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哪些地方“最能挣”“最能花”?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31省份2023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上海以23489元稳居第一,北京以21367元紧随其后,浙江首次突破2万元关口为20158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快速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省份来看,上海继续稳坐榜首,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9元;北京紧随其后,增长至21367元;浙江以20158元位居第三,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对比10870元的“国家线”,一季度,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八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超过全国均值;“万元户”重庆虽增加至10670元,但未能跨过“全国线”;辽宁、内蒙古、安徽首次迈过1万元关口。换言之,2023年一季度已有12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三省份。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数据显示,上海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610元,居全国之首。2022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15元位居次席,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跨入6万元门槛,为60302元。江苏、天津、广东三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5万元,分别为49862元、48976元、47065元,福建也处于四万元阵营,为43118元。
今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重庆、辽宁。尽管排名本身没有出现变化,所有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较上年度出现快速增长,但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凝聚起强大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效果正在显现。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亮点
而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城乡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同比名义增长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而且跑赢了GDP。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措施。
据介绍,一季度,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务工收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超1.8亿人,比上年增长2.3%。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4504元,同比增长1.5%。二是收入增速提高。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8%,比去年全年快了0.6个百分点。三是城乡收入差距收窄。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
从收入来源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163元,增长5.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7%;人均经营净收入1834元,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9%;人均财产净收入958元,增长4.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8%;人均转移净收入1915元,增长5.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6%。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大头,对促进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且有详细公布收入来源的省份中,北京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5.37%,天津占比为67.32%,广东占比为67.7%,福建占比为60.76%,山东占比为56.07%。整体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省份,其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相对也较高。
分城乡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5.5%。
得益于务工收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更快。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保持了更高的增长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受乡村旅游经营状况好转等因素拉动,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3%。
除此之外,居民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95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0%。
服务性消费支出有望继续改善
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场景持续受限,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就要提升消费实力,提振消费信心。如果说前者体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后者无疑体现在消费数据中。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万亿元,同比增长5.8%。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128元,增长2.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1.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560元,增长8.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2%;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824元,增长4.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2%;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05元,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37元,增长9.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4%。
经历过三年疫情,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健康,这也直接体现在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7%的增速上。随着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不仅带动了租房等居住消费支出的增加,而且提高了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今年以来,文化娱乐消费有序恢复,相应支出也随之水涨船高。
一季度,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1.7%,比上年同期回升0.3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服务性消费支出有望继续改善。
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稳向好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上年全年3.6和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0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2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数据显示,最能挣钱的地方也最会花钱。上海、北京、浙江以“两万 ”的成绩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位,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上海、北京、浙江也是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在1万元以上的三个地区。其中,上海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12986元,北京人均消费支出12045元,浙江人均消费支出10666元。
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以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引发社会高度关注。4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去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
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让人能消费、敢消费;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让人愿消费、能消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稳向好,有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快实现促稳提质的全年目标。
文/赵志疆(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业界呼吁港股调减印花税各方探讨如何活跃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王蕊近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公开向香港特区政府建言,要求撤销港股交易印花税。这一消息,在当地证券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今年7月5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曾强调,“港股交易活动并未受印花税税率上调影响”,但多位证券业人士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港股有必要通过降低印花税来恢复流动性,提高区域市场的吸引力。0000孙梅君任河南省委副书记
据河南日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孙梅君同志(女)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相关报道: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已任河南省领导(澎湃新闻)此前担任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的孙梅君已调任河南工作。据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11月4日消息,11月4日,全省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举行。报道称,中央第九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李萌,省领导孙梅君、江凌、陈星、安伟、王刚、张建慧出席。新京报2023-11-04 22:39:470000乒乓球又变热了,背后谁是赢家?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3日晚,中国澳门塔石体育馆,看台上座无虚席,为运动员加油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最终,女单决赛中,王曼昱4-2战胜陈梦,获得冠军。压轴的男单决赛中,王楚钦4-0战胜马龙,成功卫冕WTT澳门冠军赛男单冠军。事实上,不仅是这两场决赛,自4月17日WTT澳门冠军赛正式开赛,只要是有国乒球员参加的比赛,同样的热闹场景都在上演。界面新闻2023-04-25 08:26:290002事关重要目标进度!8省份有关部门先后被约谈,“形势十分严峻!”
从时间上看,“十四五”已经过半。政知君注意到,就“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滞后问题,近期,8个省份相关部门被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先后约谈。8省份被约谈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9月1日—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就“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滞后分别约谈湖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北京青年报2023-10-20 00:56:370000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最热时段还未到来
自6月7日起,全国高温预警已连发13天。据气象部门统计,过去十天里,我国中东部地区约一半国土面积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尤其华北、黄淮一带持续出现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热浪,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西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达40℃至42℃。新京报2024-06-19 21:43: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