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可制造火星氧气!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8日上午消息,据报道,人类登陆火星这一宏伟目标令人感到振奋,但由于诸多科学技术受限,仍停留在科幻小说的描述想象中……目前,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火星表面制造氧气的技术,美国宇航局有信心能在本世纪30年代实现这一梦想!
据悉,人类登陆火星的一个最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充足的氧气,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现研制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的新技术,能在火星环境中产生和分离氧气,该系统不仅可以在开发生命维持系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可以用于在火星上加工燃料、制造建筑材料和化肥。
火星是太阳系距离太阳第四远的行星,这颗红色星球“接近死亡状态”,表面遍布灰尘、气候寒冷,四处都是沙漠和荒原,并且大气层非常稀薄。
经过科学家多年勘测分析,事实上火星并非一片沉寂,它是一颗动态星球,有季节,极地存在冰盖,有峡谷和死火山,而且有证据表明远古时期火星更加活跃。火星是太阳系中被探索最多的行星之一,也是人类唯一发射探测车登陆探索的行星,火星一天时间需要24小时多一点,而一年相当于687个地球日。
火星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碳。然而,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法国索邦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和荷兰基础能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火星表面制造氧气存在两大障碍。

该研究报告作者、里斯本大学瓦斯科·圭拉(Vasco Guerra)博士说:“首先,需要分解二氧化碳分子才能提取氧气,事实上二氧化碳是很难分解的一种分子;其次,从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混合物中分离产生的氧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正在以一种整体的方式考虑实现这两个步骤,并同时解决这两个技术挑战,而等离子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种自然状态,其他三种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它含有自由电荷粒子,例如:电子,它们质量很轻,很容易在电场中加速至非常高的能量状态。
圭拉说:“当子弹状电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发生碰撞时,它们可以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分子或者传递能量使其产生振动,这种传递能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分解,我们与法国和荷兰的研究同事实验证明该理论是有效成立的。”
他还指出,此外等离子体产生的热量也有利于氧气分离,通过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氧气可能是人类移民创造一个可呼吸地外星球环境的关键环节,同时,它还可以作为生产燃料和化肥的基础,使人类定居者在火星表面种植农作物,解决食物问题。
研究人员称,等离子技术在地球上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它通过分离二氧化碳分子来制造绿色燃料和回收化学物质,还可以帮助解决地球上的气候变化问题。该研究是在美国宇航局“阿耳特弥斯一号”任务完成之前进行的,该任务定于8月29日发射,为未来月球和火星任务奠定基础。

美国宇航局称,“阿耳特弥斯一号”月球探索任务是一次无人飞行测试,将为未来人类实现深空探索提供实践基础,该任务将证明人类太空探索的承诺和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类生存空间扩展到月球和更遥远的星球。
据了解,如果“阿耳特弥斯一号”任务成功,美国宇航局将于本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发射宇航员登陆火星。
日政府预测:若日本海沟及千岛海沟发生强震,或致近30万人死亡
海外网3月22日电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工作部门22日发布报告指出,若日本海沟及千岛海沟两处地点发生巨大地震,最坏情况将分别有19.9万人及10万人死亡。该报告表示,一旦上述地区发生了里氏7级以上强震,国家必须呼吁民众为后续更大的强震来袭而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诺哈网2023-05-25 20:46:080000史前女性不仅是母亲,还是狩猎者和艺术家!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众所周知,史前男性负责外出打猎获取食物,那么史前女性呢?她们是否非常柔弱,仅在洞穴中负责照顾孩子,躲避外面的暴力世界?今年9月份,法国一本书籍和一部纪录片将在英国发布,旨在“揭穿”史前人类性别角色的简单划分。诺哈网2023-05-26 18:07:420000“帝王”和“女王”暴龙做伴:霸王龙可能存在三个不同的类别
霸王龙是暴龙属至今唯一被认可的物种。不过,科学家对暴龙属遗骸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霸王龙样本可能分属三个不同的类别或物种。相关研究3月1日发表于《演化生物学》。过往的研究发现,暴龙属骨骼遗骸在股骨以及下颌前端两侧各有一颗或两颗细长切牙上存在差异。在新研究中,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学院地质与环境地球科学学院的GregoryPaul和同事分析了37个暴龙样本的骨骼和牙齿遗骸。诺哈网2023-05-26 01:36:5500008000万年前人类身体大小的菊石曾生活在大西洋
目前,最新考古研究显示,大约8000万年前,人类身体大小的远古菊石在大西洋中游动,它们拥有较长的触臂,螺旋外壳直径达到1.8米,该物种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菊石,它们是灭绝的海生无脊椎生物。菊石生存于中奥陶纪至晚白垩纪,因其表面具有类似菊花线纹而得名。诺哈网2023-05-26 15:36:530000科学大家|李儒新:羲和,中国自己的强激光
作者:李儒新出品:新浪科技墨子沙龙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光学专家,主要从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强场激光物理研究。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超高强度激光委员会委员。内容来自墨子沙龙“激光器和加速器”活动(2021年9月)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墨子沙龙。我今天讲关于“羲和”的故事。诺哈网2023-05-25 21:16: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