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14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蒋介石为何频繁换帅,他有什么目的

诺哈网2023-05-31 21:27:590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先后成立了东北剿匪区,华北剿匪区,西北行营,徐州行营,华中剿匪区,这样的军编制,其实和我党的五大野战军性质差不多。要知道,我党的五大野战军司令员,从成立到解散,司令员都由一人担任,在这期间并没有更改过。而蒋介石的五大剿匪区却是频繁的换帅,要晓得,临阵换将,那是犯了兵家大忌,难道作为依靠军事起家的蒋介石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其实,他比谁都明白,临阵换帅是犯了兵家大忌,他这样做也是被逼无奈的。就比如拿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剿匪区来讲。老蒋一开始是让熊式辉担任东北行营主任,也就是东北地界上最高的长官。不过蒋介石还不放心,于是又派了一位军事将领担任东北保安司令。老蒋之所以派两位大将到东北战场,就是为了抢占东北块工业大城市。

熊式辉

熊式辉是政法系的要员,缺少带兵打仗的经验,在后方出谋划策还是有一手的,属于是军事一类的参谋。而担任东北保安司令的人选是杜聿明,据说最初人选并非是老杜,而是关麟征,后因各种原因换成了杜聿明。

熊式辉与杜聿明,虽说都是蒋介石他爱将,但这两位在此之前并一起共过事,而熊式辉算是国军中元老级别的将领,而杜聿明和他比起来算是晚辈吧。

不是,同一辈的人,在一起共事难免之间会产生矛盾,加上当时黄埔系将领是最吃香,也是蒋介石最倚重的。因此,熊式辉在东北提出来的许多战略意见,都遭到了否决,而蒋介石比较倾向杜聿明。这样一来,熊式辉的东北行营主任再当下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提出了辞职。这样一来, 杜聿明就成为东北最高军事长官。

杜聿明也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一位名将,在蒋介石的军事集团中,他也算是佼佼者。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像廖耀湘,孙立人,刘玉章,郑洞国,陈明仁等悍将,都聚集在东北战场上,听从杜聿明的调遣,应该说,杜聿明在东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给东北民主联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杜聿明

但好景不长,杜聿明的身体出现了情况,无法再担任东北保安司令一职,于是蒋介石就把他调回南京养病。杜聿明离开了东北,蒋介石一时间无人可用,那些杂牌将领他又不放心,于是让陈诚去了东北。

这位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吧,他是蒋介石的宠将,早年参与东征,北伐,中原大战。而在此之后,陈诚就很少担任一方军事主将,都是跟随蒋介石身边主持大本营工作。

要知道,前线指挥打仗与后方出谋划策是不同的两个岗位。虽然都属于军事,但还是有区别的,可能你在后方出谋划策,是一把好手,但到了前线打仗,不一定很厉害,相反全线作战的将领,也不一定适合在后方工作。而陈诚就是这样的人,可能你让他管理后方,他绝对是一把好手,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赢得干将的美誉。

到了前线的陈诚就是两眼一黑,找不到东西南北。在东北战场上指挥在战斗是接连失败,沦失大片领土,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着急得直跺脚,说,

看来辞修,不适合待在东北

于是,蒋介石再次换帅,这一次让卫立煌接替陈诚,出任东北剿匪司令。

卫立煌

卫立煌算是国军中一位名将,被誉为是蒋介石五虎将中的虎将,在抗战时期也多次立功,应该说打仗很有两下子。可是,面对国军在东北战场上的残局,他也无能为力,因此,卫立煌到了东北采取的战略措施是防御,而蒋介石要他主动进攻,将失去的土地夺回来。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卫立煌还是选择了攻击,与东北野战军展开激战,史称辽沈战役。

而辽沈战役最后的结局,是东北战场上的国军全军覆没,卫立煌逃走,蒋介石失去了关外这片肥沃的土地。

老蒋在东北战场上接二连三的换帅,也是导致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蒋介石如此频繁的换帅,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占领东北,赢得胜利。

杜聿明是因病离开东北战场的,陈诚是尽打败仗,离开东北战场,而卫立煌是收拾烂摊子,也无法扭转乾坤,最终选择了逃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