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频道不养闲人!上天入地挨炮震,现在的军事记者也太野了吧?
《军武次位面》作者:捷联初制导

现在的军事记者都这么野?
军迷们肯定都听过这么一句话: 军事频道,不养闲人!

2019年8月1日建军92周年那天,央视CCTV-7国防军事频道正式开播,原有的军事和农业节目也就正式分家了。

从此,间谍观看CCTV-7频道刺探军事情报,反而学会了农业种养植的“耕战”频道成为历史,不过,让军迷们惊喜的是,改版后的军事频道风格开始讨喜了起来。
最明显的就是改版之后的军事记者们开始变得野了起来,净想方设法整点活儿让军迷们开开眼。
别的不说,你就看某短视频平台上“军事频道不养闲人”话题,那些央视军事记者的混剪视频,简直让人感觉要挑战整活儿界元老——俄罗斯红星电视台了。
来一点小小的俄罗斯震撼
都说世界上只有两种记者,一种是俄罗斯记者,一种是其他记者,而在俄罗斯的记者里,最生猛的红星电视台的军事记者了。

这个红星电视台是俄罗斯国防部的官方电视台,这家2005年正式开播的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主要包括新闻、时事分析及俄罗斯电影,以宣扬爱国主义为主,跟咱们的CCTV-7军事频道差不多。
由于背靠国防部这棵大树,这家电视台在制作俄军相关的军事节目的时候,就得到了军方全方位几乎无限制的支持。
所以,当别家电视台还在靠娱乐新闻之类内卷的时候,红星电视台就能以各种大尺度的军事报道来保证收视率了。

怎么能把军事报道玩出花样,让观众看得过瘾,那自然得红星电视台养的这群几乎无所不能的神仙记者出马了。
之前,军武菌就讲过红星电视台的当家记者阿列克谢·叶戈罗夫,这位老哥曾被誉为全世界最靠近现代武器装备的非职业军人,上天入地那真是无所不能。
早些时候,叶戈罗夫直接坐上了普京总统亲自驾驶过的图160轰炸机,不但让机长给他介绍了空中厨房,还钻到驾驶室里一探究竟。

虽说图-160战略轰炸机不是啥最新武器,可毕竟是现役装备,还是大国重器,这老哥进去拍摄连马赛克都不打。

更狠的是俄军最新型的苏-57也被这位老哥开光了,为了拍摄飞机飞行中的镜头,它专门委托厂家做了一个与检查孔螺栓相匹配的架子,专门用来装运动摄像机。

看见他在飞机上面这么轻车熟路地摆弄,明显是个老手,没错儿,米格-29和米格-31可都是被他这么整过。
要是纯粹摆弄飞机也倒罢了,这老哥一言不合还要从天上一跃而下。
为了拍摄俄罗斯伞兵跳伞的内容,顺便给各位观众老爷亲身示范一把跳伞过程有多刺激,这老哥竟然戴上保护帽背上降落伞就从飞机上跳下去了。

要知道,这种单人跳伞可不是说跳就跳,咱们解放军的空降兵在首次跳伞之前,就讲究一个“三肿三消”,说的就是必须经过反复的着地训练,才能保证实跳是不受伤。

这老哥就这么跳下来,居然拍拍屁股跟没事儿人似的,看来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能上天,那就肯定要入海。
有次采访,叶戈罗夫造访了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971型)攻击型核潜艇“黑豹”号(K-317),按照一般军事报道的套路,报一报生活细节和大致执行的任务也就得了。

结果,他不但报道了“黑豹”号在演习期间接上级命令前往美军基地附近执行任务的事儿,更是穿上潜水衣亲身体验了一把鱼雷发射管逃生。

更扯的是,他还闯进潜艇兵生活区的舱室,把人家潜艇兵的内裤展示给观众看。

今年年初,他又跑到德尔塔级(667bdrm型)“图拉”号战略核潜艇里,首次向外界公开了战略核潜艇的“心脏部位”——核反应堆。

而且,他还拍到了“深蓝”潜射洲际导弹从水中发射的画面,这款50吨重的庞然大物从水下向水面飞出,看得只叫人目瞪口呆。

▲“图拉”号下潜的独家镜头公开
比起天上的和海里的,这老哥在陆地上玩得更炸裂。
在报道登陆演练的时候,士兵们端着突击步枪从叶戈罗夫身边掠过,不只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个士兵贴着他的脸向前开了一枪。
结果这老哥只是微微侧头,下一秒又淡定播报,不愧是见过了大场面的人,这沉浸式直播真是没谁了!

