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5周年: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日本的侵华野心?
《军武次位面》作者:夏虫不可语冰
今天是7月7号,85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关于日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其中原因有很多,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政治方面的、军事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历史方面的等等等等,但是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经济原因。
咱们经常听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打有人类以来任何的社会现象、政治变革、历史事件,包括军事行动,背后差不多都有某种经济原因的推动,侵华战争自然也不例外,那么日本侵华的经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讲起。
一条带有浓厚封建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的资本主义开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跟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同,日本的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通过改良而产生的。
改来改去,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老百姓还是穷,吃不饱、穿不暖,更没钱去购买商品,自己要钱没钱,要物没物,想跟别人自由竞争也争不过,那怎么办呢?最原始的办法——抢吧。因此从日本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把目光放到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上,这条资本主义道路注定充满了侵略和扩张。(这里大家划重点,军武菌先挖个坑)
▲明治维新期间的日本下层武士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短缺的问题暴露出来,以纺织业为例,1887-1892年五年时间里棉纺织业的产量增加了九倍,跟英国都有一拼了,但是成品却一堆一堆地挤压在仓库里,就是卖不出去。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889年大米歉收,1890年小麦歉收,粮食出现危机老百姓没饭吃就到处抢粮食。
这不行啊,再这样下去日本也该出洪天王李闯王了,哎,正好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下日本人做梦都能乐醒了,马上以此为借口出兵朝鲜,之后日本又发动了“甲午战争”。凭借这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日本不仅收获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还给成堆的商品找到了好去处。
▲《马关条约》原件,日本不仅获得了战争赔款,还获得了通商口岸
好日子没过几天,1900年日本就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经济危机,眼看了过了几年也没有好转,走投无路的日本一不做二不休,又鼓起勇气跟俄国干了一架。在不被全世界看好的情况下,日本居然打赢了。通过这次战争,日本把俄国的势力从朝鲜和我国东北驱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日俄战争后,日本不但没拿到一分钱的赔偿,反而搭进去十七亿日元的军费,这个数超过了战前日本政府六年收入的总和,这么大一笔钱花出去,此时日本国库里除了老鼠屎可能也找不到别的了。
▲日俄战争期间,嘲笑日本自不量力的漫画
1907年日本再次爆发经济危机,除了1910到1912年这两年间有“回光返照”的迹象之外,一直到1914年,日本经济几乎每天都在悬崖边上徘徊,说不好哪天脚底一滑就万劫不复了。连他们自己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经济萧条,简直找不到依靠自身力量来摆脱厄运的办法”。
时间来了1914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战爆发和日本复活,这两件事是因果关系,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这是大正时代的天赐良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话讲:“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看准时机接了大量来自英法俄等国的军事订单,靠着这些订单大发了一笔横财。当时要是有接单软件,日本政府官员成天听到的都是“嘀——您有新的订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军队
同时,日本的商品也大量涌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据统计在1914年到1919年的这五年间,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少增加了三倍,尤其是15-18年,贸易出超达到14亿日元之多。
战争期间,日本又以“恪守日英同盟的友谊”为由对德国宣战,并把军舰开进山东半岛,取代了德国在胶州湾、青岛、济南的全部利益。毛主席对此深刻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的机会”。
内忧外困的战前经济
