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意味着什么?
据美联社4月10日消息,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可能在4月14日达到1425775850人,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
人口学家表示,目前还不确定印度具体哪一天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人口专家还称,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比之前预测的快。
自1950年联合国人口数据有记录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2022 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中国和印度的人口都已超过14亿,加起来占世界80亿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印度目前的人口为14.1亿,而中国为14.5亿,但更高的出生率和更年轻的人口将使印度的人口自1950年左右以来首次超越中国。
印度没有如期完成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因此官方数字可能与其实际人口数量相差甚远。印度原定于2021年进行的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因新冠疫情推迟,而现在,技术和后勤障碍已经使得人口普查重启困难重重。
即便如此,这仍标志着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时刻。人口学家表示,这个南亚国家的人口增长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它还将继续保持这一位置。
今年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印度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时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具有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着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两国应用好人口红利,实现各自发展振兴,并为人类未来做出更大贡献。
尽管印度具有潜在人口规模优势,但这些潜在优势背后仍有诸多挑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经济发展能否依赖于人口红利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发展、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政策,并贯彻执行。
人口学家称数字仍然模糊,结论可能会修改
一系列调查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表明,印度人口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但人口统计学家警告说,应该对此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数字仍然模糊,结论可能会修改。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是一个(目前)最有可能的猜测。”联合国驻纽约人口估算部门负责人帕特里克·格兰德(Patrick Gerland)对美联社说。
不久前,印度预计要到本世纪末才会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但随着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家庭生育的孩子越来越少,这一时机加快了。
印度的人口快速增长始于上世纪下半叶,每年增长近2%。201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印度的人口为12.1亿,这意味着该国在12年内增加了2.1亿人,几乎相当于巴西的全国人口总数。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相比于中国,印度人口结构更年轻,生育率更高。印度每年出生的婴儿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而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
报道称,人口学家根据各种数据来源进行估算,得出他们认为最新的人口数字。联合国人口事务官员萨拉·赫托格(Sara Hertog)表示,人口学家对中印两国情况的计算结果是基于2022年7月的数据更新。
阿布扎比哈利法科技大学教授斯图尔特·吉特尔-巴斯滕(Stuart Gietel-Basten)表示:“现实是,这些都是预估。”“但至少它们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坚实和一致的方法论基础上的。”他补充道。
印度人口增长,挑战与机会并存
目前,世界上25岁以下的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来自印度。印度的年龄结构也相对较年轻,47%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而三分之二的人口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经济自由化之后。
经济学家拉贾戈帕兰(Shruti Rajagopalan)在一篇新论文中指出,这群印度年轻人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一代印度年轻人将成为知识和网络商品经济中最大的消费者和劳动力来源。印度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库。”
专家估计,印度要到2065年才能达到人口峰值,这意味着即使年轻人口每对夫妇只生一两个孩子,人口规模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直到稳定下来,从而推动印度人口基金会所说的“人口惯性”。
然而,印度的人口增长率在过去几十年中实际上已经放缓,从1971年至1981年的24.7%下降到2001年至2011年的17.7%。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4日,印度孟买,达拉维贫民窟内,由于空间限制而被拒绝参加卡通频道促销活动的儿童爬上窗户观看活动。印度的城市人口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出现爆炸式增长,但其城市已经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将使其生活条件更加恶劣。图/视觉中国
印度人口基金会(PFI)执行董事普南·穆特雷亚(Poonam Muttreja)对《时代》杂志表示,印度可以向中国学习,实现低生育率。他补充说,印度南部的一些邦,如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得拉邦,已经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实现了这一目标。
穆特雷亚说,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标志着印度发展的“模范式转变”。这是因为印度的年轻人口也有巨大的潜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学家通常称之为“人口红利”。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21年,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了惊人的9亿。
