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30元,户外996:这些自愿吃苦的00后,图啥?
当越来越多的00后主动“继承家业”
“希望你成为未来的梅兰芳。”
初看到来自网友的鼓励,00后戏曲演员李雅芝当下的反应是欣喜,然而紧接着她就看到了另一条回复——
“不可能,因为她演的是小众戏曲。”
踏入汉调桄桄这一行后,李雅芝很早就清楚,和京剧、越剧、秦腔等流行剧种比起来,稀有剧种向来受到的关注度低,就业机会少,经费收入都更吃紧,但听到别人这样说,她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心酸,“好像你努力一辈子也看不到出头一样”。
抢救濒危剧种,就是一场与时间和遗忘对抗的拉锯战。在漫长的坚守里,被忽视、被看低、被放弃都是家常便饭,但所幸的是,时间也终于让这些传承人通过线上的“第二舞台”,在新时代里迎来了转机。
“00后传承班”,抢救濒危家乡戏
十年前,汉调桄桄曾经差一点就消失了。
这是一种在陕西汉中有超过五百年历史的地方戏。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吸收了汉调二黄、川剧、昆曲等艺术之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一面高亢激越一面婉转柔和”的特点。鼎盛时代,汉调桄桄有120多座戏楼,1500多个剧目,曾经传到湖北、两广、滇黔藏高原等地。
但如今,全国范围内,真人桄桄戏仅存南郑区桄桄剧团一家。
这类曾经延续了传统文化,但如今因地域限制、历史传承原因处于濒危状态的剧种,被相关部门定义为“稀有剧种”,他们所在的团则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说是“天下第一团”,实际上是“天下唯一团”。而像汉调桄桄一样,全国只剩下一个专业剧团或戏班的稀有剧种还有121个。
每一年,都有稀有剧种被迫走向消失。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2年就有3个剧种永远地隐没于历史之中。
十年前,桄桄戏也差点走到了这一步。那时老一辈艺人即将退休,新一代人才青黄不接。剧团努力多年排出的新戏,却连伴奏和群演都凑不齐,还要临时从当地印刷厂里找职工顶替。
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新戏《千金买笑》依然在省里艺术节一举拿下了七个大奖。五百年的艺术之路,难道要因为没钱、没人、没市场永远停留在这里吗?
老团长不甘心,在社会各界呼吁抢救濒危戏曲。2013年,南郑区桄桄剧团终于招到了60个12、13岁的00后,组成了一个集演员、演奏、灯光、服装、舞美专业为一体的“桄桄班”。李雅芝便是其中之一,主攻武旦。
十年磨一剑,当年的半大小子们如今唱起戏来有模有样。老一辈的师傅们到今年只剩几人未退休,传承汉调桄桄的大旗就落在了这帮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
老一辈往往觉得,年轻人嘛,吃不得苦,尤其是戏曲这行,他们能坚持住吗?
但该吃的苦,这帮学生从没抱怨过。李雅芝至今记得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尤其是三伏天,操场的地都热得冒烟,60个12、13岁的孩子依然坚持在户外练功,腰上系的护带一卸,湿得像是刚从盆里拎出的毛巾。孩子们长大一点,练起桄桄戏的绝活儿“吐火”和“跳凳子”,有的人眉毛被烧到只剩一半,有的人当场骨折被拉去医院,但事后聊起来,也都只是笑笑。
因为对于稀有剧种的传承来说,吃苦,恐怕只是最不值一提的磨难。真正的考验在于市场小、收入少、天花板低。每一道坎都是一座绕不开的大山。
当苦练10年的00后“桄桄班”正式走向演出市场,李雅芝和她的同事们最忙时一天演八场,一场一小时打底。白领们的“996”是坐在格子间里吹空调,而戏曲人是要在露天舞台上扛棍舞枪,刮风下雪都得继续演。
有次太阳毒辣,晒得一个须生鼻血止都止不住,顺着道具胡子一滴一滴淌下来,表演结束后赶紧给找了雪糕和水降温才缓过劲儿。而这样的演出,收入是一人一天三十元。
疫情一来,连三十元的演出都得暂停。“学戏最苦的10年,除了1个女生退出,所有人都咬牙坚持下来了。结果等学成后真的走向舞台,因为演出市场受限和收入不景气等因素,反倒又有好几位演员选择离开。”李雅芝忍不住唏嘘。
年轻的团员们开始想办法自救。
他们先是把惠民演出的舞台搬进抖音直播间,戏是万万不能停。紧接着,团员们开始认真研究起运营。他们是互联网的原生代,网感好,会追热点,天然知道如何用新媒体和网友打交道,刘耕宏的毽子操和梅尼耶变装BGM都被拿来和桄桄元素结合做宣传。
渐渐地,直播间成为了汉调桄桄走出南郑区的重要舞台。李雅芝的抖音直播间如今已经有了不少固定戏迷,账号也累计获得了超过10万点赞,粉丝用点赞、打赏表达对她的喜爱和支持。
疫情结束演出恢复后,剧团也继续架起手机,打开直播间,给几百公里外的网友分享汉调桄桄的精彩,空闲的演员还会站在镜头后,向外地的网友一字一句地解说。
