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起点是天花板级别,但后来的官职却不是很高,他们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三人,起点是天花板级别,但后来的官职却不是很高,他们是谁?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才的选拔那都是凭借真本事,如果你够厉害,有真才实学,基本上都可以为革命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同时担任的官职,相对而言就会越来越高。
就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人民军队总司令朱老总,在南昌起义爆发的时候,他的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危急关头时,他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最终促进了井冈山起义,从此奠定了人民军队总司令的位置。像朱老总这样的情况,属于是起点低,但拥有真才实学,最后成为三军总司令。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起点高,是属于天花板级别的人物,职位大的有点吓人,是红军队伍中的一把手,但由于工作能力有限,最后只能主动让贤,退出一把手的岗位。讲到这,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猜出来了,他就是秦邦宪,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
可能现如今提到博古这个名字,大家感觉有点陌生。但在革命早期的1931年至1933年期间,他可是红军队伍中的一把手,任职中央总负责,主管一切政治工作,是当时的头号人物。但由于在他执政期间,一味听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意见,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踏上长征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体红军将士对博古,李德产生了很大的意见,认为他们不适合再担任一把手。于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博古被解除最高领导职务,从此远离核心权力中心。当然了,并不是说:博古之后担任的职位不重要,只是不再担任一把手的职位。

王稼祥是优秀的,忠诚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军时期,他担任的职位也很高,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政治局委员之一,军委副主席,与当时的张闻天,博古并称红军三大领导人。这样的起点是非常高的,在当时恐怕没有几个人的职位,能够超越王稼祥。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博古正式退出一把手的位置。而此时的王稼祥因拥护毛爷爷的正确路线,并没有退出权力的核心圈子,与毛,周二人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不过,在长征结束后,王稼祥慢慢远离核心圈子,无论是职位,还是影响力,都大不如从前。主要负责队伍中的宣传工作,任代理部长。 在革命战争胜利后,王稼祥投入外交事业,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

第三位是王明,大家对他是不是感觉到有点陌生。然而,就是这位让世人都比较陌生的王明,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是共产国际连接中国革命的重要“传声筒”,也是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负责人,拥有一票否决权,以及人事任命权。
1931年十一月,年仅27岁的王明,就成为我党早期最高领导人之一,加上他又有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 自然手中的权力就更大一些。比如在抗战时期,王明是长江局书记,而副书记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周公。能够让周公给他担任副手,可见当时的王明,在党内的地位有多高。

不过,由于王明一味地服从共产国际,导致在革命战争年代犯了“左右”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特别是他擅自以最高人的身份发表宣言和谈话,造成了恶劣影响。
对于王明这种离心离德的党员,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在国内没有政治地位,选择归隐苏联,后于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其莫斯科郊区的寓所因病去世。
他属于是二线将领的级别,但在建国后,为何能够一路高升
在开国将领中,有个别这样的将领,可能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并不是很起眼,论打仗的本领可能也不是属于顶级,但是在建国后,却能够做到一路高,官运亨通。就比如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自第二野战军将领秦基伟将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诺哈网2023-05-31 22:24:1400001985年,部队重新整编,七大军区都下辖哪些王牌集团军
1985年,人民军队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编,全国陆军只保留24个军。最后得以保存的24个军,在同年10月份,全部进行了重新整编,改制为集团军,每一个集团军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入不同的兵种,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打造一支适应未来战争的部队。那么,在1985年,部队重新整编后,人民军队(陆军)共计拥有24个集团军。这24个王牌集团军,在当时都分布在世人比较熟知的七大军区。诺哈网2023-05-28 11:22:050000抗战时期国军取得哪些战斗的胜利,指挥官都是谁?歼灭多少日军
从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15日结束,在这中国军民同日寇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持久战争。在这八年浴血奋战中,中国军民付出了惨重代价,据战后统计士兵,百姓伤亡人数3500万余人。可见,中国军民能够取得这场胜利也算是惨胜,是付出了沉重代价换回来的胜利。诺哈网2023-06-02 02:25:450001一个小小的福州军区,聚集了五虎将,而且个个都是身经百战
福州军区也是50年的代十三大军区之一,成立时间1956年,总部机关设在福州,管辖福建,江西两省的军务。可能福州军区没有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那么大。但是,福州军区一定是50年代最重要的军区之一,可以这样说,在50年代,60年代福州军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何说福州军区如此重要,原因很简单。诺哈网2023-05-31 23:01:330000抗日猛将关麟征,为什么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
说到国军中的抗日名将,猛将,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他就是“关麟征”将军。他是陕西人,毕业于黄埔一期,作战勇猛人送外号“关猛”。恐怕获得此雅号的国军将军中也只有关麟征一人。1932年关麟征因与红军作战中有功,他之前所带的独立旅扩编改第25师(该师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千里驹师)而首任师长就是关麟征,手下两位旅长分别为杜聿明和张耀明二人担任。看到没有就连杜聿明都给关麟征当过副手。诺哈网2023-06-02 12:50: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