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全球第一,三个视角看待
去年以来,一系列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这对印度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自1950年联合国开始统计人口数据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去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23年底,印度人口可能接近14.29亿。
有报道称,联合国正在准备相关问题的技术简报,预计将很快正式宣布这一消息。
毋庸置疑,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到底意味着什么?怎么看待这件事?不妨从这三个视角出发——
首先,人口总量的确带来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和可观的经济增长潜力。
事实上,印度人口总量超越中国是“必然的”的结果。1947年印度刚刚独立时的人口大约为3.5亿。此后70多年,印度人口较独立之初翻了四倍。尤其是过去30年中,印度人口保持高速增长。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达到14.1亿,而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显示该国人口为12.1亿。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中,印度人口总量增加了2亿。
印度的人口不仅多,而且年轻。目前,40%的印度人口在25岁以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全球每五个25岁以下的人就有一个是印度人。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与中国的37岁形成鲜明对比。
有预测称,印度劳动力在未来10年将达到10亿,拥有可观的经济增长潜力。
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经济总量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同时,印度经济增速超过6%,位居世界前列。在人口总量即将超越中国之际,印媒已在欢呼,“印度在经济增速位于世界前列的基础上,摘得了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桂冠”。
人口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有分析认为,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中低端制造业方面,印度或将与中国展开竞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都预测,未来几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将保持最高增速。
CNN指出,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一个显著意义——将更有利于印度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第二,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适应人口更替和发展趋势,“红利”或将成为“负担”。
印度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增长,与快速增长的人口有重要联系,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然而如何利用“人口红利”加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使庞大的人口规模不成为“负担”,是印度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早在2019年8月的“独立日”演讲中,当时刚刚再次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就将印度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称为“人口爆炸”。他表示,“人口爆炸”影响了印度的持续发展,对此感到忧心。“如果人们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么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不会幸福。”莫迪说。
根据联合国预测,未来40年印度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到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的顶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印度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对当前印度来说,阶层分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女性就业率低等问题,都牵制着其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5岁以上的印度人中,有46%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仅有3900万女性劳动力找到了工作。
能否将潜在的“人口红利”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有专家警告,如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没有创造足够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人口红利”可能会成为“人口负担”。
第三,我们要看淡人口总量排名,关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个体幸福感。
那么,如何看待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当前,尽管人口增长趋势放缓,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中国人口发展模式已逐渐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才红利”过渡。数据显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高素质的劳动力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一段时间以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社会等话题引发热议,也有一些表达担忧的声音。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人口数量第一、第二,本身没有优劣可言,我们没必要过分关注人口规模排第几,而更应关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更有利,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否在持续提高,更应关注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哪些优势与挑战。
经济学家蔡昉则多次在演讲中表示,应推动“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的目标是挖掘生产要素的供给,让劳动力更充分,资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而需求侧,最核心的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45年以来,中国的崛起受益于“人口红利”,世界也分享了这一红利。如今印度人口总量即将超过中国,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重要的是,人口总量是集体概念,它无法替代个体幸福感。我们则要适应变局,把握机遇,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聚焦伟大复兴进程中每一个人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玉
时隔三年半,美国何以再向中东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
巴以大规模冲突持续,美国也在不断出手。美国中央司令部当地时间10月10日宣布,美国海军“福特”号航空母舰已抵达地中海东部,以展示对以色列的支持。中央司令部的声明还称,已调动了美国空军的F-15、F-16和A-10战机,以“增强该地区现有的战机中队”。新京报2023-10-12 13:46:130000“祖国不容变卖”,阿根廷上百万人罢工抗议,他强硬回应
(观察者网讯)综合美联社、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月24日,阿根廷总统米莱上台第46天,就迎来了12小时的全国性罢工,打破该国两项纪录——是阿根廷自1983年民主政体巩固以来历届总统任内最快出现的罢工,也是阿根廷2019年来的首次全国性罢工。观察者网2024-01-25 21:19:080000美国众议院规则委员会通过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
当地时间5月30日晚,美国众议院规则委员会以7比6通过暂停债务上限的法案。该法案将于当地时间5月31日送交美国国会众议院进行全体投票。(央视记者许弢)此前报道麦卡锡披露美债务上限协议细节:将削减2.1万亿美元支出当地时间5月29日,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在美国两党关于美国债务上限协议中,将历史性削减支出2.1万亿美元。0000佩斯科夫:若美方没收俄罗斯海外资产 将导致严重后果
当地时间1月1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有关美国当局支持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的消息回应称,俄方并未收到美方的任何通知,因为双方沟通的渠道基本消失。0000拜登提议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加沙,内塔尼亚胡反对
(观察者网讯)本轮巴以冲突已经造成超过1.3万人死亡,但美国却始终反对国际社会推动停火的努力。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重申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声称停火将给哈马斯“重新发动袭击”的机会,拒绝呼吁加沙停火。观察者网2023-11-19 10:53: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