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认的10大王牌军,在解放战场上,都分布在哪个兵团
在解放战场上,英勇的人民军经历三年的血战,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尤其是在三大战役中,英勇的人民军,在各大野战军司令员的指挥下,同敌人展开的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重创反动派军事集团,彻底改变了解放战场上的局势,胜利的天枰倾向人民军。
三年的血战,英勇的人民军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历练出一批骁勇善战之军,它们作风顽强,能吃苦,能耐劳,敢于逆境作战。它们都是各大野战军,同敌人作战过程中,冲锋陷阵的顶梁柱,也是各大野战军的主力军。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被大家公认的十大王牌军,解放战场上,都分布在哪个兵团?排名不分先后

西北战场上的王牌军第一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在1949年改编而成的。这支部队的番号,能够位居全军之首,肯定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恶仗,是西北战场上,彭老总最为倚重的一支王牌军。天下第一军,在1949年,是由悍将贺炳炎担任军长,隶属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
中原战场上的第12军,就是一支作风顽强,在战场上敢打硬仗恶仗的一支王牌军。可能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12军的前身是中原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被誉为是中野头号猛将(也就是第12军的军长)。如果说这支部队,是司令员刘帅,在解放战场上,逢战必用的主力军,一点都不夸张。毕竟邓公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野所有的恶仗,硬仗,都是交由王近山同志的第六纵队完成的。足以可见,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中野是排名第一的。1949年,第六纵队改编成第12军,是隶属陈锡联的第三兵团。

华东战场上的第20军,是由华野第一纵队改编而成。这支部队,在解放战场上属于是能攻能守,作风顽强。纵队司令员叶飞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第一纵队在他的率领下是屡立战功,成为华野头号王牌纵队。不过在1949年,第一纵队改编成第20军后,军长由刘飞担任。新成立的第20军,在解放战场上,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
华东战场上的第27军,是由华野第九纵队改编而成的。这支部队是虎将许世友一手带出来的攻坚王牌军。曾在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等战役中,该纵队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展示出王牌军的作战风格,坚韧,顽强,面对强大的敌人不畏惧,敢于冲锋。1949年,部队改编时,华野第九纵队改编成第27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

华东战场上的第23军,是由华野第四纵队改编而成的。这支部队与华野一纵,华野九纵并称华东野战军三大尖刀。同时,第四纵队也是司令员陈老总,在与敌作战中,常用的一支主力军。据统计,在华东战场上,华野第四纵队歼敌数量,位居第一。在改编成第23军后,由陶勇将军担任军长,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
东北战场上的第38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这支部队在成立之初,就拥有顽强的作战风格,是由一批尖刀部队组建而成。这样一来,东野第一纵队,在东北战场几乎都是啃最硬的骨头,打最苦的仗。时间一长,第一纵队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作战风格,成为东北战场上,最擅长打硬仗,打恶仗的主力军。1948年,第一纵队改编成第38军,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

东北战场上的第39军,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这支部队也是属于东北战场上的王牌纵队,在和敌军作战过程中,第二纵队,发扬红军长征时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东北严寒的天气,在与敌人作战中,几乎每一场战斗,在司令员刘震的指挥下都取得了较大的战果,成为东北战场上一支常胜军。1948年,第二纵队改编成第39军,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
东北战场上的第40军,前身是第三纵队,可能该纵队,在第一任司令员曾克林,第二任司令员程世才的带领下,并没有激发出第三纵队的潜能。而让第三纵队,成为东北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旋风纵队,是在司令员韩先楚的带领下,开始向王牌纵队的方向前进。是韩先楚成就了第三纵队,而第三纵队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不惧牺牲,也成就了韩先楚常胜将军的美誉。1948年,第三纵队改编成第40军,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

东北战场上的第43军,前身是第六纵队。这支部队擅长打攻坚战,下辖的第17师被誉为是攻坚老虎师,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还有第16师也是东北战场上的头号主力师。1948年,东野第六纵队改编成第43军,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
华北战场上的第63军,也是一支战斗力强,作风顽强的王牌部队。首任军长是郑维山,是一位与许世友将军齐名的开国将军。第63军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成为华北战场上,攻守兼备的头号王牌军。隶属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
蒋介石的成功离不开黄埔系,而他的失败,黄埔系的责任也很大
蒋介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崛起,发家致业,一步步建立蒋氏政权,从而走向权力巅峰的呢!应该是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以后,开始接触部队,从而掌控军权。要晓得,在乱世军权就是最大的资本,谁掌控了,谁就有话语权,也是当时的大佬。身为资深的政治家蒋介石也深知此道,因此,在他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后,就开始拉拢人心,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小王朝。诺哈网2023-05-27 09:46:530001元帅上将中将少将级别的将领,都当过军区司令员,为何大将没有
都知道,在1955年授衔时,级别最高的是元帅,第二级别最高的是大将军衔,第三级别最高的是上将军衔,第四级别最高的是中将军衔,第五级别最高的是少将军衔。再往下就不是将衔了,而是校官,这个级别也分大,上,中,少四个等级,再往下级别就更小了。可见,能够授予元帅军衔的将领,那肯定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都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包括对革命的贡献也是最大的。诺哈网2023-05-29 20:21:0700001958年,有五位大军区司令员下连队当兵,他们都是谁?
1958年,上级下达关于开国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号召后,一些开国将军,及大军区司令员们深入基层,到海岛,边关,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下连队当兵,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发扬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号召上,在1958年,有五位时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响应上级号召,下连队当兵,以普通的身份与士兵们一起参加训练。诺哈网2023-05-29 00:23:100000国民革命军最早成立的五个军,都是啥来头!军长又是何人担任
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人在广州成立了黄埔军校,该校也成为国民革命军,建国的资本。因为后来国军中许多高官,都是在黄埔军校任过职。如蒋介石黄埔军校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何应钦总教官,还有教员陈诚,顾祝同,刘峙等人物都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诺哈网2023-06-01 23:17:250000五位元帅的合影,右边是贺老总,左边是罗帅,站在C位的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这张珍贵老照片是在建国后拍摄的,为何说它珍贵呢?主要是因为照片中的五位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少聚在一起,都是在不同的战区,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诺哈网2023-05-26 20:1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