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网暴,她们的愤怒和反抗
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她们没有做错什么,甚至什么都没做,都会遭遇网暴。
4月初,“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案”当事人吴敏(化名)告诉《中国慈善家》记者,生活总算恢复正常了。
但这个过程写满了艰辛。从得知自己被造黄谣,到案子宣判,吴敏曾先后经历了被公司劝退、陷入抑郁状态、找工作屡屡碰壁、陷入“社会性死亡”……
“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一案,最终由自诉转为公诉案件,入选了2020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成为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但黄谣和网暴并未就此止息。
9秒钟,她摊上了无妄之灾
秒作为当事人,吴敏几乎是最后一个知道谣言的散布的。
2020年8月7日,一个普通的周五,一位北京的朋友在微信群里看到了有人转发的谣言,赶紧告诉吴敏:“你被人偷拍了,而且全网都散播开了。”“偷拍我什么呀?我又不是明星,也没做什么不恰当的举动,没有穿着暴露,能偷拍到什么呢?” 吴敏大惑不解。
朋友把视频和聊天截图发给她,她看了半天愣是没看懂。视频是自己一个月前取快递的场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段日常。微信聊天记录里的两个人,她都不认识。她不知道那些充斥着污言秽语的暧昧聊天记录,和自己被偷拍的那9秒视频有什么关系?但她觉得,既然远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了,说明这个事情一定传播很广了。
为了处理这个事,吴敏请了一周假。她先是根据偷拍地点,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月前,她在杭州余杭区某居民小区快递驿站取快递时,被驿站隔壁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随后,郎某与朋友何某捏造了“寂寞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黄谣,分两次在微信群里直播,并发至贴吧、论坛等各网络平台,消息持续发酵。
当天傍晚,吴敏和男友来到快递驿站,请驿站老板前去帮忙交涉,说他们已经报警,劝朗某、何某去派出所自首,并向她道歉。
“整个人都是懵的。”吴敏反复播放着那段视频,气得彻夜未眠。她不明白,自己什么也没做,怎么就摊上了这样的无妄之灾?几天后,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公安分局就此事发布警情通报。造谣者郎某和何某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了9日,并录制了道歉视频。
本来,吴敏并不想走诉讼途径,她甚至想到朗某、何某都已结婚生子,起诉他们会让他们留下案底,会给他们的家庭造成影响。但这两人始终没有当面给吴敏道歉,录制的道歉视频,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一再跟我们讨价还价,避重就轻。他们的道歉没有任何诚意。造谣者违法不自知,还自认为是在开玩笑。”吴敏说。
“我得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开玩笑,什么是违法,边界在哪里,要不然风波过去了,他们还是可能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于是,吴敏咨询了律师,决定走诉讼途径,追责到底。
因为处理这件事牵扯精力和时间,8月15日,吴敏接到公司人力部门的电话,“他们告诉我,出了这个事情,让我在家好好休息,并且利用这段时间再找找工作。”这是吴敏进入设计行业的第八年,当年3月,她应聘上了该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岗位。
随着事情不断发酵,吴敏的领导、同事、朋友、同小区业主等等,都在议论此事,甚至有远在国外的前同事发来私信说:“你跟别人出轨的事,我们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劝你出门戴上口罩吧。”大量信息涌进来,多年不联系的人也来关心她,或者瞎聊几句,吴敏意识到:“很多人不管事情真假,只是好奇吃瓜。”甚至,一些认识的人也选择了相信谣言。吴敏开始删除通讯录,电话号码基本删光了,微信也删了几百人。
那段时间,原本爱美、爱玩、性格开朗的吴敏整天就业窝在家里不出门。久了,家人说“这样不行,白天不出去,晚上出去走走吧”。心有余悸的吴敏就选择在夜晚出门,跟在男友的身后,三伏天里穿着长袖、长裤、帽子、口罩全副武装,闷热里捂得全身湿透了。
她常想:“如果当天不穿裙子,是不是就不会被偷拍被造谣?”“如果不打扮,是不是就不会被认出来?”本来很爱美的她有意让自己不修边幅,但即便这样,夜晚散步还是会被人认出来。一次,她听见有人在小声讨论:“是她吧?”“是的,就是她。”
这刺痛了她,“人家一点伤害性的话都没说,但我就是不舒服,感觉自己被万众围观、质疑、指指点点,就像被脱光了扔大马路上游街一样。”
吴敏闷在家里,但按捺不住满心焦虑,每天就漫无目的地在家中走来走去,“一旦停下来,就感觉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要炸出来了。”失眠、没胃口等问题全出现了,但最严重的是,她控制不住情绪,“总是突然之间情绪崩溃,歇斯底里,难以呼吸。”她意识到自己病了。
9月8日,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吴敏被诊断为抑郁。
吴敏一边维权,一边和抑郁作斗争,她硬挺过来了。“如果有一刻松懈,就会伤害自己。我自认为是个很理性的人,都这样了。你想想,要是一个小女生,后果会怎样?”
