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黄埔军校盛产名将,其实还有一所军校,比黄埔还要牛掰
如果说起近代史上有名的军校,相信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是黄埔军校。它是在苏联人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成立的。中山先生建设黄埔军校目的,就是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国民革命军,因此,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从走出校门口,就踏上了战场。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反而造就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王耀武,关麟征,宋希濂,黄维,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张灵甫,胡琏,包括我军的林总,徐向前元帅,陈赓大将等民国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
正是因为黄埔军校走出的名将多,包括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又击败北洋军阀,使得国家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以及抗日战争中,黄埔学生所作出的贡献,也让黄埔军校名声大震。成为近代史上名气最大的一所军校,其实更主要的是,黄埔军校出的名将多,被誉为是盛产名将的军校。加上创始人中山先生,校长蒋介石又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这样一来也大大提升了黄埔军校的知名度。

所以世人都说,黄埔军校盛产名将,其实,在民国史上,除黄埔军校外,还有一所军校也盛产名将,甚至名将质量比黄埔军校还要高,比黄埔军校还要牛掰,它就是保定军校。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比黄埔军校早多了,而且,后来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后来少数学生都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教官,成为蒋介石黄埔系的骨干人员。如蒋介石五虎将之首的刘峙,陈诚,顾祝同,还有空军司令员周至柔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而且这些人,在国军中的级别比黄埔军校的学生要高出许多。可以这样说,黄埔学生见到这些人都要称一声长官。

包括八年抗战时期各大战区司令员,有80%当时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如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抗战时期统帅部四巨头之一的白崇禧,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其中的白崇禧,李品仙,薛岳都是属于军事才能较为突出者,在打仗方面都比较厉害。还有一位抗日名将罗卓英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的,他在抗战时期任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
以及抗战名将徐庭瑶,廖磊,傅作义,冯轶裴,吴奇伟,李汉魂,黄琪翔,蒋光鼐,叶挺,彭位仁等将领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还有民国时期地方军阀大佬,也有几位是从保定军校走出来的,如湘军大佬唐生智,何建,刘建绪,晋系大将杨爱源,孙楚,董英斌、鲁英麟、楚溪春,川中军阀田颂尧、邓锡侯等人也都是属于保定生。

以上民国时期著名的将领,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从名单上来看,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阵容也是十分强大的。论名将数量保定军校共创办了九期,每一期都是名将如云,而黄埔军校只有前六期出的名将最多,这样一比较,保定军校多出了三期,因此,名将数量保定军校占优势。
而在国军中职位的高低,保定军校个个是位高权重,职位最低的也是集团军司令。如国军总参谋长陈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都是毕业于保定军校,因此,职位的高低保定生又占优势。而打仗最厉害的白崇禧,薛岳两位民国战神级别的人物也是毕业于保定军校。如此阵容,说保定军校比黄埔军校更牛掰,一点都不夸张,是货真价实盛产名将的军校。
民国时期,进入日本高级军校进修的四位中国留学生,后来怎样
诺哈网2023-05-29 09:26:090000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组成的三大突击军团,都是哪位名将任指挥员
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发动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人民军队在此战中,投入的正规作战部队达到60万,其中还不包括地方部队,以及民兵。而对手蒋介石军事集团,同样投入了大规模的作战兵力,前后总计人数约80万,其中包括装备精良的第12兵团,第二兵团。要知道,这两个兵团配置的作战武器,那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其中,还包括各种大小口径不同的美式榴弹炮。诺哈网2023-05-27 20:52:510000三大战役中,哪一场战役,参战的国军名将数量最多
解放战争先后分为,防御阶段,在一开始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防御措施保存实力。等养精蓄锐,有了一定的实力后,解放战争进行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战略反攻。在反攻取得成就后,就开始决战。决战阶段也是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决定这场战役最终胜利属于哪一方?所以在大决战阶段时期,双方都拼足了血本,把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入在战场上,目的就是将对方打败,成为最终胜利者。诺哈网2023-06-01 09:56:330000这十位将领都是元帅,但革命分工不同,算得上统帅的人物有四位
可能大家都觉得,在1955年,军衔级别越高的将领,肯定都是属于我党一级统帅级别的人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可能了解历史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被授予的十位元帅并非全部都算得上是一级统帅,包括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革命分工都是不同的。在1955年,能够达到评为元帅军衔,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十大元帅必须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过我军的创建,或者红军时期的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诺哈网2023-05-31 23:42:560000上甘岭战役的胜利,除了第15军,还有一个军也是功不可没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敌我双方在1952年10月,在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打开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史称上甘岭战役。可能正是因为双方都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大的筹码,因此,上甘岭战役双方阵营的主帅,可以说是都倾尽全力来打这一仗。而守卫上甘岭地区的是志愿军第15军,军长是秦基伟。敌人阵营是美7师师长,韦恩·C·史密斯与韩2师。诺哈网2023-05-31 23:15: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