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战场上,结局最好的两位国军将领,拼死抵抗却受到优待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一爆发,敌我双方都为了抢占东北这座工业大城市。不断地派遣精锐部队北上东北,而他们的目的就是想拥有这块天然的粮仓。就比如敌方阵营蒋介石,为了加快行军脚步,特意请美国空军帮忙,将国军士兵空运到东北战场。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蒋介石的部队大多都在南方,我军的部队大多都处于北方。因此,在抢占东北这块土地上,人民军占那么一点点优势。
当然了,蒋介石的国军优势也是蛮大的,他派去的东北部队,都是抗战时期,长期在滇缅边境作战的将士,他们的装备好,士兵作战能力也很强。并且蒋介石还派出一批能征善战的虎将来到了东北战场。比如大家熟知的毕业于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在解放初期,就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官,还有毕业于黄埔六期的悍将廖耀湘,黄埔四期的悍将刘玉章,以及抗战名将孙立人,范汉杰,郑庭笈,还有滇军名将曾泽生,以及曾经担任远征军总指挥的郑洞国等名将,都被蒋介石派到了东北战场上。这样的阵势,可见老蒋对东北这块土地是势在必得。

然而,国军将领好像不太争气,战争一开始,确实在东北战场上取得了连连大捷。东北民主联军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并没有大伤元气。后在司令员林总的指挥下,东北战场上的我军,开始慢慢地回转。在东北战场上也取得了一些胜利,这就意味着,我军开始回弹了。就像是弹簧一样,前期蒋介石的国军压得越厉害,后期人民军反弹的也越厉害,让蒋介石的国军根本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势。
在经历一系列战斗后,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将士,也熟知怎样和国军作战,探索出一条属于人民军自己的战术,专门对付蒋介石的国军。尤其是在和反动派展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春夏秋攻势后,东北大片土地都成为解放区,只有像长春,沈阳,锦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是由国军将领占领。

随后不久,东北野战军也发动了解放这三座大城市的战役,史称辽沈战役。此战算是敌我双方在东北战场上,展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而蒋介石为了打通,沈阳,长春,锦州之间的通道,特意派出虎将卫立煌担任总指挥,坐镇沈阳指挥辽沈大战。
当时的沈阳是国军的大本营,由卫立煌守城,而锦州是由虎将范汉杰任守城之将,长春则是由郑洞国,曾泽生任守城之将。可能了解辽沈战役的朋友都知道,锦州在被东北野战军主力攻破后,守城司令官范汉杰被俘虏。而长春在辽沈战役爆发后不久,就被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围得水泄不通,只不过由于守城之将郑洞国,曾泽生拼死抵抗,让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短时间内无法突破。

但由于长春围困时间比较长,城中的粮食也快耗尽了,加上守城之将郑洞国,曾泽生有拼死抵抗。这样一来,导致长春战役成为东北战场上,牺牲人数最大的一次攻坚战,他们大多数都不是战死疆场的,而是活活被饿死了。
而就在锦州战役,辽西会战都结束后,国军算是大势已去。很多参加辽沈会战的将领都成了我军俘虏,要么就是战场起义了。只有长春守敌之将,拼死抵抗 坚持到最后一刻,誓死不降。

不过,后来还是在滇军将领曾泽生见大势已去,加上同乡将领潘树端的劝说,最终选择了起义。而作为毕业于黄埔一期的郑洞国还是在拼死抵抗。据说在东北野战军攻入长春城时,郑洞国依然率部在银行大楼拼死抵抗,与我军对战。见此状况,东北野战军将领觉得,郑洞国是一位有血性的军人,加上他对抗战有功,因此没有痛下杀手,给他考虑时间,让他主动放下武器走出来。最后,还是在郑洞国亲弟弟的劝说下,他才放下手中的武器,从银行大楼走出来。
可能大家都知道,东北战场上的国军将领,要么成为我军俘虏,要么战前起义。而像郑洞国,曾泽生这样拼死抵抗,后来却受到优待的将领比较少。要知道,曾泽生在加入人民军后任第50任军长,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因战功卓越,五五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而郑洞国后来的结局也不错,受到我军的优待,还给他安排工作,让他加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揭秘黄埔军校,徐州三王与山东三李,分别是指哪六位将领
黄埔军校从成立之初到转移,在这期间,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军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将辈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顶梁柱。然而,在这些名将中,也就是黄埔一期学员,有三位将领都是来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个姓,因此被世人誉为徐州三王。还有三位学员来自山东,并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誉为山东三李。那么你们知道?这分别是指哪六位将领吗?先来看看徐州三王诺哈网2023-06-01 18:40:430000在蒋介石结拜兄弟中,为他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的异姓兄弟,是哪四位
诺哈网2023-06-01 03:03:370000我军首批24个集团军,都是哪个军!演变过来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经历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是八年抗战的时期,第三个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先后使用的部队称呼都是不一样的。诺哈网2023-05-27 15:17:260000北战战争时期,第一师下辖三位团长,后来都在国军中担任什么职位
北伐战争是由南方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与北方的北洋军衔(是指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张作霖等人)进行的一场战斗,史称北伐战争。当时,担任北伐军总司令是蒋介石,总顾问是苏联的加伦将军,总参谋长李济深,参谋次长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前敌总指挥唐生智,下辖八个军,分别由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琛,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等人担任军长。诺哈网2023-06-01 12:57:250000五大野战军16位兵团司令,有哪些人,后来成为新兵种首任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拥有五大野战军,而五大野战军又是由16个兵团组成,而16个兵团,又是由56个王牌劲旅组建而成。可能大家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三兵团,第四兵团,第五兵团,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第12兵团,第13兵团,第14兵团,第15兵团都是下辖三个军。只有第七兵团,第八兵团,第九兵团,第十兵团是下辖四个军。诺哈网2023-05-29 14:12: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