维权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律师告诉吴敏:证据最重要,证据必须公证。吴敏在接受杭州一家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在节目中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请广大观众为她提供有效的证据。
一位观众给她发来一条短信,里面有一个链接。吴敏点进去,是一家情趣用品店的公众号,搬运了她被偷拍的视频以及被造谣的内容,阅读量超过5000,达到了可以立案的标准。吴敏拿着这篇推文,赶紧去公证处做了公证。
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她还收到了198位网友发来的相关信息。统计后发现,关于她的这条谣言在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的阅读量至少达到6万多人次。
2020年10月底,吴敏向余杭区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某、何某的刑事责任。当年12月14日,余杭法院立案受理该案。12月22日,在最高检和上级检察院的指导下,余杭区检察院向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1年2月26日,案子迎来了一个关键的突破——余杭区检察院以郎某、何某涉嫌诽谤罪向法院提起公诉。这也是全国首例自诉转公诉的诽谤案件。2021年4月30日,随着法槌落下,吴敏终于等来了一个结果:郎某、何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吴敏告诉记者,案件从自诉程序转为公诉程序的那一刻起,她所期盼的司法意义就已经实现了,“我整个人的状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发生转变的。”
“人生被改写需要多久?只需要短短9秒钟。”参与办理该案的余杭区检察院检察官孔凡宇在一次演讲中感慨,从发出检察建议开始,检察机关足足用了191天去抚平这段伤痕。而当事人陷入舆论漩涡,长达10个月之久。
孔凡宇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取证过程中看了数十万条评论,深刻感受到了其中‘人人自危’的情绪。如果当时不这么办理,下一个被诽谤的受害者会不会就是你我?”
在一边维权的过程中,吴敏也投了几份简历,试图找新工作。面试时被问及“你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她会据实告知,包括自己的抑郁状态。面试官会表示出同情,但面试也就止于这个话题了。
尽管代价巨大,吴敏依然觉得诉讼很有意义,并呼吁所有和她有相似遭遇的人积极维权。她想告诉那些被造谣、被网暴的女性,“首先大家得放过自己,不好的声音尽量不要去听,不要折磨自己。如果一直盯着黑暗的一面,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到达光明的地点。”
恶意来袭,毫无征兆
大多数的网暴事件往往全无征兆。
韩青(化名)是一个程序员,今年元旦前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老家江苏徐州过年。1月6日下午,韩青随手拍了段自己在老家楼顶吃水果的视频,配文“也不知道媒婆啥时候上门”。
视频上传社交平台后,韩青就去忙别的事了,等晚上10点再回来看,她傻眼了:“100多条评论,全部是恶评。”
视频里,一张小桌子上,放着一盒草莓、一盒蓝莓,一袋橘子,几包零食,然后就是韩青一双穿着雪地靴的脚。而恶评里,轻的说她好吃懒做,重的则说她没工作,还能吃那么贵的水果,并且那么早回家,肯定是从事特殊服务的。
