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锦州战役,参战六位纵队司令,授予了什么军衔
1948年9月12日是决定,解放战争胜利最关键的一仗,辽沈战役就在这一天爆发了。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一场,也是最先爆发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役的胜与败,对后来的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辽沈战役也成为当时双方最高军事长官最关注的一场大会战。
而决定解放战争命运的辽沈战役,哪一场战役又是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说到最关键的一战,恐怕当属锦州战役。为何这样说呢?锦州战略位置很重要,它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如果锦州被东北野战军占领了,那么,算是彻底切断了东北战场上的国军的退路。要知道,东北地形不同于其它地方,它北面与西面靠着当时的苏联,东边靠着大海,而东南有靠着朝鲜。所以,锦州是国军通往关内唯一通道,如果锦州被东北野战军占领,那么就会对东北战场上的国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这样一来,辽沈会战就会以我军胜利而告终。

因此,毛爷爷给东北野战军作战命令,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占领锦州。为此,辽沈战役最关键的锦州战役,在1948年10月7日正式打响。当然了,蒋介石也看出了锦州的战略重要位置,亲自给锦州守城之将范汉杰通电话,把锦州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告诉他,让他务必坚持守住锦州。同时,蒋介石又电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让他出兵增援锦州。
而东北野战军在林总的部署下,首先清除锦州外围的障碍,让锦州成为一座孤城。然后集中兵力攻取锦州和打增援之敌。决定,让东北野战军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组成北突击集团,由司令员韩先楚指挥,以第7、第9纵队组成南突击集团,由邓华指挥,以第8纵队及炮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由段苏权指挥,从城东向西突击,以上六个纵队都是担任攻取锦州的作战任务。而剩下的纵队都是担任打援任务。

要知道,蒋介石为了解锦州之围,组成了东进与西进兵团增援。东进兵团由第7兵团司令侯镜如任总指挥,下辖3个军9个师,在空军、海军掩护下,向塔山方向前进增援锦州,但是他们在这里遭到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顽强阻击。双方在塔山展开了激烈战斗,而当时林总给第二兵团程子华作战任务时,明确了;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可见塔山战略位置多么重要。要知道,我军历来提倡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保着有生力量最为重要。可见锦州战役的关键性。
而增援锦州的西进兵团也十分强,它是由廖耀湘的第九兵团组成。这支兵团算是上是东北战场上国军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王牌兵团。尽管东进与西进兵团都是为了增援锦州为作战目标,但这两兵团都被东野纵队阻挡在塔山与黑山地区无法前进一跑增援锦州,气得蒋介石直接拍桌子。

在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下达了总攻令,担任主攻锦州的东野六个纵队发起总攻。集中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随后各纵队突击队发起冲击。东北野战军将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攻入锦州城,士兵们多路并肩突击,勇猛穿插,将城内守军分割,各个围歼,其一部向城西北角外逃窜,被七纵队和九纵队城外部队堵截。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成功占领锦州。这场辽沈战役最关键的锦州战役,最终以我军胜利而告终,锦州一解放,彻底关上了国军通往关内的大门。而辽沈战役的胜利也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
而参加夺取锦州六个纵队司令员,自然也是功不可没,因此,在解放后,第二纵队司令员刘震,第三纵队司令员韩先楚,第六纵队司令员黄永胜,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四位纵队司令员授予上将军衔。而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中将军衔,第八纵队司令员段苏权少将军衔。
解放时期的三大战役,参战双方前线总指挥,都是谁?
在解放时期,敌我双方先后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展开了无数次激战。如果要说,在这些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并且有效地促进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那肯定是被后人称之的三大战役。这三场大决战的胜负,无论是对于人民军队,还是对于反动派军事集团,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这三场战役中,参战双方都派出各自阵营的精兵强将,来打赢这三场战争。诺哈网2023-05-27 15:22:320000守卫祖国南大门的广州军区,在1985年后,下辖几个集团军
诺哈网2023-05-28 12:27:380000曾经占领云贵川三省,称雄霸西南的滇系军阀,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也决定学习西方国家组建新军。当时的云南由于地处边境,是清王朝最先组建新军的地方,并且在云南还成立了一所接近现代化的军事学校,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云南讲武堂。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民国时期三大军校分别为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而最先成立的就是云南讲武堂,包括后来的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朱老总,叶帅都是从云南讲武堂毕业的。诺哈网2023-06-01 03:06:060000保定军校三大名将,在抗战时期,谁的职位最高
民国时期的保定军校被誉为是名将的摇篮,能够得此称呼,毫无疑问,这个军校出了许多名将。据统计,保定军校前后共创办九期,然而,在每一期的学员中,至少出了十几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日后这些人,都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甚至,有些学员成为地方军阀集团的大佬。诺哈网2023-05-27 19:03:0200001988年,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元帅,大将,上将都是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是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在这一年,有一大批骁勇善战之将,在1955年都获得了军衔。然而在1963年,由于各方面原因,又取消了军衔制度。直到1988年,我国又恢复了军衔制度,并对军中任职的将领,再次实行授衔,故此,1988年,也被视为是我军第二次授衔。诺哈网2023-05-28 12:30: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