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大将名额,留给三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谁最有资格当选
在1955年,授予的十位开国大将,其中有三位大将。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说到这,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已经猜到了,这三位将领的名字。他们就是许光达,陈赓,萧劲光三位兵团司令员,是享受大将头衔。也就是说,著名的四大野战军下辖的兵团,各有一位兵团司令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就是第三野战军的兵团司令员,没有一位授予大将军衔。
按照正常推理,与一野,二野,四野齐名的第三野战军,应该有一个大将名额,留给第三野战军下辖的四位兵团司令员。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三野战军下辖的四位兵团司令员,在建国后的1955年,全部都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假如有一个大将名额,留给第三野战军的四位兵团司令员,那么,谁?最有资格当选!
第三野战军下辖的第七兵团司令员是王建安,他是湖北红安人。也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位军政兼优的将领,为人谦和,从不在乎职位的高低,一心一意为革命工作,为人民办实事。可以说,王建安将军绝对是一位友善,和谐,受百姓爱戴的一位开国将军。那么,他有没有资格当选大将呢?
论山头,王建安将军是出自红四方面军。要知道,在1955年授予的十位开国大将,其中的王树声,徐海东(也可以说是红25军)都是来自红四方面军。他们比王建安更具有代表性,所以,王建安不能代表红四方面军,成为竞选大将的资本。

论战功,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在此之前是第八纵队的司令员。要知道,比战斗力,立下的战功,第八纵队,肯定不能和叶飞(后来的第十兵团司令员)的第一纵队相比。论职位高低,王建安比不了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在他还没有担任第八兵团司令员之前,陈士榘就是著名的陈唐兵团司令员(管辖的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因此,第七兵团的司令员王建安,可以排除。
第八兵团司令员是陈士榘将军,他绝对是第三野战军四位兵团司令员中,在军事指挥方面最突出的一位。要知道,在1949年之前,三野其他三位兵团司令员都是纵队司令员。只有陈士榘是三个纵队的兵团司令员(史称陈唐兵团),与粟裕,许世友,韦国清并称华野四大兵团司令员。

可以看得出来,1949年,第三野战军下辖的四位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拥有指挥三个纵队作战的经验。更要紧的是,陈士榘根红苗正,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一位兵团司令员。加上在军事指挥方面,他也是第三野战军,四位兵团司令员中的佼佼者。因此,陈士榘将军是有资格,当选大将的,有这样的条件,也达到了标准。那么,再看看另外两位兵团司令员。
第九兵团司令员就是宋时轮,在此之前,他是第十纵队司令员。想必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十纵队综合作战能力,以及在解放战场上的表现,肯定比不上第一纵队与第九纵队。要知道,第十纵队不擅长进攻,擅长打阻击战,有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说法。

论资历,宋时轮也没法和陈士榘相比。就比如在抗战初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宋时轮是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而陈士榘是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的参谋长。要知道,后来当选开国十位大将的将领,恐怕还没有一位,在抗战时期是团长职位,最低的都是旅长,参谋长(张云逸就是新四军的参谋长)级别。这样一比较,宋时轮可以排除在外,而作为115师的参谋长陈士榘,好像比王建安,宋时轮更有资格竞选大将。
最后一位就是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那么,他和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谁更有资格当选大将呢!

可以说,这两位将军的作战特点各有所长,叶飞是华野猛将,率领的第一纵队,堪称是华东野战军一等一的主力。陈士榘擅长指挥作战,算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指挥型的军事人才。看样子两位兵团司令员,是各有各的特点。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两位将军,各自的出处,前面讲到过,陈士榘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一位开国将军,并且还参加过秋收起义,建设井冈山根据地,是根红苗正。而叶飞是闽东根据地,走出来的一位开国将军。曾经,以红军总部特派员的身份,重建领导闽东根据地的工作,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率领闽东红军,在南方打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算是闽东根据地的代表人物。

也就是说,据目前看来,如果有一个大将名额,留给三野的四位兵团司令员,最有资格当选的是叶飞与陈士榘两位将军。论战功;两位将军难分胜负。论资历;叶飞代表闽东红军根据地,陈士榘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
但我们要知道,开国大将之一的谭政也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还参加过秋收起义。算是十位大将中,井冈山的代表。既然,有了一个代表,如果再把这个名额给陈士榘,恐怕难以服众。
因此,小编个人觉得。如果,真的有一个大将名额,留给第三野战军的四位兵团司令员,叶飞可能是最有资格当选的,战功够了,代表闽东红军根据地。毕竟闽西红军根据地,闽东红军根据地,都没有走出一位开国大将。
此人是中原野战军第一勇将,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就功成身退
解放战争中的中原野战军,是由刘,邓两位首长领导的一支部队,故此又称刘邓大军。可以说,中原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一支战功赫赫的王牌野战军。在拥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元帅领导下,先后创造了许多经典战役,其中最典型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尤其是在西南战役中,刘邓大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解放西南四省。同时也为加快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诺哈网2023-06-01 00:36:550000淮海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麾下四位高级将领,各自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爆发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参战双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我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双方投了兵力;国军约80万,华野与中野共计60万(外加后勤以及民兵40万)。指挥员;国军刘峙,杜聿明,黄维,黄百韬等国军高级将领。我方:陈老总,刘帅,粟裕司令员。以上这几位都是淮海战役双方主要指挥官。诺哈网2023-06-01 02:02:470000这十位将领都是元帅,但革命分工不同,算得上统帅的人物有四位
可能大家都觉得,在1955年,军衔级别越高的将领,肯定都是属于我党一级统帅级别的人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可能了解历史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被授予的十位元帅并非全部都算得上是一级统帅,包括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革命分工都是不同的。在1955年,能够达到评为元帅军衔,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十大元帅必须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过我军的创建,或者红军时期的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诺哈网2023-05-31 23:42:5600001937年,八路军386旅指挥部的头四号战将,都是什么军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侵略者日寇正式发动全面入侵战争,由此揭开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面对侵略者的入侵时,全国同胞同仇敌忾,共同对付侵略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之前与蒋军展开长达十年内战的红军,双方再次达成合作,共同对付侵略者日寇。诺哈网2023-05-27 14:33:360000第13兵团,三位副司令员都拥有军衔,为何正牌司令员没有军衔
第13兵团是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麾下一支能征善战的王牌兵团。它是由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改编而成的,当时兵团司令员是程子华,也是我军史上一名能征善战的王牌将领,并且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第13兵团,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一支主力兵团,从东北战场一路挥师南下,一直打到两广,从祖国的最东北打到祖国的最南方。为解放战争胜利,为解放全国做出了很大贡献。诺哈网2023-06-01 03:1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