《时代》杂志称,大约40年前,印度的人口激增被描述为“人口爆炸”和“人才外流”等,指的是印度年轻、有技能的劳动力移民到西方,为他们的潜力寻找更好的回报。但《人口神话:印度的伊斯兰教、计划生育和政治》一书的作者库莱希(SY Qraishi)对《时代》杂志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如今,同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人口资源”。
穆特雷亚称,这一发展标志着印度在全球舞台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虽然仍面临不断增长的人口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重新构想战略,再接再厉,为人民提供健康幸福生活”的机会。
印度两性就业差距仍巨大,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不过,人口规模越大并不代表红利越大,还需要关注人口结构、人口素质、教育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问题。
印度的人口快速增长给该国带来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该国两性就业率却严重失衡。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2022年只有10%的劳动年龄妇女参加了工作。这意味着在印度,仅有3900万女性劳动力找到了工作,与之对比鲜明的是,有3.6亿男性就业。
阿齐姆·普雷姆吉大学经济学家罗莎·阿布拉罕对美联社表示,根据官方数据计算,印度女性就业率在2004年达到35%的峰值,2022年降至25%左右。
有专家指出,如果难以保证就业率,特别是女性就业率,印度的“人口红利”就很可能变为“人口负债”。
谈到人口红利,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性别红利,中国女性劳动就业率是比较高的,2021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仍保持在62%。陆杰华表示,“反观印度,女性劳动就业率相对比较低,加上严重的性别歧视、性别不平等,都导致印度女性就业率很低。”
美联社也称,印度失业危机是造成人口和就业率失衡的原因之一,同时,印度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将女性视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妇女在离开家庭进入职场后常常受到社会歧视,这也加剧了女性的失业困境。
此外,印度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严重短板,普遍存在着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公立学校教学水平低下、女童入学率低等问题。在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接受英语精英教育、有机会入学知名大学甚至前往欧美留学的同时,广大农村的穷人却被困在了因缺少教育而代代贫困的循环中。到2006年时,印度还有近40%的人是文盲。
不仅如此,印度还面临着每年大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前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寻求发展,导致印度高端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
尽管经济稳步增长,但印度也无法为所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最新可用数据显示,印度的劳动力参与率(LFPR)为52%。与此同时,印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这部分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低,农业部门已无法吸纳如此多的劳动力。
另外,对一个国家来说,城镇化水平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中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已经超过65%,且仍在增长,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这正是印度所缺少的”,陆杰华说。
而人口流动较差也是印度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据美联社报道,目前大约只有2亿印度人在国内各邦和地区之间迁移。“中国2020年流动人口是3.76亿,不管是规模还是(占总人口)比例,都是比较高的。”陆杰华表示。
据美联社报道,专家认为,如果能解决就业问题,印度将享受巨大的“人口红利”。麦肯锡(McKinsey)2018年的一份报告预估,如果印度能提高女性就业率10%,该国GDP将增加5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万亿元)。
新京报记者 姚远
责任编辑:刘光博
“保送”当选?朱立伦侯友宜达共识 推韩国瑜列中国国民党不分区民代首位
来源:中国台湾网台海网11月18日讯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今日(18日)称,他与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侯友宜达成共识,拜托曾担任高雄市长的韩国瑜位列该党不分区民代名单首位。据报道,此份名单将在明日的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上提报。0000李斌多了一个新身份
来源:北京青年报撰文丨余晖据《解放日报》消息,6月11日上午,中国福利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紫荆文化集团、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香港洛士文基金、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等友好团体发来贺信,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新浪新闻综合2024-06-12 21:01:1800003分钟看东部战区环台岛演习
央视军事2023-04-09 04:58:080000国内油价调价窗口6日开启,搁浅还是小幅上涨?
中新经纬9月6日电(陈俊明)9月6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机构认为本轮油价调整将面临搁浅或小幅上调。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戴田东表示,虽然市场关注经济前景和石油需求,担忧情绪笼罩市场,但是美国墨西哥湾飓风扰动,市场更多关注美国原油供应减少,并且美国原油库去库幅度较大,基本面偏强,此外美联储暂缓加息预期增强,因此本周期以来,国际原油整体呈现震荡上涨走势。0000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挑战,政治局会议作出这些新部署
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之后,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缩小微观主体感受与宏观数据之间的“温差”,成为市场关注的重大议题。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