“猪嘛,不能分我一点”“媒婆对这种又懒又爱吃又话多的女人,不敢推荐,会把男的陷进火坑”……
“ktv、会所提前放假了”“回来上班,有个老顾客点你”“在外面做的事村里早传开了”……
铺天盖地的恶意,一下子把她整个人淹没了。“我看得很生气,但又忍不住去看,什么也不想干,就一直盯着不断涌进来的恶评。”恶评很快增至上千条,韩青一直刷着,一直到凌晨三四点。
第二天中午醒来的时候,韩青发现风向有点变了,“好多女孩子涌进来,开始维护我。”很多人帮韩青回击恶评者,还有不少冲浪达人帮她保存恶评截图,有人让她留着截图,“万一以后有用呢”。
持续一周,那条视频下面,每天都会涌入大量新的评论。有人说她家那么破,还吃那么贵的水果。韩青解释说,老家不让盖新房,所以家里房顶看起来比较破;这些水果是她在老家大集上买的,草莓15元/斤,蓝莓10元/盒,也不是特别贵。
韩青当时并没想到报警维权,只是很生气,想用自己的办法解解气,她采取的方式是跟骂她的人直接“硬刚”,将恶评截图挂在自己新发的视频里,曝光出来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只要敢评论,我就会把那些评论挂出来。”后来,韩青将账号说明改成了“将反网暴进行到底”。
“硬刚”的效果如何?韩青说:“这些被挂出来的恶评,95%都会自己删除掉,有些账号也注销了。”有些人在韩青公开回复并把恶评挂出来后,会私信骂她不要脸,还说要起诉她。
韩青的父母也刷短视频,看到了这些恶评和污言秽语,他们很不理解,女儿在自己家想吃啥就吃啥,那些人为什么要骂她?
刚开始,韩青还觉得自己是个心理强大的人,这件事不会怎么伤害到自己。除了“怼回去”以外,她也没想过要怎么制止这件事情继续发酵。
但过完年,韩青回到上海后,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她白天学化妆,必须得出门,跟老师同学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她告诉他们:“那些喷子,他们敢骂我,我就要挂他们,我要跟他们斗争到底。”但一下课回到家,她就再也不想出门不想见人了,“跟整个外界断了联系”。对以前天天都要网聊的闺蜜,她也不回信息了。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打不起精神,整天就盯着自己的视频账号,并且只关注恶评。一个人看着看着,就会默默流泪。
她仍然在更新视频账号,仍会挂出那些网暴她甚至造她黄谣的恶评。并且,自吃水果的那条视频之后,她不管发什么,浏览量和互动量都高了很多。但网暴并没有随着热度增加而停止。
2月之后,部分用户对韩青的关注点转向了她的容貌。因为矫正牙齿时没处理好,韩青的下牙留下了一条较为明显的缝隙。这成为了网络用户对韩青新的攻击点,有人叫她“牙缝姐”,问她每天吃饭要卡多少青菜?有人称她“说话漏风”,有人说“麻烦先把牙缝补起来,我甚至联想到了大峡谷”……甚至有一位用户,将她的牙齿截图放在自己的账号背景图上。这让韩青非常难受。
因为自己此前做过程序员,一些想要从事该职业的女生会私信韩青,询问她如何入行或就业,韩青会给她们解答,推荐学习的相关网站等。但韩青说,她自己并不太喜欢这个行业,工作很累,忙碌的节奏和压力让她出现了掉头发、压力肥、胃不好、失眠等情况。于是,她干脆制作了一期视频来讲这个工作,取名叫“为什么不建议女生做程序员?”
3月14日,这期视频一发布,评论区又是一片哗然。又有很多人骂她,说她是“挑起男女对立的卖国贼”,说她“不让女生从事高薪工作”,说她“为了美,不想吃苦,不让女生从事辛苦工作”,说她“媚男”“精神男性”,说她“炒作自己,收割流量”……
这些言论让韩青感到非常委屈。她觉得自己只是根据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真实的程序员生活是怎样的,目的是劝告那些想当程序员的人要全面了解、慎重考虑,怎么就是搞男女对立了?
