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贬低卫青与霍去病,推崇飞将军李广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都是汉朝时期的大臣,高祖是秦朝时期的铁官。可见,司马迁也是属于出身名门贵族。而他编写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书,这样一来,也使得司马迁流芳千古,成为汉朝有名的史官,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史官。
作为史官,就应该公平,公正,不畏强权,记录真实历史事件。那么,被誉为中国史上第一大史官的司马迁,真的做到了,公平,公正吗?
其实,他也没有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可能,读过史记的朋友都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关于卫青与霍去病的事迹很少,只是大概描述了一下。而对飞将军李广却十分推崇,关于他的英雄事迹都有详细记载。说:飞将军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祖上几代都善于骑射,用现代话说,李广就是部队中的神枪手。

虽然,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但论功劳,军事才能,对抗击匈奴的贡献来说,李广与卫青,霍去病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武帝时期,打击匈奴的两把利剑,如果没有这两位,匈奴可能会一直骚扰汉朝边界。当然,李广也是抗击匈奴的主干将。只是没有卫青,霍去病那么牛掰,他们是属于一战封侯。李广至始至终,都没有封侯。
要知道,汉朝有规定,非刘氏者,不能封王,无军功者,不能封侯。李广难封,肯定是因为军功不够,导致未能封侯。作为战功平平的李广,历史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连唐代第二任皇帝李世民,也把他视为先祖。
李广的名气之所以那么响亮,与司马迁的推崇是离不开。那么,司马迁为何要推崇飞将军李广,却贬低卫青与霍去病。

原因一:李广与司马迁都是名门之后
前面讲到过,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而司马迁的祖辈也是秦朝时期的大臣,他们二人属于是名门后代,是贵族子弟。可最后的遭遇,非常相似。李广因在漠北之战中,迷失方向,未能参加大战,羞愧自杀。而司马迁因反对汉武帝,被实行宫刑,也就是太监,属于不完整的人。
都是名门后代,最后的下场却不是很好。因此,司马迁很同情李广,加上自己的遭遇。所以,他在编写史记的时候,就推崇李广,歌颂他的功德,并且写得也很详细。
司马迁为何贬低卫青,霍去病呢?

可能在司马迁的眼中,卫青与霍去病是靠裙带关系,走上权力巅峰的,是属于外戚。要知道,卫青的姐姐是汉武帝的皇后,霍去病是皇后的外甥,也是卫青的外甥。加上,他们二人又是从最底层,爬上权力巅峰的人。作为出身名门的司马迁却不能够位极人臣,在心里面多多少少有点嫉妒。
因为嫉妒,所以在史记中,关于卫青与霍去病的英雄事迹就比较少了,都是简单地轻描淡写。要知道,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时期最为重要的军事将领,官至大司马。又是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两位名将,按理来说,关于他们的英雄事迹,应该有很多。但史官司马迁却没有详细记载,对于这一点,很让人不解。
第四野战军八个主力部队的军长,在建国后,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如果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哪个野战军出的猛将最多,毫无疑问是第四野战军。如果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哪个野战军产生的王牌劲旅数量最多,毫无疑问,也是第四野战军。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1军,第43军,第42军,第47军,第54军(由第44军,第45军合编而成)等王牌部队,皆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诺哈网2023-05-28 17:57:530000蒋介石身边的十大能将,助他击败北洋军阀,走向权力巅峰
#历史开讲#讲到蒋介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近代史上的枭雄人物,政治生涯中,南平陈炯明叛乱,使得国民革命军拥有一个良好的大后方。在后方得到稳定后,蒋介石誓师北伐,统领10万北伐军,消灭孙传芳,吴佩孚,张宗昌等北洋势力,一统南方。在时机成熟后,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势力,共同消灭北方最强之敌张作霖,使得民国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同时也让蒋介石走上了权力巅峰。诺哈网2023-05-26 04:48:4400001926年,北伐军八个军的军长,就有三位是湖南人
在近代史上的国军集团,鼎盛时期,拥有的兵员数量达到500万。当然了,这个数字,只是大概,没有精确。可是你们知道吗,偌大的国军集团,一开始只拥有五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三个,共计八个军,人数约10万。10万大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后发展成几百万大军。与此同时,在1926年,国军在老蒋的领导下,誓师北伐,与北洋军阀集团一争天下。当时的国军队伍也被称之为北伐军。诺哈网2023-05-27 10:37:27000030万西北军,被缩制成第26路军与第29路军后,都是谁任总指挥
在民国时期,除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外,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还拥有几支实力较强的地方军。如盘踞在东北三省,由张学良统领的东北军,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李宗林领导的桂军,龙云领导的滇军,刘湘领导的四川军都是当时,综合方面较强的地方军。而人数最多的西北军约30万,东北军约30万,晋绥军约20万,桂军约20万,滇军与川军的人数大约在10~15万之间。诺哈网2023-05-29 09:16:030000红军时期与解放时期,让朱毛周三位首长,最为倚重的战将都有谁
诺哈网2023-05-31 23:03: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