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5

取长补短!俄罗斯陆航装备精良却损失惨重,对中国军队有何启示?

诺哈网2023-05-31 23:03:440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不久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一篇关于陆航飞行员训练的文章中,提到了“俄军陆航力量优势明显,为何没有达到预想作战效果?”的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对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实际表现的学习。毕竟,作为一支在近年才得到蓬勃发展的近地作战力量,我国陆航的实战经验,确实无法与先后在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叙利亚战争、乌克兰战争中洗礼过的苏俄陆航相比。当然,国内也不是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这就使得取长补短变得非常重要。

▲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

应该来说,俄军陆航在这次特别军事行动中的表现,还是非常引人关注的。不管是开战初俄陆航出动卡-52、米-35、米-8等直升机,还是在苏-25的支援下攻占基辅附近机场,造成乌克兰全境恐慌。还是之后卡-52作为重装空中火力平台登场,多次在乌军的防空火力网中成功逃脱,都给外界带来了深刻印象。然而,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是,按照Oryx网站的统计数据,俄陆航已经在战事中损失了49架直升机,其中只有12架是运输型号(全部为米-8),却有31架是武装攻击型,最后还有6架遭破坏性损伤无法辨识。

▲Oryx网站关于俄军直升机损失的统计数据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损失的31架武装直升机中,卡-52以16架高居榜首,超过其余三款米-28(6架)、米-24(5架)、米-35(4架)武装直升机的损失总和。从俄军战报以及发布的视频来看,卡-52居高不下的损失数量,直接来源于远超其他武直的出动率,而根源则是近乎无穷无尽的乌军野战防空导弹。按照美国媒体公布的数据,在俄乌交火后,美国及其他国家,先后向乌克兰提供了数以万计的野战防空导弹。再加上乌军自己装备的小口径防空火力,在乌克兰战场上执行任务的俄军直升机,面对的其实是有史以来最恶劣的低空作战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直升机损失居高不下,就连卡-52也连连折戟就不足为奇了。

▲开战早期损失的卡-52

事实上,在开战之前俄陆航装备的卡-52总数不过120架左右,扣掉没有战斗力的8架验证型号,再减去其他战略方向的预备队,真正能够集中在西线的卡-52,最多也就只有80余架。如今有16架折戟,已经接近理论参战最大数字的五分之一,这种级别的损失对于一支现代精锐部队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而俄军面对这种局势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尽量拉开和乌军的交战距离(比如得到普遍应用的机头上抛射火箭弹),以及减少出动次数。这从7月份之后俄军发布的作战视频中,卡-52参与比例明显下降就能看得出来。

▲在前线部署的俄军直升机群

此外,为了填补武装直升机的火力空缺,俄军也尽量加强其他装备的火力投送密度。在7月24日,外界发现伊朗装备的一架伊尔-76TD型运输机,飞抵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并停留了至少两个小时。鉴于之前伊朗曾使用这架运输机向其他国家提供军事装备,并且这个停留时间也非常像卸货时间,而且俄罗斯领空已经很少有其他国家飞机航行。因此,社交媒体上有观点认为这正是之前饱受关注的,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传闻的证据,目前这一观点,尚未得到任何国家的官方媒体证实。但俄罗斯通过种种方式希望获得更多无人机,以填补武装直升机空缺的努力是可以见到的。

▲国内媒体关于俄伊交易无人机的报道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陆航在武装直升机领域,与俄罗斯有肉眼可见的差距。卡-52和米-28都是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1吨的重型武直,在久经战阵的米-24基础上,衍生的现代版米-35,也有相当不错的战斗力。而国内目前只有武直-10、直-19两款同型装备,前者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8.5吨,后者则是在4吨级直-9直升机基础上改进而来,实际上是一款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缺乏大吨位作战平台,使得国内陆航的攻击距离、火力投送强度有限,也正是在国内陆航装备性能弱于俄罗斯陆航的情况下,探讨后者作战失利的原因才变得迫切。

▲国产武直-10的吨位有限

不过,在10余年前就敏锐意识到先进无人机的重要意义,并投入大量资源的中航工业,如今在无人机领域已经成果斐然,除了广为人知的“彩虹”、“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外,陆军、海军、空军也已经在诸多领域应用无人机。甚至还在25日出现,我国国产TB-001型无人机穿越宫古海峡,在东海监视飞行的情况。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无人机在战场上还无法真正取代武装直升机,武直作为有人驾驶的空中作战平台,拥有无人机所不具备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穿透战场迷雾的核心要求。不过,无人机仍然可以在许多情况下辅助后者执行任务,尤其是侦察和瞬间打击任务,长航时的优势非常明显。

从乌克兰战场的经验来看,武直与无人机的充分结合,才是最合理的近地战场侦查、火力打击体系,可以将两者的各自优势充分结合在一起,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过,想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特别是如何在对手强电磁环境干扰下,保证无人机平台与武直的信息共享、战场联络,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毕竟无人机的搭载的相关设备体积非常有限。幸运的是,相比于目前仍然在积极寻找对策的俄罗斯陆航,国内虽然在武直领域落于下风,但无人机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前者,未来进一步加强国产武直的改进,推出10吨级重型武直,基本就完成了新型近地侦查、打击体系的构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