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以后,韩青白天去学化妆时,状态也不好了。一到课间休息,她就会想起那些恶评,莫名其妙地情绪失控,偷偷流泪。晚上开始失眠,最初的三四天,她还能在凌晨三四点入睡,后面就通宵失眠。
她常常陷入自责,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遭网暴第一名,吃个水果也被骂,发个程序员的视频也被骂,怎么那么没用?”她会突然之间对自己大发脾气。后来,韩青看到新闻里有一个女孩因为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最后抑郁自杀身亡,她就特别能感同身受,因为她自己也出现了自杀的念头,经常琢磨怎样的自杀方式是完美的。
服毒?吃药?可是又觉得自己如果死在租来的房子里,会让出租屋变成凶宅,连累房东,不好……各种胡思乱想,她意识到自己这个状态太可怕了。3月24日,她走进了医院,挂了心理科的特需号。其中一道测试题问她:“你上网会看新闻吗?”她才发现,自发出吃水果视频以来,不管是社会新闻,还是娱乐八卦,她都完全不关注。不光新闻,她连别人的账号也不关注,尽管她每天都在刷手机,每天都更新视频,但她只刷自己的评论区,只关注自己的评论区又多了多少恶评。“其实夸我的人也很多,但我不看,我只看那些恶评。”韩青说。
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韩青被这个结果吓坏了,直接在医生面前哭了。不过,这一吓,倒是把她的求生欲激发出来了,她突然不想死了。医生不停地安慰她,给她开了药,还给了她一个建议:断网一周。
刚开始,韩青很不习惯,老想去看自己的账号,但她想到了医生说的替代疗法。一想看账号,她就打开电视剧。断网一周,她看了两部电视剧。加上清明节回了趟老家,韩青觉得自己的状态好多了。
她开始走出家门,去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她也开始关注别人的事,关注别的新闻了。她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联系闺蜜了,闺蜜给她发了很多信息。还有很多朋友发的信息,她都没回复。
再次恢复视频更新时,她很纠结。一方面,她很喜欢分享,她也觉得社交媒体就是让大家分享信息、分享生活的地方,不能因为自己被网暴了,就不分享了;另一方面,她也不知道自己随便一条视频,会被什么人看到,被什么利用,编排出什么谣言。
施暴者,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吗?
4月初,状态稍有好转的韩青想起了一些网友的建议:搜集证据,走诉讼途径。
她说:“如果不站出来维权,就这么轻易地放过那些网暴的人,网暴只会愈演愈烈,今天遭受网暴的是我,明天就不知道是谁了?”她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想到报警,没有第一时间留证据。
可这两天,韩青咨询了几位律师,她那才刚刚好转的情绪又变糟了。因为几位律师都不建议她起诉,首先是诉讼过程艰难。其次是就算胜诉,最终结果可能也只是施害方道歉,赔偿少量的精神损失费,而维权者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及诉讼成本。
很多攻击韩青的用户删除了评论,甚至注销了账号,还有很多账号没有实名认证,这就导致她想要找到被告都很难,比如有一个长期辱骂她的网络用户,就是没有实名甚至没有头像。
韩青搜了那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女孩”的相关新闻,知道她也曾主动维权提起诉讼,但没等到有什么结果女孩就已经自杀了。
这些状况让韩青感到无奈又崩溃——网暴者肆无忌惮地猖狂地攻击别人,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受到惩戒吗?
