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争议最大的国军将领,从常胜将军沦为常败将军
唐代皇帝李隆基应该算得上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在还没有登基为帝时,李隆基就联合太平公主,消灭了韦后一党,她是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想做第二个武则天,结果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消灭,史称唐隆政变。聪明能干的李隆基深受李旦欣赏,而李旦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适合当皇帝,于是禅位于李隆基。
刚刚登上帝位的李隆基,还是很勤奋的,消灭了太平公主一伙势力,加强统治权,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史称开元盛世。
从他的前期的表现来看,李隆基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可惜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还霸占儿媳妇,也就是古时候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李隆基前半生绝对算是一位明君,但后半生,由于他的腐败,用人不当,使得唐朝由盛走向衰败,是唐朝的罪人。纵观历朝历代,像李隆基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他觉得,前半生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后半辈子也该享清福了。这样的想法确实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是帝王。
可能像李隆基这样的帝王,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但像李隆基这样经历比较相似的武将,在民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他就是蒋介石五虎将之一的刘峙。李隆基前半世是一位明君,后半世是一位昏君,而刘峙就是前半生是一位常胜将军,拥有战神的美称,而后半生是一位常败将军,成为大家眼中的笑柄,完美地从常胜将军沦为常败将军。
刘峙算得上是国军将领中,一位争议比较大的名将。他出身贫穷,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亲生父亲在他不到一周岁时,就被当地的恶霸打死了。刘母为了生计就到城里去打工,在一家茶馆当服务员,后与老板结为夫妻。这样一看,小时候的刘峙温饱至少可以解决,但好景不长,后店老板因病逝世,刘峙母子又成为孤家寡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是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后又在熟人的介绍刘母又改嫁了,吉安县城的一位卸任统带,是一位吃军饭的。这位后爹对刘峙的影响很大,让他立志,长大以后也要从军。

从刘峙小时候的经历来看,他尝尽世间悲苦,忍受过他人的冷眼。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让刘峙在考入保定军校之后,就立志要做一位有用之人。因此,在学校读书期间,刘峙还是很拼命的,包括后来从军校毕业后,他依然十分拼命,也很努力,就想摆脱世人的冷嘲热讽。有这些因素激励刘峙,让他在军事生涯上一次一次获得胜利,成为蒋介石军事集团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要知道,在北伐时期刘峙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战争中担任师长职务。当时,蒋鼎文、陈继承都是他手下的团长,而后来蒋介石最为倚重的黄埔生,当时都是营长,连长职务,根本无法和刘峙媲美。特别是在南昌战斗中,因指挥官王柏龄突然失踪,刘峙便接替了指挥官一职。率第一、二师击溃了南浔铁路正面的孙传芳军队,在江西全境取得胜利。

也正是因为在北伐时期,刘峙在军事上接二连三给蒋介石带来胜利的消息。让蒋介石大赞刘峙将军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而且也是一位福将,怎么打都能赢。讲心里话,在北伐战争时期,刘峙的人生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十分顺利,一打就赢,故而为大家称之为福将。
而在后来的中原大战时期,刘峙因前期表现出色,成为蒋介石比较倚重的军事将领,担任第一军事集团总指挥,同时兼任第一军军长。成为继任蒋介石,何应钦,第三任第一军军长。可见当时的刘峙绝对是黄埔系将领中,最吃香的一位。因此,在这场军阀混战了,刘峙先后转战各大战场,成为蒋介石的救火队长,哪里有危难,刘峙就往哪里冲,连胜桂系李宗仁,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击败麾下名将傅作义,重占济南,扭转了战局。

也就是因为刘峙在北伐战争时期,军阀混战时期,屡次取胜,被大家视为常胜将军。从1935年蒋介石军事集团首次授权就能看出,刘峙因战功卓著授予二级上将军衔,与号称“小诸葛”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成为黄埔系将领里则居于第一,仅次于一级上将何应钦,而高于陈诚,顾祝同等人。
那个时候的刘峙,绝对是人生最风光的时期。军衔高,又拥有常胜将军的美称,还是蒋介石的爱将。只可惜他没有一直这样保持下去,不然的话,刘峙绝对是近代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将才。
后在抗战时期,他失去了昔日的雄风,面对日寇一泻千里,接连失败,成为国军中有名的逃跑将军。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刘峙又沦为猪将军,成为国军高级将领中的笑柄。真是人生百态,从常胜将军沦为常败将军的刘峙,是不是与李隆基的经历很相似。
彭老总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为何能够成为,四大野战军之首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党部队散落在全国各地,编制也比较混乱,这个野战军,那个野战军。不过,在解放战争到了中期时,全国各部队,按照地区划分为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还有华北军区。这五个野战军,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部队,各野战军番号前面,都带有地区。就比如东北野战军,负责的作战区域在我国的东北三省,所以称之为东北野战军。诺哈网2023-06-01 02:00:080000与陈老总一起共事的三位名将,两位是大将军衔,一位被叛徒陷害
十大元帅之一的陈老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我军史上一位军政兼优的将领。在战争年代,陈老总是第三野战军的统帅,指挥约70万大军参加渡江战役,直捣敌人老巢南京,将红旗插向蒋介石的总统府,顺利完成了江浙之地的解放。迫使国军残余势力南撤华南,西南等地。诺哈网2023-05-27 20:12:560000日寇未灭,何以家为,抗战英雄陈安宝,一腔热血,洒遍中华大地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是汉代名将霍去病所说。当时汉武帝为了表扬他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为霍去病修建府邸。但被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后人。然而,在民国时期当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时,也有一位抗日英雄说过这样一句话,日寇未灭,何以家为。他就是“陈安宝”将军,借着霍去病的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来表达他爱国心情,以及对敌人的痛恨。诺哈网2023-06-02 15:07:380000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两帅三将,分别是指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由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为近代史上输送了无数的优秀军事人才。尤其是蒋介石军事集团,有很多勇猛之将,就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杜聿明,王耀武,胡琏,黄维等国军将领,就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除了国军将领外,其实,在人民队伍中,也有许多高级将领,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可能最让世人熟知的,便是著名的两帅三将。这里指的“两帅三将”均是战功卓越的开国将军。诺哈网2023-05-27 01:36:300000抗战名将王耀武,不光军事方面有过人之处,为人也十分慷慨
说到王耀武将军,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蒋介石集团中比较有名的抗战名将。凭借在抗战时期的出色表现,以及立下的战功,得到了两党双方的认可,有抗战第一名将之称。王耀武不光军事方面有过人之处,而且为人也十分慷慨。其实这和他出身和早年经历有关。诺哈网2023-06-02 12:05: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