为了体验防化兵的训练,叶戈罗夫还穿上防化服,先携装来了个奔袭,然后又让别人在背上烧点火试试,亲身体验一把被烈火灼烧的快感,堪称“模范打工人”。

至于体验坦克,高炮,狙击榴的射击自然是更不在话下。

当然,像叶戈罗夫这样不要命的记者,红星电视台可不止一个。有为近距离展示飞机灭火效果,差点被粉尘淹没的。

有被起飞的坦克开炮给震到懵圈的。

有开车试地雷威力的。

还有在顿涅茨克郊外进行拍摄报道时,亲身经历了近距离炮击的。

就连女记者也巾帼不让须眉,发射反潜火箭时,直接站在舱外体验最猛的烟。

站在跑道上,任由直升机贴过头皮飞。

为什么红星电视台的军事记者么这么猛?难道只是因为他们是战斗民族?
军事记者为啥这么生猛
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罗伯特·卡帕就曾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尽管军事记者不同于战地记者,他们不需要在瞬息万变、险恶的战场上进行采访报道,只需要在军事媒体从事相关采访、撰稿和报道工作。
但是,同样作为报道军事相关的记者,很难说不是师承战地记者的传统,才会搞得这么生猛。作为战地记者,最突出的品质自然是不怕死。
罗伯特•卡帕曾在二战期间,就深入欧洲战区的各个前线。1954年,他在采访法国军队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为了离炮火更近一点,他随法军车队一起前行。
结果下车拍摄时踩上了地雷,不幸遇难。临死前,卡帕不忘最后摁下快门,留下了《卡帕眼中最后的世界》。

▲卡帕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在1920~1924年担任多伦多市星报与星报周刊的记者,后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二战,他的身上中过237块弹片,头上缝过57针。

2000年5月24日,在距离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80公里处,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库尔特•肖尔克被炮弹击中头部身亡。而在此前不久,他刚被授予自越南战争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的称号。
2003年,西班牙《世界日报》记者胡利奥•安吉塔•帕拉多正在巴格达南部对美军第3机步师进行随军采访时,被伊军射向美军的火箭弹击中身亡。
同样是在伊拉克战争中,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摄像师保罗•莫兰乘车准备通过检查站,进入伊拉克东北部边境城镇胡尔马尔采访伊拉克难民时,遭遇自杀式袭击不幸身亡。

▲保罗·莫兰
2014年6月17日,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VGTRK记者Igor Kornelyuk在卢甘斯克附近被乌军杀害,他的同伴录音师Anton Voloshin也在那天死于乌军炮击。
一个名为“保护记者委员会”的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1日,在1992年至2019年间遇害的记者共计1383名,死于战争或军事环境中的记者共计308名。

尤其是自打2012年一来,在战争或军事环境中遇害的记者的数量和比重都有明显上升,虽然死亡时刻笼罩在战地记者头上,但是真正的战地记者从未止步。
2003年4月8日美军空袭巴格达行动中,7名新闻工作者丧生,这一天被国际新闻界称为战地记者的“悲哀日”。
但是在第二天,就有更多的战地记者进入战火纷飞的巴格达,巴格达的战地记者一度达到了好几百人。

可以说,这些看起来生猛的军事记者,其实经历的危险并不如战地记者,但是很显然,他们从战地记者身上汲取到了最珍贵的品质。
除了军事记者的职业要求,逐步变化的观众口味,也是催生这种生猛的沉浸式报道的重要推手。
现在的观众老爷有各种新媒体可以看,电视节目作为传统媒体,就得做出点与众不同、更吸引人的地方。
记者在现场出镜,就是为了引导观众进入新闻时间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交代镜头不能直接捕捉的不具有直观形象的信息。

像红星电视台这种,让记者深入一线进行沉浸式报道,记者出镜以第一人称视角与武器装备零距离接触,不但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还能形成强大的现场视觉冲击,无形中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就能很受观众欢迎。
所以,别的不说,就算是为了收视率,这帮军事记者也得拼了!
慢慢开窍的中国军宣
近些年,中国军宣这块的进步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无论是宣传片还是军事报道的质量,可以说是越来越合大家的口味了。

可能也是受北方邻居的影响,央视军事频道在采访报道时也开始注重下沉一线,给观众沉浸式体验了。
前面咱们说过俄罗斯红星电视台有个三栖神人阿列克谢·叶戈罗夫,咱们这边央视军事频道其实也有个能跟他对标的“军迷天花板”——杰哥,也就是吴杰。
为了体验99式主战坦克带来的压迫感,杰哥选择了用坦克“过头顶”的方式,只见他仰躺在地,用手中的摄像机拍下坦克过顶的第一视角。