但是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这句话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国运上也丝毫没毛病,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日本经济,那军武菌只能想到也只有多灾多难了。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日本受到波及,工业产值下降了19.9%,出口贸易也减少了40%。物价暴跌,生产萎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统统找上门。
1923年号称“日本心脏”的关东地区又发生了里氏8.1级的大地震,原本繁华的东京横滨“一夜回到解放前”,财产损失达65亿日元之多。地震使得200多万人流离失所,同时也带来了霍乱和瘟疫,重建和赈灾哪样不要钱?这一下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攒的家底给花了个干干净净。
▲关东大地震后的日本东京
按照日本的“传统”,兜里没钱了自然要往外看,看来看去还是觉得白山黑水大东北那嘎达好,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了所谓“东方会议”,讨论下一步怎么对付中国。会议之后,田中给裕仁天皇上了一道《帝国对满蒙的积极政策》,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奏折中提到:“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对于到底有没有这份“奏折”,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就日本后来的一系列行为来看,就算没有奏折,也一定有奏折里面的政策。
▲被曝光出的《田中奏折》
为了保证自己在东北的利益,1928年日本出兵山东,阻止国民党北伐,史称“济南事件”。可是偏偏在这关键的时候,日本人扶持了多年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却不愿配合,打算跟国民政府和谈。日本人一看这老小子不按套路出牌,不能解决问题就只能解决有问题的人,老张人生的最后一站定格在了皇姑屯。
▲被炸毁的张作霖专列
日本关东军以为除掉老张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小张跟他老子一样也不按套路出牌,来了一出“东北易帜”。
全面侵华背后的经济原因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让全世界都遭了殃,史称“大萧条”,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原本脆弱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商品出口下降了76.5%,进口下降了71.7%,出口的锐减加剧了原本就过剩的生产,物价暴跌,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城市里的工人纷纷丢了饭碗,失业人数达到了400万之多。
▲贫困的日本民众
城市套路深,想要回农村,农村比城市更惨,到了靠卖儿卖女才能勉强活下去的地步。根据《日本农业年报》的报道1931年山形县就有四五千户卖女儿的农户,而其他报纸上出现最多是:“赤贫的记录”、“贫困出卖女儿”、“东北的少女地狱”这些词。更有全村人都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卖出去,被称为是“没有少女的村庄”的地方。
面对这种社会动荡的局面,日本政府思来想去,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怎么办呢?还是老办法——打仗吧。反正有前面那几次“成功案例”打样,一些上层人士早就认为渡过危机的唯一捷径那就是对外发动战争,只有通过战争掠夺和获得赔款的方式,才能帮助日本最快的走出经济危机。
首选目标自然是我国东北。早在1931年之前,日本就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了十四亿日元,占所有外国投资里占了73%,而且这十四亿占了日本对外投资的一大半,可见日本对于东北的惦记不是一天两天了。1931年的9月18号,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占领东北之后,日本把抢来的钱、资源一股脑地用到了扩充军队上,这段时期日本的军工业发展用“疯狂”两个字形容毫不为过。1931到1936年的六年时间里,日本的军费支出从原来的30%上涨到了47%,几乎占到了总支出一半;其中光是用于发展军事经济的支出就达到了70亿日元,以三菱、川崎为首的日本重工业规模相比之前要扩大了将近2倍多。1931年的时候,日本总兵力23万,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六;到了1936年,激增到了54.4万人,超过了英国美国,直接干到了老三的位置。
▲疯狂发展的日本军工业
日本这么玩了命的发展军工,那目的就是要打中国,打中国自然就会损害欧美列强的部分利益,从1935年开始以英国为首的40多个国家开始抵制日本商品,并限制对日本的原料出口。日本本来就是个要啥没啥的岛国,面对如此窘境还能怎么办?老办法,打仗呗。
在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著的《太平洋战争史》里有这么一句话,说:“如果(1937年)再不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整个国家就要面临破产的危机了。”
于是在1937年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军国主义绑架国家,最终走入深渊
经济原因固然是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就这样把侵华战争罪过全都归给经济危机,似乎也欠妥。
