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蒋介石为何三次临阵换帅
自古以来临阵换将都是犯了兵家之大忌,除非是主将战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找人替换,不然的话,一般来说都不会换将。临阵换将有许多不利之处,第一个说明,最高决策者用人失误,从而导致士气低落,对战场上的估计不够全面。第二个原因,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指挥方式,也导致整个战役发生了改变,随时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第三个原因,主帅与主将有需要重新获得基本上的信任和认同感,而主帅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下属的将领进行了解,方便在部署作战任务时,了解每一位将领作战特长,才能够达到战斗最佳部署。
所以说,临阵换将会给一战役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那么,为什么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蒋介石上次临阵换帅。

在抗战胜利后,东北三省都成为双方抢占的焦点,因此,当时国共双方都派出大量兵力进军东北,都想占领这座丰富大粮仓。所以说,当时东北是由苏军占领,但是苏方同意让蒋介石的国军接收东北,但是又让我军占领东北大片农村,让主要大城市由国军接任,而广大的农村则是交给我军接手。这样一来,双方避免不了一场战争,于是,东北战役就在这种情形下爆发了。
在解放初期,蒋介石派到东北第一任军事统帅是杜聿明,他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生,抗战时期担任第五军军长,解放初期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在东北战场上,杜聿明采取的战略是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军事措施。拥有清一色的美式装备的国军,在杜聿明的指挥下,把东北民主联军赶到祖国的最北端。应该说,杜聿明在东北战场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又组织了四次向我南满根据地临江等地进犯,我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四保南满根据地战斗,史称“四保临江”。

在国军进攻南满根据地时,林总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主动出击采取了“南打北拉”的战术,从而减轻南满根据地的压力,历史上把这次战役称之为三下江南。不过后来由于杜聿明身体情况,病倒了。无法再担任东北保安司令一职,于是,蒋介石不得不重新考虑换帅。
但是蒋介石派往东北的第二任统帅却是陈诚,这位是蒋介石的爱将,但是并不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在军事指挥上很欠缺。而国军在东北失势,也正是在陈诚担任东北主帅期间开始,使得东北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他一上任就改变之前杜聿明的战略措施,还说大话,向蒋介石保证三个月搞定东北,活捉林匪。但是在双方先后展开了秋季攻势,冬季攻势等战斗后,东北民主联军成功歼灭敌军6.9万余人。之后第2纵、7纵等部队,冒着呼啸的北风和满天大雪,突然包围法库、彰武等城,全歼新5军,并活捉军长陈林达。

陈诚在东北主帅期间,使得东北战事变得越来越糟糕,于是,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帅的问题。最后又派卫立煌担任东北剿匪司令,主持东北战事。尽管卫立煌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
在卫立煌任东北主帅期间,展开了辽沈战役,此战也是决定东北战场命运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双方大决战最重要的一场战斗。本来卫立煌采取战术是收缩兵力固守大据点,一旦时机成熟,再打通各据点间的联系,第三步是扩大占领区,即:“固点—连线—扩面。”不过蒋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锦线,这也导致将卫之间矛盾重重,使得蒋介石也动不动就亲临东北坐镇指挥,搞得卫立煌很难堪。帅将不和注定了要失败。
我军在毛爷爷的英明指挥下,先攻打锦州,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彻底切断国军的退路。在锦州解放后,随后又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最后解放沈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共歼灭国军47.2万人,卫立煌仓皇而逃,飞往北平。从此东北全境全部让东野占领,蒋介石败得一塌糊涂。
雄师劲旅第38军,三大军长,都成为大军区司令员,他们是谁?
第38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过来的。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38军那绝对是属于人民队伍中,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支主力雄师。第38军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是全军最能打硬仗,恶仗的雄师劲旅。可以这样说,在解放初期的东北战场上,基本上的大战,恶战都有第一纵队的参与(也就是后来的第38军)。长期在这样环境下作战的第一纵队,自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作战风格。诺哈网2023-05-27 04:23:4900001958年,两位上将回国,受到某国的一号人物亲自欢送,他们是谁?
在1958年,有两位开国上将,从朝鲜回国的时候,受到一号人物的欢送,并献上鲜花,以表两国的友谊长存。而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就记录了这一重要时刻。站在前排左边的,手中捧着鲜花的,是开国上将王平将军。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王平将军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位优秀政工将领,出色的政工才能,让他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成为革命队伍中重要成员之一。诺哈网2023-05-26 23:11:450000华北军区四位正副司令员,都拥有元帅与上将头衔,为何他没有军衔
可能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中的四大野战军,它们分别为,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其实除了这四个野战中吧,还有一个野战军,那就是华北野战军。这个野战军是归毛爷爷他老人家直接指挥的,相当于古代的御林军。可见身份地位不比四大野战军差,而且这个野战军也出了两位元帅,一位大将。诺哈网2023-06-02 13:45:4500001994年,增补的三位军事家,都是哪三位名将
在1984年,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的同时,还评选出33位优秀的革命将领,冠称军事家的称号。这33位军事家有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还有就是没有军衔,但对革命贡献很大的毛,周,杨,李,邓等五位领导人,也被列入33位军事家行列中。还有八位是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名将,也被冠称军事家的称号。他们分别是段德昌,许继慎,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蔡申熙,叶挺。诺哈网2023-05-28 03:52: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