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19

从0到8再到0!中国轰-6发展50多年后,武器挂架为何又回到起点?

诺哈网2023-05-29 08:11:000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在国产装备发展序列中,轰-6是一款非常受外界关注的存在,其长达50余年的服役历程,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改进一直饱受舆论调侃。不过轰-6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编号也确实不太好分辨,而简单的以是否改进机头雷达罩,来划分新旧轰-6又过于简单。因此,不妨试试以另一种更加特殊的辨别方式——外挂架数量,来研究轰-6的多年发展历程。

▲轰-6的特殊发展过程引来很多关注

在轰-6服役的最开始阶段,也就是仍然以搭载核武器为核心任务时,其实是没有外挂架的,机腹中线的内置弹仓,就是轰-6用来搭载核弹以及常规炸弹的唯一区域。在这之后,轰-6衍生了不少特殊型号,比如说电子战、摄像侦察等,但无挂架的典型标志却一直都存在,直到海军开始发展反舰型轰-6。被称为轰-6D的改进型号是轰-6系列中,第一款拥有外挂架的型号,原因在于体积庞大的鹰击-6反舰导弹,无法塞入机腹弹仓。而为了保证鹰击-6能够顺利在轰-6上发射,双翼也在内部敷设了配套使用的的信息、电气线路,成为轰-6迈入信息化时代的第一步。

▲出口伊拉克的海基双挂架轰-6D

在90年代,搭载鹰击-6的双挂架轰-6产量其实并不高,毕竟其性能在当时并不算很理想。不过,随着空军却在海湾战争刺激下,开始研究空基远程打击力量,在硬件上完全具备条件的双挂架海基轰-6D,随即在不久后衍生出陆基型号轰-6H。从外观上来看,这两者的最典型标志,都是一侧机翼下有一个外挂架,很好辨识(陆基型号的内部航电要先进很多)。在双挂架时期,轰-6的性能上限不高,配合作战的鹰击-6系列作战效能也不佳,更多的是作为探究前沿空中装备发展平台存在。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海基双挂架轰-6后来基本都改造成了加油机,即轰油-6,而陆基型号却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服役。

▲至今仍然在服役的陆基双挂架轰-6H

进入21世纪后,技术发展和眼界的开阔,促使中航工业开始进一步发展轰-6,后者也随即进入了四挂架时代。以海基轰-6G和陆基轰-6M服役为标志,轰-6系列正式成为海空军的中坚力量。具体来说,轰-6G率先进入海航服役,其四挂架的设计使得载弹量倍增,特别是当超音速鹰击-12在2012年左右服役后,轰-6系列的反舰水平终于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鹰击-12体型较长且接口要求高,因此只有内侧两个特意加长的挂架能够搭载,外侧只能挂载亚音速鹰击-83作为辅助。而四挂架陆基型号没有这种特意设计,因此不能挂载鹰击-12,但配套的长剑-10巡航导弹也是不可多得的利器。

▲四挂架轰-6G的挂架长度有明显区别

再进一步的六挂架轰-6比较特殊,一方面其通过更换发动机和机头设计,性能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其型号只有一个,即轰-6K。作为轰-6系列中最知名的型号,这款六挂架轰-6是真正的信息化装备,更优秀的航电、更充裕的空间、更理想的航程,使得其正式跻身空军主力装备之列。至于海军则紧随其后,发展的更出色的八挂架型号——轰-6J。从外观上来看,每侧四个挂架使得机翼显得更加修长,提高了不少颜值。而技术上的意义则在于,翼尖增加的挂架可以用来搭载专用电子设备,以增强其战场生存能力。

▲搭载4枚重型武器现身的六挂架轰-6K

原本外界认为,陆基六挂架和海基八挂架,就是轰-6在新时代的基础架构,毕竟不同于需要近程奔袭的反舰作战,空基轰-6的作战距离更轻松,对翼尖电子设备的需求并不迫切。不过,在2021年春季的中俄联合战略巡航中,却意外出现了一款特殊的八挂架轰-6,从国内官方描述以及轰炸机涂装来看,这是毫无疑问的空军装备。换句话说,陆基轰-6的发展其实也已经进入八挂架时代,只不过其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出现在外界视野中。自此,海空军装备的轰-6系列,在外挂架领域已经发展到巅峰,再也没有增加的空间,而在这个从零到八的过程中,轰-6也逐渐从辅助成为真正的主力。

▲在联合战略巡航中出现的八挂架陆基轰-6

历史就是如此有趣,当八挂架型号开创轰-6巅峰时,更进一步的轰-6N却又展示了轰-6回到原点的一个动作——挂载鹰击-21。如同当年由于弹仓无法容纳鹰击-6,轰-6不得以开始发展外挂架一样,当最新的轰-6也无法在单薄机翼下搭载大尺寸鹰击-21时,机腹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只不过,鹰击-21强悍的杀伤力,使得其单发就足以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搭载数量偏少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从零到八,再由八到“零”,轰-6外挂架的发展过程,始终与其面临的作战态势、中航工业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

▲搭载鹰击-21回到“原点”的轰-6N

在轰-6发展早期,海军版一直先于空军版本诞生,原因在于国内长期缺乏可靠的空中反舰平台,轰-6当时的反舰效能虽然也不算出色,但国内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在整个轰-6演变历史中,机载武器始终是影响其外挂架数量的最直接因素,这也恰恰是中国军事工业综合技术水平的典型写照。早期不堪大用的鹰击-6,后来灵活有余杀伤不足的鹰击-83,由于技术跨越过大导致延期服役的鹰击-12,以及最后划时代的鹰击-21,其实是整个国产军事体系发展的缩影。而当一切尘埃落定,轰-6N与鹰击21组合战斗力不容置疑时,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所谓奇迹。竭尽全力以至从低到高全面突破,乃是军事工业自古以来唯一的发展道路,任何想要投机取巧的做法都只会自食其果,当下轰-6的出色则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成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