事实上,韩青所面临的维权困境,也是几乎所有网暴受害者都面临的困境。2月21日,《冰点周刊》发布推文《纪念那位染粉红色头发的女孩》,文中提到“网络暴力并未因她主动维权、向平台投诉、亮明律师函、通过媒体呼吁、提起诉讼而终止,有些施暴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持续对她攻击。”
文中也同样提到了维权难的问题,“维权中最难的是搜证、固证。由于是自诉,一切证据要靠她和律师搜集、固定。最初,她将15张微博截屏照片、165张百家号截屏照片以及1份刻录的抖音视频光盘加以公证,留作证据。后来,需要公证的证据越来越多。”
3月17日,一位网名叫“勇敢11”的网友在公众号“Febrequency”上发布了一篇推文,题为《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文章详细讲述了自己这半年来寻找“造黄谣者”的艰难经历。
从去年5月12号开始,“勇敢11”发现自己的朋友圈生活照频繁被搬到某黄色网站上造黄谣,并恶意P成淫秽色情图片,受害者还有其他自己所认识的女性。震惊、愤怒的她立刻报了警,但因为不知道造黄谣者到底是谁,她自己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蹲守和调查。
确定照片是从朋友圈流出后,她和其他受害女孩一起,通过比照共同好友、将朋友圈照片在不起眼处做标记、并分组发布等方式,不断缩小嫌疑人范围。
之后因为对方没再继续发帖,调查中断了5个月,期间“勇敢11”仍坚持蹲守这个网站。等到11月犯罪嫌疑人再次发帖时,根据与受害女孩的沟通和好友比对,“勇敢11”终于锁定了嫌疑人,原来是她的高中同学,当时某211大学学生赵某峰。通过当面对质,对方承认P图,女生保留证据后再次报警,这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
3月9日,警方告知“勇敢11”:赵某峰犯传播淫秽物品罪被拘留十天。最终,此事以赵某峰被所在大学开除学籍、受害女生放弃自诉而告一段落。
在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政看来,“现在的网暴,没有规律也没有端倪,往往莫名其妙、没有来由。你长得好看,他(她)网暴你;长得丑,他(她)也网暴你。取个快递被造黄谣,发张穿戴整齐坐地铁的照片也会被AI‘一键脱衣’……当事人往往什么也没做,甚至还不知情,就被网暴了。”
如果走民事诉讼途径维权,受害者所面临的困难可以总结成为三点:立案难、取证难、成本高赔偿低。
“立案难,在我国一直都存在,而涉及网暴的立案尤其难。你起诉人家,依法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怎么找到这个被告,对于受害人就非常困难。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虽说我国现在已经有了网络注册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但实践中,对此项规定的执行却经常流于形式。就如同手机号码的实名制注册做得不规范,助长了电信网络诈骗一样,网络注册实名制的不落实,必将导致受害人连被告都很难找到。如果连明确的被告都提供不了,维权的官司就没法打。”朱政说。
在寻找被告方面,律师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先告平台,由平台再举证出相应的侵权人。但这个方法操作起来往往也不顺利。“网暴案件中,侵权人往往很多,不止一个。开庭时,平台举证说出张三、李四、王五是侵权人,而等到你想增加被告时,通常法院会不同意再追加被告,导致原告需要先撤诉再立案,反反复复的,维权成本非常高。”
举证,是网暴维权面临的第二大难题。“你怎么举证张三、李四、王五都侵权了?存在一些技巧。如果你动用公安力量去取证就比较容易,因为公安网监有权依法查询后台,但是公安的立案也非常难,若案件不立,根本就走不到查询的这一步。如果你走的是民事诉讼,法院一般是不会给你查的,或者说你即使申请了法院的调查令,查下来可能都是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了,其过程非常慢。我们大家都知道,民事诉讼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没有证据,维权的案件势必会败诉。”朱政说。
如果立案成功,举证也没问题,原告最终胜诉,但往往得到的赔偿也比较低。朱政解释说,在我国的民事法律里,追求的是损害与赔偿的大致相当。尤其是对精神损害的赔偿,目前在我国赔付金额非常低,造成死亡的,在很多省份的赔偿参考大多在5—8万元,一般性的损害赔偿就更低了。
“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维权,或者维权会维出一肚子气。比如说,你都因为网暴而抑郁了,花了十万八万去维权,官司赢了,但最终法院就判决赔偿你几千块钱,你不但气没消,气还大了。”朱政说。
