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之乱,祸从何来?
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4月15日在首都喀土穆等地爆发冲突,至今已造成百余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另有上千人受伤,激烈的交火也迫使不少民众被困家中缺水少粮。过去的几天中,苏丹领空关闭,民航航班暂停,网络通信不时中断,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服务。事出突然,人们不禁要问,苏丹之乱,祸从何来?

“象鼻之城”经历至暗时刻
位于苏丹中部地区的喀土穆始建于1822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喀土穆”一词在阿拉伯语里是“大象鼻子”的意思,因其地形宛如象鼻而得名。在此交汇的青、白尼罗河将城市分为喀土穆、恩图曼和北喀土穆三镇,其中喀土穆集中了苏丹政府部门、各国际组织及大部分外交使团,也是此次冲突中交火最激烈的地方。

15日上午,喀土穆南部地区传出交火声,准武装组织“快速支援部队”宣布控制总统府和机场等。苏丹武装部队对此予以否认,并使用空军战机对快速支援部队目标实施打击。中国驻苏丹大使馆随即发布紧急安全提示;
15日下午,沙特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喀土穆国际机场准备起飞时受交火影响受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联合国秘书长随后谴责苏丹冲突,呼吁通过对话解决当前危机,苏丹武装部队则发表声明称,在快速支援部队解散之前,不会进行任何谈判或对话;

16日下午,阿拉伯国家联盟召开紧急会议,强调“迅速重返和平道路解决苏丹危机”的重要性。在联合国等斡旋下, 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同意16时至19时实施人道主义停火,但双方随后相互指责对方未遵守停火承诺。苏丹国家电视台一度中断播出信号;
17日下午,苏丹武装部队重新控制国家电视台大楼,武装部队总司令随后宣布解散快速支援部队并称其为叛军,指责该部队企图领导一场“背叛国家的政变”。快速支援部队则宣称其已控制首都所在的喀土穆州所有出入口,并在恩图曼击落一架武装部队的战机;
18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先后宣布同意临时停火24小时,但冲突在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周边区域仍在持续。

交战开始时,总台报道员团队正身处距总统府仅数百米之隔的科威特大楼。一行五人当时仓促躲入大楼地下室避难,历经30多个小时才被红十字会成功营救,大楼主体本身受炮弹袭击损毁严重,地下室屋顶也被弹片打穿。而这只是喀土穆民众过去几天经历的一个缩影。
苏丹国家通讯社记者穆斯塔法·侯赛因·哈桑在接受总台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他们对这一次的冲突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苏丹虽战乱不断,但多集中在南部几个州和达尔富尔地区,喀土穆作为苏丹首都这样一个超大城市,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危机暗流涌动已久 武装冲突幕后或有黑手
2019年4月,执政30余年的巴希尔政权被推翻后,苏丹政局几经变动,最终由过渡主权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掌管国家,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担任委员会主席,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达加洛担任副主席。在外界看来,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两支武装力量的并行存在,和布尔汉与达加洛在国家事务与军队人事安排上的分歧,是本次冲突爆发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外部势力对苏丹政治与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干预。

自1956年独立以来,苏丹始终在由乱到治和由治到乱的怪圈中徘徊,而南苏丹问题和达尔富尔问题,则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干预苏丹内政的主要突破口。前总统巴希尔执政期间,美国主导联合国和其他西方大国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和封锁,给苏丹带来严重且持久的人道主义灾难。而2011年美国策划的南苏丹独立,更是使苏丹失去四分之三以上的石油资源,财政收入锐减,经济遭受致命一击。

在美国推行的所谓“民主”原则之下,苏丹军方和文官在后巴希尔时代曾达成权利分享协议,共同组成主权委员会,但双方对协议并不满意:文官政府希望借助美国的支持尽快掌权,而以布尔汉和达加洛为代表的军方势力则不肯轻易交权。苏丹经济学家哈姆杜克在2019年8月宣誓就任过渡政府总理后仅仅两年,军方发动政变,包括哈姆杜克在内的至少5名政府官员在家中被军队逮捕。

