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的可能不只是一张风景照!
原标题:你拍的可能不只是一张风景照!
今天(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2023年4月10日下午,上海二中院当庭宣判一起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以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被告人何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一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没收财产人民币九千元。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何某某与境外人员结识后,按照对方的指示要求,乘坐轮渡对沿途军用设施进行拍摄,并将所拍摄照片发送给境外人员,收受对方给予的报酬。经鉴定,何某某刺探并非法提供的信息构成机密级军事秘密。
法院认为,被告人何某某为境外人员刺探、非法提供一项机密级国家秘密,其行为已构成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告人何某某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且认罪认罚,可以从轻从宽处理,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建议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不可放松警惕,掉入“陷阱”。
●不要随意拍摄军用设施照片和视频;
●对于网络上涉及恐怖活动的视频不要转发传播;
●军事爱好者要把握住爱好与泄密的界限,不要触碰犯罪的“红线”;
●通过互联网求职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工作性质和内容。
如发现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况、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报案。
法条链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二十四条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和中国竞争?美国被曝要在中东修铁路
[文/观察者网周弋博]当地时间5月7日,美国新闻网站Axios独家报道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预计美国、沙特、阿联酋和印度的国家安全顾问将于5月14日讨论一项重大联合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将通过一个铁路网络连接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并通过该地区港口的航道连接到印度。报道分析称,中东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故而该项目是白宫希望在该地区推动的关键举措之一。观察者网2023-05-26 01:30:590000巴基斯坦驻华大使感谢中方帮助巴侨民从苏丹平安撤离
来源:观察者网据外交部网站消息,4月30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克在与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见时,代表巴政府衷心感谢中方对在苏丹巴侨扶危济困。新浪军事综合2023-05-26 02:41:170000外媒称山东舰开启首次远海训练 专家:只是水到渠成
外媒称山东舰开启首次远海训练,专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据路透社5日消息,由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组成的航母编队5日穿越巴士海峡,经过台湾东南海域展开首次西太平洋训练。军事专家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更有利于锤炼航母编队的实战能力。环球网2023-04-10 09:43:590000美尼米兹号航母重回南海引猜测,专家:为军演看场子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梁国宏环球时报记者刘扬]据美媒报道,美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日前再次进入南海进行演练,这是本年度“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第三次进入南海。而“马金岛”号两栖战备群则在苏禄海展开作业。中国军事专家认为,此次“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重返南海,且在菲律宾以西海域活动,一个重要意图是要为美菲“肩并肩”军演“看场子”。美国航母打击群频频进入南海,是南海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环球时报2023-05-26 03:11:040000巴拉圭总统候选人谈与台湾交往 吴钊燮又“困扰”了
巴拉圭总统候选人称与台交往并未获足够利益,吴钊燮宣称感到困扰据台湾“中央社”等媒体19日报道,巴拉圭4月30日将举行总统大选,主要反对派总统候选人埃弗拉因•阿莱格雷接受采访时表示,巴拉圭并未从与台当局的“邦交”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好处。报道提到,阿莱格雷此前曾说过,一旦胜选就会与台当局“断交”转与中国大陆发展关系。台湾“中天新闻”质疑台当局现“断交”危机。环球网2023-05-26 03:23: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