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3

“大象枪”!苏芬战争时期的L-39反坦克枪,究竟有多厉害?

诺哈网2023-05-29 08:37:350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1939年11月,当苏联入侵芬兰时,芬兰军队基本上没有做任何准备,但应征入伍的人们最后还是拿起了手中的武器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战场。因为极度缺乏反坦克武器,因此芬兰决定紧急加速生产一种刚刚研制成功的20mm半自动反坦克枪,这就是L-39。该枪由芬兰武器设计师艾莫-拉赫蒂研制,除此之外他还是芬兰13.2mm机枪的研发者之一。该枪全重49.5公斤,长2.2米(包括1.3米的枪管),并被赋予了“大象枪”的绰号。在1939年8月通过了性能测试后,便于同年11月投入了战场,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906支。

▲L-39反坦克枪

苏芬战争期间,L-39凭借高精度,对苏军轻型坦克的高穿透力深受芬兰士兵的喜爱,该枪每分钟可以发射30发20×138mm子弹,并装有可调整的铁制瞄准器,校准距离为200至1400米。扳机和握把前部有扳机护圈和橡胶垫做缓冲保护,发射后的弹壳从枪支底部弹出,确保射手的安全。鉴于该枪的长度,为了便于射击,该枪还配有一个支撑用两脚架。随着冬季战争的结束和延续战争的开始,L-39逐渐开始取代了安装在芬兰唯一一个装甲师的L-82装甲车上的13.2mm口径L-35/36机枪,作为乘组支援武器使用。

▲工厂工人正在组装L-39反坦克枪

尽管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支援武器,但L-39也有其缺点。首先就是它庞大的体积的巨大的重量意味着该枪难以被运输,芬兰军队的解决方式就是将其拆卸后用马匹分散运输,同时该枪往往需要两个士兵协作才能有效发挥战斗力。其次,该枪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射手必须采用软垫支撑肩部。而在战场上,该枪不仅被用来反坦克作战,还被用于对付苏军狙击手,其中一个较为经典的战术就是利用假人暴露苏军狙击手位置,随后使用L-39对狙击手掩体进行压制。

▲部署在阵地上的一挺L-39

▲两名芬兰士兵抬着一挺拆解后的L-39,因为这种武器在完全组装后实在太重,无法进行携带

时间来到1941-44年,此时处于延续战争期间,割让部分领土给苏联的芬兰与德国开始联手进攻苏联。而此时芬兰军队手中L-39已经无法穿透苏军新型T-34和KV-1坦克的装甲。但是它依旧对掩体、人员和轻型装甲目标非常有用。同时苏联还生产了少量L39/44型全自动反坦克枪用于防空。二战结束后,L-39继续服役了一段时间,随后很多都被出售给了私人收藏家,并一度十分抢手。

▲用作防空武器的L-39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