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甜的城市,做最网红的土特产
茂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荔枝第一城”。
正是荔枝成熟时。
剥开鲜红透绿的果壳,露出晶莹半透的果肉,咬一口软糯浓滑,叫人吃得停不下来,全然顾不得上火。
这就是荔枝的魅力。纵然市面上的网红水果再多,每每到了5月后,都不得不为其让道。
这曾是独属于岭南的风味。
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受限于保鲜时间较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荔枝难以走出两广地区和海南等原产地。
北方地区若要吃上荔枝鲜果,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一骑红尘”,足以证明当时千里单骑送荔枝的难度。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这份甜蜜得以蔓延至全国,产品形式从鲜果拓展到各类休闲饮品。
2022年初,由王老吉推出的“荔小吉”荔枝真果汁系列、荔枝气泡水、荔枝燕窝、荔枝花胶等深加工品刷新了荔枝的吃法,其后各类荔枝产品纷至沓来。
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鲜甜,以更丰富的形式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最懂拿捏这份甜蜜的,自是全球最大的优势产区——广东茂名。数据显示,茂名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140万亩,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
而今,甜蜜还在不断扩撒。5月20日,第七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在茂名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于此,围绕荔枝产业的生产、物流、市场、加工、进出口等方面探讨,试着再挖掘、扩宽这份甜蜜的“钱景”。
荔枝深加工被视为发力点之一。会上,王老吉签约采购200万斤茂名荔枝鲜果,进入荔小吉荔枝深加工生产线,为当地增加鲜果销售的路径。在王老吉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已有3000多家企业入局荔枝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看来,来自岭南盛夏的这一口甜蜜,还能浸润到更远的地方。
全球荔枝第一城
要说荔枝最深的缘分,那肯定是茂名。
这份滋味,是每一个茂名人的专属回忆。孩童时期,荔枝园是茂名人最大的游乐场。每逢夏季荔枝成熟时,漫山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既是大自然回馈的视觉盛宴,也是可以回味整年的嘴角甜蜜。
从数据来看,茂名撑得起这份甜蜜。
2022年,茂名荔枝年产量超50万吨,产量约占广东的二分之一,中国的四分之一。为此,有一个说法是,全球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产自茂名。
可以说,茂名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荔枝第一城”。
茂名荔枝又数高州根子镇的最为出名,被称为“荔枝第一镇”。这里日照时间更长、雨水更充沛,荔枝比珠三角地区的荔枝早熟半个月,当其他地区还在望着树上的青果时,高州人早把这份甜蜜送进嘴里。
除了产量高、历史悠久,这里的荔枝品类也多得叫人眼花缭乱。
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桂味、挂绿、仙进奉、黑叶、槐枝……不同品类的荔枝在相貌、滋味和吃法上有所差异,根据成熟时期的不同,在当地甚至自成一套吃荔枝的“方法论”。
譬如妃子笑,最早熟的荔枝品类,口味既甜又酸、耐储存、产量高,是北方地区对荔枝的最早记忆,也是最为普及的荔枝品种;
白糖罂,意指装着白糖的罐子,有多甜可想而知,味道和奶味果冻差不多;
桂味晚熟,甜度最高,故坊间有说法,如果几种荔枝一块吃,一定要把桂味放在最后,不然其他荔枝就吃不出味道了。
甜蜜进入百姓家
味道虽有千般好,但荔枝也有弱点——保鲜时间极短。
这也导致荔枝在长达数千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很长一段时间,北方人若想尝上这种专属南国的水果,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即使到了21世纪,也仅有原产地和周边城市能开怀大尝。
即便是通过高昂的成本运输销往北方,能买得起的也是一小部分群体,寻常百姓似乎还是觉得遥不可及。
30年前,茂名荔农用竹篮装荔枝,上下铺满稻杆防磕碰,但最远只能销往广东省内其他城市;
20年前,把荔枝放进装有冰水的泡沫箱,装车时四周用稻香膜保温,可以运出广东省,但因运输成本高昂难以大范围使用;
而今空运开通,茂名荔枝从田间地头运往国内主要城市消费者手中不过24小时,其他城市48小时可达,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
从田间走向消费者的最初一公里,对荔枝十分重要。
数据显示,荔枝运送最初一公里损耗率达15%-25%。要想降低损耗,就需要把后续的处理工序前移至田间。
为此,一个功能类似巨型冰箱的“田头小站”应运而生,荔农直接将新鲜荔枝放入“田头小站”完成分拣、打包、称重、分装、冷藏等工序,由此降低田头损耗。
此前,由广药集团和茂名市政府携手成立的广东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已在茂名的田间地头设置了这样的“巨型冰箱”16个。
运输和冷藏技术的进步让这份甜蜜走出岭南,而优化种植技术又让茂名荔枝量、质齐升。
通过不断改良和引进新品种,茂名荔枝种植面积从上世纪90年代的4.33万亩增至现在的近140万亩,翻了30多倍。
为了避免果贱伤农,拉长鲜果食用周期,茂名将部分黑叶、白蜡改为早熟的白糖罂和妃子笑,又将部分换种为晚熟的桂味和糯米糍,保证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错峰上市、卖个好价钱。
不过,荔枝品种优化还在进行。
今年2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代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荔枝深加工企业联盟发布的《广东荔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以黑叶、怀枝等为代表的低效品种面积占比依然很大。与现有的新品种相比,这部分传统的荔枝品种品质和经济效益较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品种。
