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期间,反对蒋介石的地方军阀,哪一家实力最强
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家得到了形式上的统一,全国民众百姓过了一段时间的太平生活。但是,太平生活并没有过多久,中华大地上又一次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当时,蒋介石为了削减地方军阀的势力,提出裁军政策。理由是,国家和平了,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军队。蒋介石的政策一颁发,就遭到地方势力的反对,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的中原大战。
当时反对蒋介石的地方军阀有八家,为了方便统一指挥反蒋联军被编成八个方面军,桂系军阀为第一方面军,西北军阀为第二方面军,晋系军阀为第三方面军,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东北军为第五方面军(但并没有参战),川军的刘文辉为第六方面军,湘军的何键为第七方面军,鄂军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八个方面军加在一起约80万人,而蒋介石约60万。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是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当然了,蒋介石能够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个因素;反蒋联盟军虽说人数多,但是未必上下一心。他们都是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才走在一起的,这样的结盟注定不牢固。第二个因素;蒋介石的黄埔军也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第三个因素;张学良的东北军支持蒋介石。第四个因素;蒋介石采取经济战,用金钱收买反对他的地方军阀的将领,从内部瓦解他们。问,世上能有几人,抵挡得住金钱与高官的诱惑。
蒋介石成为中原大战最后胜利者,但是,在中原大战期间,反对蒋介石的地方军阀,哪一家实力最强?
当时实力较强的有三家,他们分别为桂系军阀(李宗仁),西北军阀(冯玉祥),晋系军阀(阎锡山)。他们也是中原大战中反蒋联军的主力部队。如果要评选出,中原大战期间,反对蒋介石的地方军阀,哪一家实力最强,应该就是从这三家评选出一家。

三家兵力人数相比较,当时的桂系军阀应该拥兵20万。阎锡山的晋绥军应该有30万。而冯玉祥的西北军算是人数最多的拥兵40万。在这三家军阀兵力相比较的情况来看,冯玉祥的西北军阀占优势。再来看看武器装备,在热兵器时代,除了人数以外,武器装备也十分重要。要知道,拥有一支装备十分牛叉的军,可以顶好几个军。
在武器装备上冯玉祥的西北军并不占优势,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西北大刀队的故事。他们每人背后背着一把大刀,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白刃战。说白了就是,西北军没有足够的经费,也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可以保证每一位士兵手中都有一把枪。因此,西北军的实力应该比不上桂系军阀与晋系军阀。人数虽然多,但是,热兵器时代,拼的并不是人数,而是先进优良的武器装备。

剩下就是桂系军阀与阎锡山的晋绥军。这两家人数上阎锡山占有优势,论武器装备晋绥军也应该占有优势。要知道阎锡山坐镇山西,可不是一两年了。从他主持山西一开始,到结束,前前后后整整38年。能够一直屹立不倒,阎锡山肯定也有点本事,他把山西打造成比较发达的省会。并且在太原修建了许多工兵厂,就是为晋绥军提供武器装备的。而桂系李宗仁地处广西,这个地方山多,树林多,算不上经济发达的地方。不过桂军战斗力强,尤其善于爬山或者在丛林作战。因此,小编个人认为,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的晋绥军实力是反蒋联军中,最强的一家。
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锦州战役,参战六位纵队司令,授予了什么军衔
1948年9月12日是决定,解放战争胜利最关键的一仗,辽沈战役就在这一天爆发了。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也是最先爆发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役的胜与败,对后来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辽沈战役也成为当时双方最高军事长官最关注的一场大会战。诺哈网2023-06-01 10:35:280000为何这四位起义将领,能够被授予将衔,原来和他们作出的贡献有关
在建国后的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行授衔的第一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扬奖赏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出的杰出将领。军衔等级越高,相对而言为革命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也就越大。元帅军衔是最高的级别,共有十位战功卓越的开国将领获此殊荣。接下来就是将衔,这个级别共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个等级。再往下就不是将衔了,而是校官,尉官,士官,以及刚刚入队的士兵。诺哈网2023-05-29 12:56:170000三位优秀军事统帅,其中两位被老蒋瞧不上,另一位却被视为珍宝
可能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大佬蒋介石麾下有五虎将,他们分别为刘峙,陈诚,卫立煌,蒋鼎文,顾祝同等五人被称之为五虎将。然而,作为蒋介石的对手,也就是伟大的毛爷爷麾下也有五虎将,他们分别为彭老总,林总,徐帅,陈赓将军,粟裕将军等人,被称之为是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毛爷爷身边的五虎将。诺哈网2023-05-31 23:53:060000第四野战军机关单位,九位主要负责人,都是什么军衔?
在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下辖的第一纵队至第12纵队,按照上级统一序列规定,改称第38军至第49军,每个军,是下辖四个师,人数大约5至6万余人。经过,重新整编后的东北野战军,也换了一个番号,那就是世人比较熟知的第四野战军。诺哈网2023-05-27 16:17:470000郭松龄的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兵临奉天城下,为何最后败得那么惨
郭松龄是民国时期的奉军骨干将领,与张学良关系要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在奉军内部慢慢形成一个以陆军毕业为首小派系,当时称为陆大派,而郭松龄就是这个派系的首领。除此之外,奉军内部还形成了士官派,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小派系,还有一支就是老派,都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老臣,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等人。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国军内部一样属于派系林立。诺哈网2023-06-02 08:07: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