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位杂牌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蒋介石尽忠了
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起家的,因此,他对黄埔军校管理很严格,尤其是从那里毕业的学生必须忠心于他。如果有二心的,基本上都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加上老蒋早年留学过日本,深知除了武器装备外,精神因素也格外重要。因此,他仿照日本武士道精神,只忠心天皇的宗旨,在黄埔军校也给学生们灌输不成功,便成仁的宗旨,蒋介石把这个称之为黄埔精神。而且,他手下那些高级将领都会赠送一把“中正剑”,上面刻有“成功成仁”字样,希望他们为自己尽忠,“不成功”时用来“杀身成仁”。
这把中正剑即是荣誉的象征,也是一种使命。因为,在解放时期就出现了,不少为蒋介石杀身成仁的黄埔高级将领,如宿北战役中的戴之奇、宜川战役中的刘戡、淮海战役中的邱清泉,还有孟良崮战役中的张灵甫,都是为蒋介石杀身成仁的高级将领。他们执行了老蒋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因此,后来蒋介石也时常用他们成仁的例子来教育手下的将领。

然而,在四年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军将领中,除了黄埔系将领为蒋介石杀身成仁外,还有两位杂牌军将领,在战场上失败后,没有选择起义,而是执行了老蒋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可能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场上最终,走上起义道路的国军将领,属于杂牌军将领较多。因为他们在国军中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有时在危急关头还会当炮灰,因此,当他们在战场上战败后,或者走投无路,都会选择投降或者起义。
第一位执行老蒋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是杂牌将领杨干才。他是属于川军将领,早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跟随杨森参加大小川中数百战。属于是标准的杂牌军将领,后来抗战爆发后,跟杨森出川走向抗日前线,参加了长沙会战,因功劳,职位也得到了升迁,所以,让他出任第20军长。

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川军中,太多大佬级别的将领,都选择了起义,如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范绍曾、冷寅东、王缵绪等川军将领都选择了起义。可见川军将领起义很平常,但是,杨干才却没有,由于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一点成绩的杨干才,还被蒋介石提拔为第十兵团司令员。
这样一来,他更加为蒋介石卖命。在我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联合发起渡江战役。汤恩伯构筑的长江防线,很快就全线崩溃,随后我军打过长江,解放上海,南京,浙江,安徽等城市。这时,杨干才率领第十兵团在安徽芜湖继续与我军对抗。最后,没能突出我军的包围圈,见突围无望的杨干才,没有选择起义,而是拿执行了蒋介石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当蒋介石得知杨干才阵亡的消息后,说:这是党国军人的楷模,并追赠杨干才为陆军上将。

第二位执行老蒋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是杂牌将领黄百韬。这位是广东人,但他并不属于粤军,由于早年投靠了北洋军阀张宗昌,因此脱离了粤军这个大家庭。是在北伐时期,张宗昌战败,部队被收编。因此,黄百韬就成为国民革命军一员。虽然,加入了蒋介石阵营,但黄百韬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还是在抗战时期,因参加皖南事变有功,被提拔为25军军长。
这个军属于是杂牌军,但是在黄百韬的训练下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王牌军。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该军大放色彩,让中野,华野损失不小。而黄百韬也成为解放战争中一匹大黑马。黄百韬的骁勇善战,让华野副司令员也十分敬佩,说黄百韬是位狠角色。

然而,等到了淮海战役时期,黄百韬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员,该兵团虽然由杂牌军组建而成,但强悍程度不亚于第12兵团,第二兵团,甚至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比这两个兵团还要出色。要知道,在碾庄战斗中,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坚守阵地12天,才歼灭该兵团。最后,黄百韬本人也执行了蒋介石提出的不成功,便成仁的黄埔精神。
能征善战的华野,下辖四位兵团司令员,为何没有一位是大将军衔
能征善战的第三野战军,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家比较熟知的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这支部队可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支主力,同时是必不可少的一支野战军。如果少了华东野战军,解放战争可能都要推迟几年胜利。要知道,在这场内战中,华野歼灭敌人数最多,消灭的大多都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因此,华野也成为蒋家王朝的掘墓人,为何会这样说?诺哈网2023-06-01 02:24:470001三大战役,国军集团都有哪些名将参战,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展开了无数次激战。而要说哪场战役的规模较大,影响较大,那肯定是世人比较熟知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解放战争的走向。因此,在这三场战役爆发的时候,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都密切地关注三大战役的动向。作为如此重要的三大战役,在解放战场上都是何人指挥的?以及参战的将领都有谁?诺哈网2023-05-26 17:07:010000东北战场上,结局最好的两位国军将领,拼死抵抗却受到优待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一爆发,敌我双方都为了抢占东北这座工业大城市。不断地派遣精锐部队北上东北,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拥有这块天然的粮仓。就比如敌方阵营蒋介石,为了加快行军脚步,特意请美国空军帮忙,将国军士兵空运到东北战场。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蒋介石的部队大多都在南方,我军的部队大多都处于北方。因此,在抢占东北这块土地上,人民军占那么一点点优势。诺哈网2023-05-29 17:21:35000057位开国上将,打仗比较厉害,功劳较大的都有哪几位
都知道,在1955年共有57位将军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当然啦,在这57位开国上将里,并非全部是军事将领,也有搞政治的,还有搞后勤的(比如杨至成),还有从事情报工作的(比如李克农)。按理来说,能够入选上将级别的将领,应该来说大多都是属于军事将领,只有少数的个别情况,其他工作人员也被授予了上将。诺哈网2023-06-01 01:47:48000019位兵团司令员中,哪一位司令员的军衔,是在1956年授予的
可能了解放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那个时候我军拥有19位兵团司令员,其中还包括三位起义兵团司令员。这19位兵团司令员,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也就是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不过其中有三位兵团司令员是大将,他们分别为陈赓,许光达,萧劲光三位将领是大将军衔。剩下的16位兵团司令员都是上将军衔。诺哈网2023-06-01 03:08: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