目前,广东荔枝跨县集群产业园已在茂名完成品种改良面积2000余亩,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投产后,预计每亩每年将增加5倍以上的收入。
不止一时甜蜜
然而,茂名荔枝的甜蜜还需要更多解锁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荔枝以鲜果销售为主,存在加工链较短、加工比例不高的问题,这和茂名作为全球荔枝第一大产区的地位不相称。
在陈厚彬看来,目前荔枝加工产品仍以荔枝干、荔枝罐头等传统产品为主,涉及果汁饮料、果酒(发酵型)等开发难度大,存在市场局限性。
“荔枝加工工艺陈旧、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导致加工成品的质量缺乏统一规范标准,难以发展出规模性、引领性、全面性的深加工企业”。
一年四季都能够品尝到这一口甜蜜,是荔枝被寄予的希望。
首先是拓展产品品类。2022年初,在首届冬季荔枝产业大会上,一系列荔枝深加工品让大众刷新对荔枝的固有印象——“荔小吉”荔枝真果汁系列、荔枝气泡水、荔枝燕窝、荔枝花胶等18款荔枝深加工产品亮相。
今年来,王老吉又推出两款荔小吉新品,促进荔枝产业“高档鲜果”和“精深加工”同步发展。
对一众荔枝爱好者而言,吃荔枝不再受季节、地域因素限制,甚至不只是剥开吃,还可以直接喝,这简直是极致的甜蜜诱惑。
当前,王老吉已在茂名建成国内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荔枝榨汁生产线,灌装生产线年规划产能900万箱。
不仅如此。王老吉已推出20款荔枝深加工产品,构建出一套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在王老吉的助力之下,荔枝深加工产品正在变成真正的岭南“土特产”:
立足“土”的资源,荔枝规模种植实现优化、鲜果采购扩大销路、田头小站推动荔枝冷链保鲜和精深加工。
深挖“特”的价值,打造荔小吉引领“一年四季吃荔枝”的潮流,通过荔枝IP数字藏品、荔小吉吉祥物等,将广东荔枝打造为多面立体的文化特色名片,并联合多所专业机构积极开展荔枝产品研发工作,放大荔枝独有的科研价值,挖掘荔枝产业经济新增长点。
延伸“产”的链条。在广药王老吉的龙头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到荔枝深加工产品市场。据统计,茂名现有荔枝加工企业约3000家,涉荔农业龙头企业22家,集中开发荔枝休闲和保健类加工品。
县域经济的活力由此被激活。数据显示,2022年,在荔枝产量减产6%情况下,茂名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增长14%,全产业链产值110亿元。
一颗颗荔枝带来的甜蜜力量逐步释放,接下来茂名将进一步通过优化荔枝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举措,释放产业的巨大潜能,让“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再到果园超市,茂名荔枝变得平易近人——点心、罐头、果汁等产品琳琅满目,荔枝以不同的形态靠近消费者,果农不再为销量发愁,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能同享这一份甜蜜。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茂名荔枝还将迸发更多美味。
中国刷新世界纪录!全球超高海拔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5月25日消息,近日一台单机容量为3.6兆瓦的风机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成功吊装。这是目前在全球超高海拔地区成功吊装的最大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对我国在高海拔环境下开展大规模高参数风电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此次吊装的3.6兆瓦风电机组属于三峡集团西藏措美哲古风电二期项目,该项目总装机容量50.6兆瓦,设计布置15台风机。0000南极冰层下首次探测到大型地下水系统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在南极洲冰层以下的沉积物中,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水系统。根据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这一地下水系统可能与湿海绵一样稠密,揭示了该地区未被勘探的部分,并可能对南极洲如何应对气候危机产生影响。0000五一“宅”家的快乐,只能持续短短的5小时?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审核专家:李献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五一小长假来临,由于疫情的变化,大家可能不得不放弃旅行计划,被迫选择宅家。但也有很多人是非常渴望能有几天假期来好好休息一下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工作,在这难得的假期中,“躺平青年”当然选择躺在家中,快乐“摸鱼”啦!但是,真的“越躺越幸福”吗?真的只要远离忙碌,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自己就会越来越快乐吗?0000喜大普奔!Win11支持应用程序云备份了:装机后一键恢复到本地
快科技5月24日讯,在今年的Build2023大会上,微软确认,已经开发测试完成应用程序云备份的功能。据悉,云备份借助MicrosoftStore来实现,商店会记住本机所安装的全部应用,甚至还有壁纸和设置,并在系统重新安装或者换机后一键恢复到本地,包括记忆你在开始菜单、任务栏中图标等。诺哈网2023-05-25 19:56:240000阿里云开启组织优化 回应称系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调整
封面新闻记者欧阳宏宇5月23日,社交平台上流传出阿里云智能开始进行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的消息,称整体比例约7%,赔偿标准为“N11”。对此,阿里云方面回应称,这是公司进行的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封面新闻2023-05-28 23:03: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