只见99A坦克经过的地方现场轰鸣,黄沙扑脸,更搞笑的是,在坦克压过去之后,居然还加了个油门,不知是不是里面的驾驶员故意让杰哥来个更深体验。
就连网友们也表示:“没点过硬的心理素质,真不行”。

为了体验武警特战队员的索降训练,杰哥戴上了运动摄像机决定从70米高的水坝上降下去,要知道武警特战队员一般训练高度也就在20米左右,这70米的高度,往下看一眼都觉得晕,就算对特战队员来说也是很大的心理考验。

可第一次索降的杰哥穿上索具之后,愣是一个人顺顺利利地滑下来了。
还有为了体验战士们徒步行军到底是怎么回事,杰哥愣是跟战士们一起走了将近30公里,虽说没有背背囊,但是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显然到节目最后膝盖已经吃不消了,这种敬业精神确实让人佩服。

除了杰哥,央七还有颜值与硬核并存的女记者。

▲我的心是铁师傅的!
还有之前央七作运-20“胖妞”的新闻采访时,女记者直接站在运-20的起降跑道上。只见一架运-20几乎擦着记者的头皮降落下去,场面看起来非常刺激,女记者却在那不动声色地进行解说,你要说她没见过大场面,那军武菌是不信的。

对于这么近距离的军事报道,不少已经习惯“老套路”的军迷友直呼:“这是要挑战俄罗斯女记者吗?”

不过这种报道到现在已经算是央七基本操作了,为了让报道更有兵味儿,央七还找来了有过军旅经历的来当记者。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长着小虎牙的“最美坦克女兵”刘姝杉。2019年7月的时候,央七播出了坦克女兵的驻训时光新闻特写,刘姝杉和战友驾驶99A坦克驰骋戈壁的故事走红网络。

作为陆军首批99A坦克女车长,她整日与坦克为伍,和风沙作伴,每周一遇的10级大风在朱日和已成为常态,满面黄沙的时候根本无法分辨出性别,但是笑的时候那一口白牙却显得格外开心。
2021年,退伍后的刘姝杉加入央七成为了一名记者,在一次在军博的节目中,她正好遇上了我军第一辆坦克——“功臣号”,一句脱口而出的“战友你好!”瞬间暴露曾经坦克兵的特殊身份。

与同是央七的记者庄晓莹、张楚雪不同,她们展示的是女性柔美暖心的一面,是让观众感受武器装备和女记者之间的反差美,而刘姝杉展示的则是当代花木兰硬核的一面。

当兵的经历以及军营的历练,让刘姝杉在她主持的《车长来了》里,能以军人的标准在各个军营训练、体验,这种跟部队有天然融入感的记者,带给观众们的那当然是更加沉浸的感受了!

他们时常身处火热的练兵场,与战机轰鸣声炮弹爆炸声作伴,他们的镜头和语言,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无私无畏和勇往直前。

也正是有了这些不要命的军事记者,和一只真正强大的军队,军宣才有了真正的底气。
央视披露:歼-16服役数量激增,歼轰-7A“飞豹”终于要退役?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前几天,我们在文章《央视首曝光!歼-16飞行员亲述驱离外机全过程!军迷热议:歼-16的定位到底是啥?》中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我军西部战区空军某部“雾都雄鹰”驾驶歼-16型战斗机异地驻训、战备警巡、驱逐外军飞机的情况。诺哈网2023-05-28 00:29:420000三国中的几支特种部队,其中一支部队活捉过刘备两个女儿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每个国家都有王牌部队,在古代也一样特种部队是现代军事中诞生的兵种,战斗力强悍,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任务,但是在古代也能看到类似军队的影子。他们是攻防能力不同寻常的特殊兵种,有时会作为在战场上的杀手锏使用。或者也会用来保护重要人物的安全。这种军队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就同时出现过好几支这样额“特种部队”。白马义从,赵云那么强也只能是个百夫长诺哈网2023-06-14 14:09:270000带货还是训练?俄罗斯为何如此重视坦克两项?不仅是打广告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最近,一年一度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坦克两项比赛又拉开了帷幕,作为每次比赛中的实力型选手,我们这次又派出了我们以96系列主战坦克、86A系列步兵战车为核心装备的代表队参赛。作为这项比赛的实力型选手,在本月的23日,中国代表队的86A步战车车组在“苏沃洛夫突击”项目中获得了首轮比赛的第一名。诺哈网2023-06-01 14:24:250000分裂与统一,细数地缘困局的解决之路
统一之路在去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对台工作重心,可以总结为"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任务"。一个目标,即两岸同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目标。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另一个方面是坚持"一国两制"。三个任务,第一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第二是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第三是两岸人民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诺哈网2023-06-10 04:39: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