就在政变前两天,美国驻非洲之角特使费尔特曼会见了布尔汗。国外社交媒体上大量网友因此把费尔特曼称为“政变特使”,甚至认为美国就是政变的幕后推手。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次冲突发生的前一天,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达加洛曾与美国、英国和挪威三国苏丹问题特使举行集体电话会议,这也再次引起当地政治分析人士的一些联想。
冲突长期化可能性有限 未来前景仍引人担忧
纵观苏丹独立后的历史,特别是南北苏丹分裂之后,除达尔富尔问题旷日持久之外,其他动乱大都处于相对可控的范围,基本可以通过协商和谈判来解决。加上阿盟和东非邻国等方面的调停,尤其是考虑到冲突与中东和解潮给地区和平带来的转机背道而驰,不少政治学者认为,苏丹的局势会在一段时间内平息下来。
任何有可能带来和平的解决方式,自然都会得到苏丹民众的拥护,但实现稳定的大前提,是国际社会为支持苏丹政治过渡提供更多“正能量”,支持“苏人所有、苏人主导”的政治过渡进程,推动冲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更重要的是帮助苏丹克服经济社会发展困境,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从这一角度来看,苏丹人民距离真正脱离困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监制丨穆莉
制片人丨李超
记者丨张亚宁
责任编辑:刘光博
美使馆大概把马尼拉湾当成了夏威夷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近日承认,美国与菲律宾官员就马尼拉湾的一个建设工程“进行了讨论”,华盛顿方面向菲律宾政府表达了美方对这个项目和其他建筑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关切”。说白了,就是想让菲律宾把这个建设项目给停了。环球网2023-08-05 00:49:140000普京:今年已有30万人签署军事合同,俄不需要外来雇佣兵
(观察者网讯)“完全是无稽之谈!”当地时间9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驳斥了所谓“俄要求朝鲜派志愿者参加对乌行动”的传言。普京表示,今年以来已有多达30万俄罗斯人签署了军事合同,俄罗斯并不需要招募外国雇佣兵。据塔斯社报道,普京当天在索契与到访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晤。普京告诉记者,俄罗斯“没有必要请国外人员参加(对乌)作战行动”。观察者网2023-09-16 13:47:120000外媒:教皇方济各称,乌克兰应拿出“白旗的勇气”通过谈判结束与俄冲突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9日报道,教皇方济各在一次采访中就俄乌冲突作出最新表态,他表示乌克兰应该拿出“白旗的勇气”,通过谈判结束与俄罗斯的冲突。不过,该言论引发一部分人质疑,认为是在“暗示乌克兰投降”。对此,梵蒂冈发言人马泰奥·布鲁尼立即澄清说,教皇意思是应“停火并进行谈判”。环球网2024-03-10 17:22:170000美司法部开始向特朗普律师团队提供“机密文件”案起诉证据
当地时间6月21日,据彭博社援引一份最新的法庭文件报道,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向前总统特朗普的律师团队提供就涉及机密文件一案起诉特朗普的相关证据,其中包括证人在审判中所做证词。据悉,负责调查特朗普机密文件案的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的办公室在当天提交的这份通知文件中,描述了司法部向特朗普律师提供的材料,其中包括第一批非机密文件和其他材料。责任编辑:崔理斯0000“史无前例”!德法今天都爆出涉华大消息
“预告”了一年多的德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安全战略,今天终于发布。红绿黄执政联盟的一众大佬悉数出场,尤其是总理朔尔茨眉眼舒展:终于等到这一天!相比之下,外交部长贝尔伯克笑得肉眼可见的勉强,财政部长林德纳更是面无表情。这似乎让人对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有一个大致预期:他俩所属的绿党和自民党很可能未能如愿充分示强。环球网2023-06-15 01:37: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