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接盘计划落空 江铃汽车:继续积极推进江铃重汽重组
在江铃汽车挂牌出售江铃重汽100%股权逾两年后,江铃汽车仍然未能甩掉江铃重汽这一“包袱”。
5月13日,江铃汽车发布公告称,由于政府审批事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江铃汽车和沃尔沃协商一致同意,决定终止关于江铃重汽100%股权转让的交易。
切入重卡市场折戟
江铃汽车以轻卡起家,2012年拟切入重卡市场,当年以2.7亿元的价格受让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2013年1月份,在完成相应的工商登记变更后,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重汽”),成为江铃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江铃重汽,或许曾是江铃汽车股东福特汽车欲进军中国重卡市场而落下的一枚棋子。”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江铃汽车来说,尽管公司2011年整车销量创出了19.5万辆的新高,业绩增长稳定,但仍面临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及商用车行业增速放缓等挑战。若彼时能够成功切入重卡市场,江铃汽车则有望在皮卡、轻卡之外,开辟另一业绩增长曲线。
为此,江铃汽车曾不惜花费重金打造重卡产品,还引进了福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驾驶室、底盘等,期望走高端化路线以在竞争激烈的重卡市场取得突破。
2017年,江铃重汽重磅推出的首款重卡产品——江铃威龙正是源自第三代福特Cargo系列的产品,众所周知Cargo是福特在欧洲重卡市场上的主力明星产品,然而在中国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除了江铃威龙的水土不服,江铃汽车本就在重卡领域缺乏技术积累,最终导致江铃重汽连续多年销量惨淡。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江铃重汽最风光的时候销量也才1500辆左右,在此基础上,2016年至2019年江铃重汽销量分别为52辆、796辆、1516辆、1090辆,2020年1月份至9月份累计销量为1347辆。
这与江铃重汽成立之初提出的“将建成年产10万辆重型载货车、10万台发动机的大型重卡企业,达产后主营业务将超200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沃尔沃曾欲接盘
2021年5月7日,江铃汽车曾披露拟以不低于7.64亿元的价格,通过山西省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全资子公司江铃重汽100%股权。
对于股权转让,江铃汽车方面彼时表示,此次挂牌出售江铃重汽100%的股权,符合公司战略方向,公司拟“成为轻型商用车行业的领导者和福特高性价比产品的提供者”。
实际上,多年来江铃重汽的亏损累计达到了20亿元,尤其是2020年江铃重汽亏损5.23亿元,严重拖累了江铃汽车的业绩。2021年后,江铃重汽停止了所有产销工作,直到如今。
为了推动股权转让,江铃汽车也诚意十足,公司于2021年初对江铃重汽现金增资11.42亿元,主要是为了降低江铃重汽的资产负债率,便于引进外部投资者。终于,2021年8月23日,沃尔沃决定收购江铃重汽。彼时沃尔沃与江铃汽车协商一致,就出售交易股权签署了《关于江铃重型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确定沃尔沃就目标股权支付的基准价款为人民币约7.81亿元。
然而,2023年5月13日江铃汽车公告称,由于交易所需的政府审批事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终止交易。
对此,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用车外资股比放开后,沃尔沃等车企已可以在国内独自生产。”
不过对于江铃汽车来说,剥离重卡资产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公司表示仍将继续积极推进江铃重汽的重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公司战略更加聚焦,江铃汽车发展态势较好。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整车31.6万辆,营业收入约316亿元,分别较2022年上涨12%和5%。今年前4个月,江铃汽车的总销量达9.53万辆,其中SUV销量3.36万辆,同比增长106%。
零跑汽车法务部开通微博
0000首批自动驾驶车辆在上海嘉定高快速路“跑”起来
5月9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发车启动仪式举办同时,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utoX安途)两家企业获得首批“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通知书”。0000国家税务总局:Q1免征新能源购置税212亿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共有12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政策优惠,同比增长17.5%;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212.4亿元,同比增长36%。0000外资车企蓄力 阵地战与劣汰赛同时打响
“今年的上海车展是最忙碌的一年,很多外资品牌的采购团队来和我们交流,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情况。”某国内芯片供应商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外资品牌的开放程度和灵活性是比较高的,它们亟须通过本土化策略打造电动化产品。0000英飞凌与鸿海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在台湾地区设立车用系统应用中心
据鸿海集团官网,5月9日,英飞凌与鸿海集团宣布已签订一份合作备忘录,两家公司将在电动车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此次协议,双方将聚焦于碳化硅技术在电动车大功率应用的导入,例如:牵引逆变器、车载充电器以及直流转换器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