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福建事变19路军被解散,高级将领全部下野,唯有此人受到重用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在北伐战争之前,大约1926年由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而第四团扩编成第十师,师长是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鼐(后来第19路军的总指挥)。第十师由于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因此在北伐结束后,第十师再次得到了扩编。之后又在军阀混战中,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立下大功,又再一次得到了扩建。赐番号为第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副总指挥兼军长。

作战能力强的第19路军,后来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参加围剿红军战斗,还是因九一八事变后,第19路军移防上海。可能是由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三省,使得驻上海日军十分膨胀,在1932年1月28日,制造一・二八事变。面对这次事变的第19路军全体将士们,拿起手中的刀枪,保境安民,奋勇反抗,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史称淞沪抗战。但作为当时最高管事人蒋介石,却选择一味地妥协。在19路军打得敌军多次易帅的情形下,蒋介石提出了和谈,最终双方于同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可能是后来,蒋介石怕19路军破坏,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再次与日军发生冲突,于是将第19路军调离上海,移防福建。就是在驻守福建的第19路军,在老上级,老领导李济深,陈铭枢等人的影响下,于1933年11月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

此事一出,立刻就遭到了蒋介石的围攻,蒋介石兵分三路南下福建,分别由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统兵,平定十九路军的叛变。当然了,蒋介石除了采取军事行动外,还派人入闽,想尽办法从内部瓦解19路军。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以及金钱的诱惑,让不少19路军高级将领叛变,投靠蒋介石。因此,持续六十多天的福建事变,就在蒋介石的军事与金钱的双重打击下土崩瓦解。而19路军的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蔡廷锴全部下野,包括一些高级将领的军事生涯也就此结束,而19路军的士兵被分散在不同的部队,番号也被蒋介石取消了。
可以说,经过福建事变后,第19路军的高级将领统统下野,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不过,有一位将领确实独领风骚,在19路军被解散后,还得到了蒋介石重用。他就是第19路军,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是19路军副总指挥蔡廷锴的外甥。因为有这层关系,区寿年的军事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没用几年就从普通士兵升到了师长职务,特别是在19路军被解散后,他转到蒋介石麾下依然受到了重用,这就很难得了。从这也能看出,区寿年既不是黄埔生,又不是蒋介石的老乡,还能够重用。肯定在领兵打仗方面赢得了蒋介石的欣赏,不然的话,不可能只有他一人独领风骚。
不过,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区寿年升任兵团司令,官至中将军衔。后来在豫东战役中被俘虏了,但他是幸运的。要知道,在战场上俘虏的国军将领,后来都被关押在功德林进行改造,直到1959年个别表现好的才得以释放。而区寿年在1950年就获得了释放,并且还给他安排了工作。这样的结局,和大多数国军将领相比较,区寿年算是幸运的。
假如白崇禧率部起义,加入我军,他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吗?
诺哈网2023-05-29 15:27:510000淮海大决战,蒋介石心目中最佳主帅不是杜聿明,而是这位杂牌将领
相信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先是辽沈战役,后是淮海战役,最后是平津战役。而这三场大决战的国军主帅,分别是卫立煌,刘峙,杜聿明,傅作义等四位将领,分别就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国军主帅。要知道,辽沈战役的卫立煌,在国军中综合作战实力还算是可以的,包括平津战役的傅作义,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而就是淮海战役国军统帅争议比较大,为何呢?诺哈网2023-05-29 17:48:110000都说黄埔军校盛产名将,其实还有一所军校,比黄埔还要牛掰
诺哈网2023-05-31 22:21:550000被外界,誉为御林军的卫戍区历任司令员,都是哪些开国将领担任
卫戍区部队是保卫一个国家首都的警卫工作,如果是在古代的话,那就是保卫皇宫的御林军,只是,不同的时代称谓不一样,但卫戍区职责都是一样的,负责首都的安全。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成立了卫戍区部队,因首都是在北京,所以也称之为北京卫戍区。诺哈网2023-06-01 01:55:010000在林总的军事生涯中,不同的时期,最倚重的战将都有谁?
我军战神林总,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他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因为打仗厉害,其军事生涯,几乎是胜多败少,故而,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也赢得了战神的美称。林总打仗的本领,不光是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就连对手蒋介石,对林总都十分欣赏,称他是战争魔鬼。诺哈网2023-05-28 04:05: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