前面我们挖过坑了,日本的资本主义是充满了侵略和扩张的资本主义。以前我们一提到二战时期的日本,都会说到一个词叫:“军国主义”,什么是“军国主义”呢?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军队控制了国家。
前面说了,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先后通过几次战争占了不少便宜,这就给了日本人一个错觉,那就是以后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发动战争就全都能解决。尤其是一些中下层的军官,天天就琢磨怎么才能打仗,自己怎么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自己的长官不想打,那就抛开长官打,甚至把自己的上级做掉也要打,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控制不了军队,反而被军队绑架了国家。
▲日本首相犬养毅, 1932年五月十五日被军部右翼分子山岸宏、三上卓等人刺杀身亡(“五一五事件”)。此后,在法西斯军人主导下,日本法西斯化进程加速。
比如“九一八事变”,虽然武力占领“满蒙”是内阁、军部和关东军的共识,但是在具体时间上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分歧,按照日本军部的计划,关东军至少还应该“隐忍持重一年”再动手。但是到了关东军这里却是一天也不想等,于是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份《解决“满蒙”问题的方案》,主张“立即动手”。到了九月关东军要采取军事行动的消息都传遍大街小巷了,日本政府高层还有人蒙在鼓里,还是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打电报回国询问,这才“泄漏了计划”。
▲1929~1932年间任关东军高级参谋、关东军第2课课长的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得元凶之一。
还有“七七事变”,也是到第二天日本参谋本部才得到前线发来的电报知道昨晚出事了,还是以通知的口吻让参谋部派个人过来交涉,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老子打完了,你们看着办吧。
顺便说一句,很多学者在做研究时都把“七七事变”看作是一次“偶然的”“少数人的鲁莽行为”。对此军武菌想起了1939年时任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的一句话,他曾说:“也许卢沟桥事件是能够避免的,但是第二、第三个同样的事件,即根本解决的导火线一类的小事情,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卢沟桥可能是偶然,但是侵华一定是必然。
▲卢沟桥上站立的日本士兵
从“九一八”到“卢沟桥”,侵华战争从局部走向了全面,在经济危机的推动下,以法西斯为核心的日本军部也一步一步地控制了整个国家,日本也就被军队拖入了战争的无底深渊。
小船怼得过大舰吗?美国海军的少爷兵用三艘小驱逐证明了自己
【军武次位面】:杨树勇敢不分大小海军,对装备的依赖性比陆军大多了,战舰越大越多,实力就越强——为什么过去都要追求大舰巨炮呢?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西沙海战中人民海军用小艇打了大舰,一贯被认为是少爷兵的美国海军,也曾有过类似的壮举,这就是发生在菲律宾战役期间的萨马岛海战。诺哈网2023-06-10 11:49:220000足足七层!美军为了在寒区作战下了多大的血本?
寒冷-是军队作战的大敌之一二战中,苏联的寒冬给东线德军带了了巨大的麻烦在德国入侵苏联原定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入侵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分别由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费多尔·冯·博克元帅和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分别负责指挥三个集团军群的德军元帅此时的德军经过欧洲战场的洗礼对“闪电战”战术运用的十分熟练,希特勒更是对闪击战充满自信认为在冬天以前就会结束战争诺哈网2023-06-10 08:05:410000太残忍了!70000人小城俄乌拼死争夺,堑壕战再现士兵如临地狱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巴赫穆特市原本不过是一座拥有70000居民的小城市,但在俄乌战事爆发后,其却因为地处巴赫穆托夫卡河岸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北半球的冬季到来后,寒冷和雨水对堑壕中的交战士兵造成了巨大影响,按照美国《纽约时报》的描述,巴赫穆特是九个月以来俄乌军队交手最血腥的战区,“那里已经成为真实世界中的地狱”。▲环境极度恶劣的巴赫穆特战场壕沟诺哈网2023-05-28 12:30:490000开创新篇章,波音747将带火箭上天,民用客机也能发射火箭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机甲888▲翼下挂载"运载器一号"的"宇宙少女"号的波音-747客机(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4 18:25:190001现代军舰为何不取消舰炮,直接用导弹呢?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这个精度十分牛▲近日,海军在黄海海域进行“战神杯”舰炮实弹射击竞赛考核舰炮自大航海时代开始,就一直是海军作战的主要武器,它伴随着军舰走过了风帆战舰、蒸汽战舰、铁甲舰、战列舰时代,舰炮一直是海战中最核心的武器,我们今天常说的12海里领海,当初就是用舰炮的最大射程来测量的,舰炮射程之内,就是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舰炮,这种大航海时代滑膛炮对射的武器诺哈网2023-06-09 21:09: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