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的第三兵团,七大虎将都是谁?
在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野战军改编成第二野战军,之前的下属纵队,共整编成三个兵团。按照数字排名,第二野战军新成立的三个兵团番号是第三兵团,第四兵团,第五兵团,每个兵团下辖三个军,也就是说第二野战军常规作战部队,只拥有九个军。
可能了解解放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新成立的第三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第四兵团司令员是陈赓,第五兵团司令员是杨勇。三位将军都是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干将,他们在司令员刘帅的指挥下,参加了第二野战军成立以来,第一场渡江战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野战军解放江浙之地。

随后,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五兵团向西南进军,投身解放西南地区。其中的第三兵团是西南战役中的主力兵团之一,该兵团下辖第十军,第11军,第12军都是能征善战的王牌劲旅。第十军的前身是陈再道领导的第二纵队,第11军的前身是陈锡联领导的第三纵队,第12军的前身是王近山领导的第六纵队。
在解放西南战役中,陈锡联将军的第三兵团,先后参与川黔战斗。随后,第三兵团与第42军,在湘鄂川边境重创,蒋介石在西南最为倚重的宋希濂军事集团。不久后又继续向川东挺进,参与解放重庆的战斗,迫使蒋介石向成都转移。而就在重庆解放后,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担任重庆市长,麾下第十军于同年12月份参加了成都战役,与第五兵团共同歼灭胡宗南军事集团,残余势力向西康逃窜,企图逃往西南边境。接下来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三兵团各一部,追击在逃敌军,在西昌全歼蒋介石盘踞在四川,贵州,西康境内所有的兵力。

第三兵团自成立以来,也是南征北战,为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同时,陈锡联将军的第三兵团,麾下七大虎将,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不用说了,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中最年轻的一位兵团司令员。
第一位是杜义德,他是第三兵团第十军的军长,是该兵团的主力战将之一。在部队还没有改编之前,杜义德任第六纵队的政委,和王近山是搭档,两人共同执掌刘邓大军麾下的尖刀。可以看得出,杜义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将领,也是一位猛将。第十军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参加渡江战役,及解放重庆,四川等战斗,是第三兵团解放西南的主力军之一。

第二位是曾绍山,他是第三兵团第11军的军长。要知道,该军的前身是第三纵队,司令员就是第三兵团的司令员陈锡联。在1949年,第三纵队改编成第11军,陈锡联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而他带出来的第三纵队,在改编成第11军长后,就交由曾绍山带领,他也是该兵团的主力战将之一。
第三位是刘华清,他是第三兵团第11军的政治部主任。可能在当时,刘华清担任的职位,算不上是第三兵团的主力战将之一。但他在建国后的发展很不错,尤其是对我军,海军建设事业这一块,刘华清将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是我国现代海军之父,航母之父,同时他本人,也是人民海军第三任司令员。而且刘华清也是第三兵团七大虎将中,两次被授予军衔的将领。第一次是在1955年,他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第二次是在1988年,他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第四位是王近山,他是第三兵团第12军的军长,绝对是该兵团的主力战将之一,包括第12军也是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比较倚重的主力军。如果说王近山与他的第12军,是第三兵团的一把尖刀,恐怕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第12军是该兵团,作风最顽强的一个军。
第五位是肖永银,他是第三兵团第12军的副军长,也是王近山将军的得力助手。在解放西南战役中,肖永银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用实际证明了,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

第六位是尤太忠,他是第三兵团第12军第34师的师长。虽说只是师长职务,但也是第三兵团的主力战将之一。他与肖永银,还有李德生并称12军麾下三剑客。而且在建国后,尤太忠的发展也很不错,先后担任过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同时,他也是两次被授予军衔的将领,第一次是在1955年,尤太忠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二次是在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七位是李德生,他是第三兵团第12军第35师的师长。别看是师长,可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李德生带领第12军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足以证明他也是一位智将。建国后的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1988年他再次被授予军衔,这是他人生第二次被授予军衔(是上将)。
从南昌起义配角,到红军总司令,他是如何做到的
诺哈网2023-05-31 22:44:280000蒋介石在撤离之前,干了一件疯狂之事,使得我国经济倒退20年
1949年,蒋介石迎来他人生第三次下野。这一次下野与之前的两次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次,老蒋是心甘情愿的。因为他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肯定会全军覆没。为此,他要腾出时间给自己安排后路。其实在这之前,他就让自己的心腹将领陈诚替他经营台湾,目的就是,万一打败了,那个地方就是他最后的容身之地。诺哈网2023-06-01 02:43:560000起义将领中,虽然此人授予的军衔不是最高的,但对我军贡献最大
可能了解历史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不少国军将领选择了起义,不管他们是被逼无奈,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选择起义。但是我党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接受他们的起义,并且跟着职位的不同给他们安排时适当的职务。后来跟着他们对革命的立功程度,在1955年,也对个别起义将领授予了军衔。如上将中就有三位是起义的国军将领,他们分别是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中将与少将中也有国军起义的将领。诺哈网2023-06-01 03:11:020000国军将领有等级之分,黄埔系不是最高的,除非还有这层身份
诺哈网2023-05-29 14:26:3500001955年,有三位开国上将,成为大军区副司令,他们是谁?
在建国后的1955年,我国先后成立了12个大军区,从此结束了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制度。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能够成为12大军区司令员的将领,那基本上都是属于上将级别的开国将军。只有西藏,兰州,新疆三个军区的情况比较特殊,是由中将级别的将领担任。为何这三位中将,在1955年能够成为12大军区司令员之一呢?诺哈网2023-05-26 09:30: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