直播间里洒下的种子,渐渐长出了希望。如今剧团走在汉中街上聊起桄桄,连路人都能接一句“哎知道,有个叫青栀子的在直播”、“桄桄戏还挺好看的”。直播间里的打赏,也帮助剧团开拓了多元的收入渠道,坚定了这群00后们继续唱戏的决心。
对于剧团的未来发展,李雅芝期待通过网络能让汉调桄桄在他们这一代青年传人手里重回大众视野——
“希望能有一天,人尽皆知汉调桄桄”。
直播间里,稀有剧种掀起“自救潮”
疫情三年,以线下演出作为收入支柱的戏曲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受到影响的从业者远不止有汉调桄桄剧团。山西戏剧网曾做过一份戏剧人生存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民间戏剧力量因疫情原因受到极大影响,近8成的从业者收入降幅超过90%。
广东省濒危剧种白字戏传承人吴佩锦至今还记得,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剧团60多号人只能靠政府拨款生活,扣除完社保、医保,演员一个月到手只有一千多块。为了贴补家用,演员们跑滴滴、做代驾要干到凌晨三四点。大家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已经很难拿出精力再做艺术。
白字戏又称“弄仔戏”、“哎咿嗳”,是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地区的地方剧种,被誉为“民间祭祀戏剧活化石”,溯源最早可至元末明初。
但如今,也只剩海丰县白字戏剧团一家专业院团。
疫情期间,团员的生活愈发失去保障,人才资源流失的问题被凸显出来,白字戏的艺术水平不断在走下坡路。
传承人吴佩锦很是痛心,他听从学生建议,在2020年开始尝试透过抖音直播间,让更多人了解白字戏。
直播前,吴佩锦尝试用闽南语发布了预告,没想到居然有将近2500人点赞,还有老戏迷闻风而动,直接在评论区提前点唱剧目。这让吴佩锦看到了希望。
年轻的演员们紧跟而上,如今每个月靠直播打赏,还能额外收入几千块钱,抵得上一个月工资收入。透过直播间的窗口,稀有剧种在其艺术价值被认可的同时,也终于让传承人们有信心挖掘其更大的经济价值。
不仅如此,稀有剧种嘹亮的戏腔,透过直播间,也传去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河南太康道情省级非遗传承人、有“道情王子”之称的李艳灵回忆疫情期间的直播经历时,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
演出停摆后,一面是没法外出,一面是收入降低,有的团员已经开始在家里串珠子赚外快,李艳玲白天还得带孙女,找不到赚钱的方法,“心里只能干着急”。
有票友问李艳灵,人家都开直播,你咋不开一个?李艳灵琢磨趁晚上孩子睡了刚好开一会儿,练练嗓,本来想着自己只会唱戏,又不会像其他主播那样说话,能有什么反响?没想到一开播,观众多时能达四五千人,比线下十次演出的观众还多。
疫情期间的直播,更是让道情这一河南太康地区的地方戏,被传去了李艳玲都没想象过的地方。
疫情结束后,有人专程从新疆飞来,想请李艳玲给自家老人唱拿手戏《王金豆借粮》。老人家从前没听过道情戏,结果在直播间里一听就喜欢上,其他戏都不看了,还放话给小辈说“你只要能请太康道情剧团李艳玲来,我‘死’了都瞑目了”,让李艳玲很是感慨。
跨越了时空的隔阂,稀有剧种的星星之火,终于乘着直播的东风,燃向了四海八荒。
走出县乡,百年非遗“活水养鱼”
2006年起,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稀有剧种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如今更是有了线上直播间这样的“第二舞台”,稀有剧种“活下来”的艰难处境,渐渐得到好转。
接下来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是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传下去”“火起来”,是如何实现自己“造血”而不是依靠“输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曾对非遗传承提出过“活水养鱼”的观点。她指出——传统媒介时代,非遗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用户参与、互动、消费的热情。
这不仅会削弱大众亲近、触摸非遗文化的动力,更是让传承人“较难实现个人经济价值”。
而如今直播等新媒体的出现,让稀有剧种这样的非遗文化有了观众触手可及的载体。
在李雅芝的“汉调桄桄·青栀子”抖音直播间里,观众能点对点地聊天提问,点唱戏段。李雅芝还会在直播间里带着网友学习戏曲舞台上“枪”和“棍”的区别,展示木剑和金属剑的不同厚度——
非遗不再是有距离的艺术,它有了实实在在的人味儿和温度。
另一方面,直播间的互动性也反过来让稀有剧种的传承人有了更强烈的“观众意识”,稀有剧种现代化、生活化的进程得以被加速。