在目前情况下,遭遇网暴后该怎么办?朱政建议,应该尽快采用《民法典》中很重要的“避风港原则”。“这个避风港原则,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条中,都有明确规定。简单来讲就是,你在网络平台发现自己被侵权了,可以立刻通知该平台,平台会让你提供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他们会立即告知侵权方,提醒对方采用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如果对方不处理,平台有义务直接采取措施,这就会在初始阶段就扑灭侵害信息并终止侵权,或者防止损失扩大。这种方法就像从火苗产生的初期就灭火,不仅简单、高效而且成本非常低。”
随着网暴的危害越来越显性,公众和业界都在呼吁,降低网暴受害者的维权难度和成本。朱政建议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对《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做一些调整及改动,比如“对网暴电子证据,应该由法院帮助取证,或者在采信时更宽松些。另外,针对老人、未成年人、妇女等群体,应该基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给予特殊的关照和支持。对于一些严重的网暴事件,建议公安部门降低报案难度。而对于符合条件的刑事自诉案件,应该做出更宽泛地从自诉转公诉处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月18日晚,“勇敢11”发布了题为《一些话想说》的声明,她在声明的最后提到“因为各种原因,我最终决定把帖子删掉。希望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希望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一大堆的流量,更能让更多相关部门意识到女性维权的困境以及法律上的调整。(我不太懂但我希望会有促进)”
文末,她写道:“错的是施暴者,我们都自由。”
作者:王卫
责任编辑:张玉
章子怡汪峰传已离婚?致电双方工作人员均未获回应
来源:顶端新闻记者汪雨萱10月23日中午,有娱乐博主爆料,汪峰章子怡已经离婚,该消息称,“汪峰章子怡确实离婚了,女儿归汪峰,儿子归章子怡。”新浪新闻综合2023-10-23 15:14:110000面临失去所有收入!福原爱“争子风波”最新进展
8月15日,据多家日媒报道,前乒乓球巨星福原爱与前夫江宏杰争夺儿子抚养权的风波还在持续升温,或将面临通缉。消息一出,相关话题立即登上热搜。日本媒体怀疑福原爱已经移民新加坡,因为今年她多次被媒体及日本游客拍到出入新加坡高级酒店。据日媒《女性周刊》最新的报道,福原爱为争夺儿子抚养权面临失去所有收入,损失至少上亿日元。如果江宏杰对福原爱提起刑事诉讼,福原爱还将面临被通缉。封面新闻2023-08-16 10:32:200000网友称董明珠“思维老式”,本人回应
自格力网红员工孟羽童5月离职后,董明珠多次公开表示不满,认为孟羽童借助格力平台变成网红。也曾发表过劝诫年轻人“只想着挣更多钱跟行尸走肉没差别,钱不应该是大学生的梦想,钱是奋斗的结果”等言论,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据中新经纬12月19日报道,对于网友们认为“董明珠工作思维是老式的,董明珠那个年代和现在年轻人的年代是完全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等观点,董明珠做出回应。红星新闻2023-12-19 19:17:270001直播间买新车,到手变成“二手车”
来源:武汉晚报武汉晚报讯(记者耿珊珊通讯员杨兰)直播间网购新车,到手却成了“二手车”。11月9日,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武汉市青山区法院认定商家侵犯知情权,判决赔偿买家6000元。2023年2月18日,某公司王经理看某短视频直播带货卖车,就想买一台。第二天,该公司以27万元的价格买了一辆小车。购车合同上明确指出,买家所购车辆为全新小汽车,无任何使用痕迹。0000业主买42套房欲打通!还有更震惊的操作
近日,肇庆四会市一公寓业主报料,称公寓二楼,被一位业主全部买了下来,最近开始“打通关”了,不仅拆墙、切断柱子等等野蛮施工,更离谱的是,施工方还喊来了大型机械进场,这究竟是装修还是拆楼啊?4日记者来到肇庆四会市当事公寓,在二楼位置看到,现场真的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多面墙体被打掉,多条柱子被截断,裸露出钢筋。据悉,涉事二层面积约1800平方米,目前施工队拆除的面积接近三分之一。澎湃新闻2023-06-06 13:55: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