相见。都知道,在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时,有阎锡山,冯玉祥的加入。他们为何加入蒋介石军事集团,其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自保。因为此时的北伐军势如破竹,这两位的归顺,用古话说,
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蒋介石也看中了他们二人手中的兵力,因此三人一拍即合,共同完成北伐战争。
也就是在第二次北伐过程中,蒋介石为了拉拢人心,就与阎锡山冯玉祥结拜成兄弟。冯玉祥是老大,阎锡山老二,蒋介石老三,此时的他们都是以兄弟相称,关系十分亲密。然而,自古以来都是能够共患难,难以共太平,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都是反应卸磨杀驴的帝王,如刘邦,朱元璋就是典型人物。而蒋介石也是一样,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对冯玉祥承诺,在完成北伐大业后,将京津地区交由他管理,也就有点类似于古代,跟着皇帝打天下,之后列土封王一样的意思。
当冯玉祥听到蒋介石这样说
心里十分激动
对蒋介石说
贤弟,请放心,愚兄一定全心全意助你完成北伐大业

要知道,冯玉祥的西北军地处西北,这个地方比较贫穷,而冯玉祥也一直为没有富饶之地而烦恼,如今蒋介石答应将繁华富饶的京津之地交由他管理,让此时的冯玉祥心里美滋滋。因此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十分卖命,他麾下的虎将韩复渠就是第一个打到北平城下西北军将领。
可见蒋介石的承诺,对整个西北军战士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然而,在完成北伐事业后,蒋介石却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将京津之地给了阎锡山,这让冯玉祥十分恼火,也让整个西北军将士十分恼火。因为他们在这场北伐战争中十分出力卖命,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说心里话,这种事搁在谁身上,都会很生气的。

其实,蒋介石心里也有他自己的打算,因为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声势浩大,总兵力达到40万,统兵的人数比蒋介石还要多,如果又得到京津之地,那不是如虎添翼吗?为此他就把此地给了实力较弱的阎锡山,想通过讨好阎锡山来制约冯玉祥。
西北军将士讨要封地不成,最后蒋介石昔日的结拜大哥冯玉祥想通过武力,讨要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于是爆发了蒋冯战争。而阎锡山最后,也因为北伐战争胜利后,分赃不均最后与蒋介石闹掰了。塑料的兄弟情,最后都在利益面前荡然无存,曾经的结拜兄弟蒋,冯,阎最后导致兵戎相见,于是后来爆发了1930年的中原大战。
1958年,有五位大军区司令员下连队当兵,他们都是谁?
1958年,上级下达关于开国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号召后,一些开国将军,及大军区司令员们深入基层,到海岛,边关,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下连队当兵,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发扬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上,在1958年,有五位时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响应上级号召,下连队当兵,以普通的身份与士兵们一起参加训练。诺哈网2023-05-29 00:23:100000这两个军的番号都一样,军长也都是民国大军阀,他们都是谁
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集团中,有两支部队的番号是一样的,只不过担任军长的人选不一样。而两支部队的性质又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地方部队,并非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军。都知道,在蒋介石军的事集团中,有嫡系和杂牌部队之分。只要是地方军阀领导的部队,统一称之为杂牌部队。诺哈网2023-05-29 13:26:32000057位开国上将,只有他,是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开国将领
在1955年授衔时,我国共有57位开国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开国上将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顶梁柱,都是各野战军司令员麾下得力干将。可以说,都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国元勋。然而,就在这57位开国上将中,有一位上将,是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开国将领,他就是韩先楚将军。诺哈网2023-06-01 02:14:550000这三位虎将都是纵队司令员,而且都是骁勇之将,他们都是谁
诺哈网2023-05-31 22:08: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