在直播间和粉丝频繁的互动里,传承人们能够得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观众最直接的交流和反馈。想要“走出去”的地方戏,也在反思和发展自身。
方言曾经一度阻碍了稀有剧种走向更大的市场。河南内乡宛梆剧团的团长武建新就干脆把宛梆戏曲博物馆展厅改造成了直播间,在高处架上字幕机,让方言不再成为隔阂,而是成为一种韵味。
快节奏时代里,传统剧目的表演方式也正在被精进。
过去演出一出折子戏要演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不等,而一套全本戏需要连演几天才能结束。对于大多数习惯了快节奏的现代观众来说,显然容易“水土不服”。
海丰县白字戏剧团选择把演出里的“高光片段”用竖屏记载下来。不同于坐在台下的观感,竖屏直播让观众离演员更近,精致的扮相细节得以彰显,演员的细微表情也不会错过,仿若是戏曲界的“直拍”。
通过在直播间与粉丝的互动,汉调桄桄剧团也发现,传统剧目里作为间奏的“过门”,如今显得有些过长。不仅间奏可以缩短,针对青少年的演出,还可以在折子戏的前后加上一段让演员们亮出更多技巧的戏曲歌舞。
在李雅芝看来,让更年轻的10后们也能接受并爱上稀有戏种,就是在为培养下一代观众“铺路”。
如今,稀有剧种的传承人们乘起了互联网的青云,“活下来”的困境正在好转,“传下去”的前路也逐渐明朗,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怎样的新难题,谁也没法给出一个既定的回答,但李雅芝始终记得团里一位老艺人的话——“择一事,终一生”。
“除非哪一天剧团因为不可抗力倒闭了,不然我会一直演下去。”
这是年轻的传承人对稀有剧种的承诺,也是他们对未来的答案。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一外籍男子飞机上醉酒滋事谎称携带爆炸物,首都机场警方:拘留12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蕾首都机场公安局近日从严从快查处了一起“机闹”事件。一名外籍旅客在飞机上醉酒滋事,不听从机组人员管理,被机场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2日。事发当天,首都机场运控中心报警,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名外籍旅客称自己携带了爆炸物,旅客状态疑似醉酒。首都机场西区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涉事男子依法传唤回派出所。0000韩红基金会回应“被要求转交善款”
[#韩红基金会回应被要求转交善款#]12月25日,@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布关于澄清甘肃、青海地震应急支援活动中有关违法和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全文如下:近日,针对甘肃、青海地震的民间应急支援活动,网络上出现了“有关部门让韩红基金会撤离灾区”“有关部门要求韩红基金会转交善款”等不实信息。北京青年报2023-12-26 07:13:100000知名演员突然宣布:离婚!20多年的爱情长跑遗憾收场
来源:江西卫视4月28日58岁关秀媚接受媒体采访突然宣布离婚二十多年的爱情长跑遗憾以离婚收场关秀媚在采访中表示以前极少讲感情事,加之淡出演艺圈,就连结婚都没有宣布,现在没必要隐瞒这件事,其实都已经放下了。对于是否有第三者?关秀媚没有否认,称发生了很多事,等待自己去寻找答案,学会和自己和解。新浪新闻2024-04-29 22:38:360000央视网:学校不能在校园霸凌案中当“和事佬”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学校的角色是特殊的,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校园霸凌行为,其态度、反应、措施具有直接又鲜明的导向意义。是“正激励”还是“负反馈”,很多时候取决于校方这个“裁判者”的“执法价值”“执法方式”。就像体育赛场上的执法,如果裁判员对犯规行为置之不理或高举轻放,势必造成运动员动作变形、比赛变味,失去公平公正竞技的意义。央视2024-03-22 19:09:530000男孩被逼吃粪便,据称收到4.5万元后和解,其父否认:还能和解了?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日前,山西介休“13岁男孩被三名未成年逼吃粪便”事件引发舆论关注。7月1日,山西介休市委网信办发布通报称,针对3名未成年人欺凌1名未成年人一事,公安机关已经立案,目前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和解。另据媒体报道,被欺凌男童的父亲李先生表示,对方出了45000元和解。新浪新闻综合2023-07-05 19:08: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