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运-20服役6年后,中国为何不发展第三代大型预警机?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近日,空军派遣由歼-10C、歼轰-7A、空警-500组成的队伍,前往泰国参加联合军演,这是国产空警-500预警机服役后,非常罕见的出国行动。无独有偶,近期在俄罗斯参加军事论坛的中航工业代表团,也展出了空警-500的高清模型,表明这款先进装备已经进入出口装备序列。而事实上,空警-500虽然由于体型较小不太受外界关注,但其作战性能,其实并不在饱受外界关注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之下。并且在空警-500大规模服役后,舆论心心念念得以运-20为机体发展的专用大型预警机,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出国参展的空警-500模型
在上世纪70年代,关于雷达在空中运作的一系列技术被突破,美国军队先后推出了E-2C、E-3等先进预警机,而苏联空军则针对性的发展了A-50预警机。这些型号的性能,相比于更早的预警机有大幅提高,能够监视对手空中队伍的行动,并引导己方队友行动,因此被称为第二代预警机。而在全部第二代预警机队伍中,一般按照体型习惯的分为中型和大型。其中前者往往是以中型螺旋桨运输机为平台,续航时间、搭载雷达工作范围、监测/指挥目标数量有限,主要装备于经济、技术实力有限的空中力量,或者是像美制E-2C这种受运作平台限制的舰载型号。

▲在航母上降落的E-2C舰载预警机
相比之下,大型预警机则往往以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大型民用客机为平台,各项指标均明显超过中型预警机,但经济负担较大,一般只有比较先进的空中力量能够承担。从数十年的第二代预警机发展、使用经验来看,中型预警机能够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承担战术任务,而大型预警机则是真正的战略担当,两者的充分结合才是在战斗效能和经济领域获得平衡的理想模式。这也是国内在21世纪初发展国产预警机时,一次性推出大型空警-2000和中型空警-200的重要原因。不过,由于空警-2000的平台是引进的伊尔-76大型运输机,并且是经过俄方改造的特殊型号(最初其实是用于与以色列合作的“费尔康”项目),因此空警-2000一共就只有4架。

▲国产空警-2000数量偏少
过少的数量限制了空警-2000的发挥,也使得外界在国产运-20从2016年开始服役后,对以运-20为平台改造的,不受平台数量限制的第三代大型国产预警机抱有很大期待,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随着美制F-22A隐身战斗机,在2005年初步形成战斗力,如何应对隐身战斗机开始成为各国空军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而随着俄制T-50原型机、中国歼-20隐身战机先后首飞,原本地位独特的美国空军,也有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烦恼。这种事关制空权争夺,能决定国防成败的需求,最终转移到各国发展的新型预警机上。

▲美制F-22A隐身战斗机开启了新时代
以色列“海雕”、美国E-2D、中国空警-500,这是目前公认仅有的三款现役第三代预警机。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三者都是中型机身,与上一代预警机装备序列中,以大型预警机为主力的情况截然不同。从技术上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第三代中型预警机,已经能够完成上一代大型预警机的任务。具体来说,大型预警机的典型技术优势,是长续航、搭载雷达直径大、内部设施多。但在2010年之后,迅猛发展的技术使得通讯、网络、信息处理速度大增,原本需要在预警机内部完成的指挥、引导,完全可以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完成,对机内处理设备的数量需求大幅降低。

▲空警-500已经进入全球最先进预警机行列
其次,预警机载雷达随着新式相控阵雷达运行机制的变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即使是E-2D、空警-500这类中型机,对空探测距离也能达到400到450千米的传统探测极限。从理论上来说,大型机的雷达工作距离能进一步延伸,但在现有空战体系其他装备(比如战斗机、空空导弹)性能没有本质性提高的情况下,仅仅提高预警机探测距离,缺乏配合以至于战术收益不高。况且隐身战机的出现,也使得预警机开始更加重视反隐身作战距离,而不只是作战距离。最后,预警机的滞空时间在实战中属于关键性能,直接关系到战场上预警、监视水平,但螺旋桨运输机本就以经济性好著称,其载油量虽然偏少,但综合来看并不会出现根本性差距。

▲E-2D预警机属于旧平台、新装备的典型
更重要的是,在性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时,中型预警机偏小的体型使得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明显下降,有利于隐身时代的生存;数字化、网格化的设计,也导致其对隐身目标的监视能力大幅上升;平台吨位下降更使得预警机生产、维护成本降低,对起降机场的软硬件需求也随之下降,扩展了使用范围。因此,中型预警机实际上已经是未来先进预警机的最合理设计,而以运-20等大型空中平台为基础发展专用大型预警机,并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过于浪费。

▲运-20衍生的将不再是专用预警机
既然中型预警机能够满足装备需求,那么再发展大型专用预警机就显得非常奢侈。因此,未来国内以运-20为平台发展的大型电子战机,应该会是一款多功能型号,在部分精力承担空中预警、指挥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在对地监视、通讯中继、多兵种联合指挥等领域的应用,真正成为移动空中联合指挥平台,才是最合理的设计。这种变化与国产战斗机发展过程中,中型歼-10的终极型号歼-10C受制于体型,仍然以空战为主,而重型歼-11发展出的歼-16,却是对空、对海/对地兼备的多用途型号,道理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由运-20衍生的电子型号就不能再简单的称为预警机,也许会创造性的成为一款新型号也说不定。
全网疯传!中国052D“银川”舰逼近美国西海岸附近?这是去过年?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大概在1个月以前的2022年12月24日,法国海军曾经发布过一则消息,说法国海军驻法属波利尼西亚的F-200型海上巡逻机,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专属经济区内,发现了一艘中国海军的052D型驱逐舰。经过判明,该舰系南部战区海军“银川”号驱逐舰。诺哈网2023-05-27 23:00:320000中国武警0.92秒5发5中!瞄都不瞄,打这么快有什么用?
【军武次位面】:伊热夫斯克小铁匠轻武专栏是军武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今年4月29号的央视军事报道节目在报道武警海南总队机动支队的快反射击训练时,这样的一组数据惊呆了军武菌:手枪射击2.76秒15发14中、步枪射击0.94秒5发5中,这也太快了吧?▲0.94秒5发5中,你们感受下这速度▲2.76秒手枪15发14中诺哈网2023-06-06 04:55:310000北约指挥部被端?俄军连射6枚“匕首”,美军B-52起飞模拟核攻击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目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384天。根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2日,美国空军出动了一架B-52H型战略轰炸机,前出到距离俄罗斯本土核心区域圣彼得堡仅仅二百千米的波罗的海上空,对圣彼得堡进行了模拟战略核打击演练。飞行航班信息平台Fligradar24的数据显示了这架B-52H“模拟核打击”的全过程(军武速递翻译)诺哈网2023-05-27 03:34:580000单兵反坦克导弹装备到班组的情况下,主战坦克是否还适合未来战场
【军武次位面】:梁成端午假期,笔者在后台偶然翻到一位读者的私信:“在HJ-12这种单兵反坦克导弹普遍装备到步兵班组的情况下,主战坦克是否还适合未来战场?”当时笔者只是简单的把之前的文章《中美步兵班火力配置对比,“火力不足恐惧症”真实存在吗?》发给这位读者,为了说明HJ-12并没有那么普及。后来想了想有点不妥,问题还没回答,那今天就用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陆军步兵班反装甲火力-现状诺哈网2023-06-05 18:50: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