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是哪八个军区进行了调整,各军区司令员又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1973年,上级决定将八个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换。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大军区司令员接触新鲜事物,不可以,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了,否则就成了老油条。在这样的背景下,八个军区的司令员进行了调整。
被调整的八个军区,分别是沈阳,北京,济南,武汉,南京,广州,福州,兰州八个大军区。

调整情况如下: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自从1959年接替邓华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后,直到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调整,前后整整14年。那也就是说:陈锡联守卫祖国的东北边境长达14年。
与陈锡联对调的是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将军。他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时间是1971年~1973年。非常巧合的是,陈李二人都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野战军。可能李德生坐镇北京的时间很短,但他在沈阳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干了12年,直到1985年卸任。

第二组对换的是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这两个军区在1973年都是属于一级大军区。当时的济南军区司令员是杨得志,他是1955年上任的,因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耽误了两年时间,但名义上他还是济南军区的司令员。那也就是说,杨得志将军当了18年的济南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军区能够待这么久,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与杨得志将军对调的曾思玉将军,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他们二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都是隶属华北野战军,杨得志是第19兵团司令员,曾思玉是第19兵团下辖第64军军长。两人一起经历了解放战争,又共同见证了革命的胜利,并且还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第三组调整的军区是南京军区与广州军区。开国上将许世友是南京军区司令,他前后任职长达18年。开国少将丁盛,在1973年是广州军区司令员。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世友是三野猛将,丁盛是四野猛将,同时他还是新组建的王牌第五十四军首任军长,并历经了抗美援朝战争,还有边境自卫反击战。可以看得出,两位将军都是属于身经百战的铁血战将。
第四组对调的是福州军区与兰州军区。在1973年,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是韩先楚,他自从接替叶飞将军的位置后。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干了整整16年。这个任期时间,在开国将领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不过,韩先楚是勇猛之将,让他坐镇东南边境长达16年,上级表示很放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可以威慑对面的老蒋。

与韩先楚将军对调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也是一位勇猛之将。而且在1973年之前,皮定均就担任过福州军区的副司令员。这一次,重返福州军区担任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也算是轻车熟路。
总结:在1973年,进行了调整的八个军区分别是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南京军区,武汉军区,福州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广州军区。而这八个军区的司令员分别是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曾思玉,韩先楚,皮定均,杨得志,丁盛。
中原大战,蒋氏集团以一敌三,形成对峙局面,张学良入关打破僵局
在蒋介石完成北伐战争后,国家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作为名义上的民国大佬蒋介石,也开始学习古代帝王削藩。要知道,在古代中央与地方藩王的导火索,一般都是削藩引起的,如汉景帝的削藩,引来七国之乱。明朝建文帝的削藩,直接弄丢了江山,成为亡国之君。康熙皇帝的削藩,直接导致吴三桂的叛乱。诺哈网2023-05-26 21:54:5200001942年,山东军区下辖5个分军区,都是哪位虎将任司令员
诺哈网2023-05-29 04:13:250000开国上将杨成武,军事生涯中创造的三个第一,是众上将都比不了的
在57位开国上将中,打仗比较厉害,作战能力较强的上将有王震,贺炳炎,杨勇,陈锡联,叶飞,陈士榘,杨得志,韩先楚,邓华,黄永胜,李天佑,刘震,杨成武,周士第等将领,绝对算是开国上将中,综合作战能力较强的人物。他们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够大野战军的主力战将,为解放全国,为解放战争胜利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众上将,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大小。诺哈网2023-05-29 17:30:060000存在时间短,延续时间长,敢反抗老蒋的地方军阀,分别是指哪三家
袁世凯死后,作为原来北洋军事集团的将领,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另一派是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应该说,在袁世凯死后这两个派系是最先崛起的。而在关外的张作霖被称之为是奉系,这个派系实力也很强,加上背后有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是称霸东北。因此,在袁世凯死后,皖系,直系,奉系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大军阀,都是坐拥好几个省,并且是兵力强盛的大军阀。诺哈网2023-05-31 22:49:380000打仗很厉害的白崇禧,为何被蒋介石拿捏得死死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军集团,有个别战将因打仗很厉害,被日寇称之为战神,第一位是薛岳,还有桂系大将白崇禧,以及王耀武,张自忠,孙立人,廖耀湘,关麟征等国军将领,在抗战时期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都得到了对手日军的称赞。特别是拥有战神之称的白崇禧,是日本人眼中三个半军事家之一。在打仗方面,白崇禧绝对算得上是专家级别的人物。诺哈网2023-05-31 23:55: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