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五大军团长,除了世人皆知的林彭二人,另外三位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这支部队是由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发展而来的,鼎盛时期兵员数量达到八万,可谓是兵多将广,并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瑞金苏区。 而从红一方面军走出来的开国名将,不计其数,如大名鼎鼎的林总,彭总,上将三杨,黄永胜,李聚奎,邓华,李天佑等著名开国将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都是隶属红一方面军。
在保卫苏区根据地的作战中,被公认是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王牌战将,肯定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林总,彭总。此时的二人,都是红一方面军的军团长,归中央红军总部直接管辖。要知道,此时的军团编制,就好比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野战军编制,都是属于我军的主力王牌部队。

林总率领的红一军团,彭总率领的红三军团,战斗作风强硬,是保卫瑞金根据地的两大骨干力量。包括在长征途中,这两个军团都是粉碎敌人包围圈的尖刀,为红一方面军顺利到达陕北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实,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下辖五个军团,除了让世人皆知的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外,还有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那也就是说:红一方面军拥有五大军团长,其中的林军长,彭军长名气响亮,主要是因为他们能打仗,各自率领的军团都是长征途中的尖刀,加上他们后来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成为野战军司令员,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所以,他们骁勇善战的英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红一方面军另外三位军团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各种原因的造成,他们都没能见证革命的胜利。

红五军团是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过来的,在艰苦的长征途中,这支部队负责红一方面军的后卫,军团长就是红军猛将董振堂将军。他原是西北军一员,因参加了宁都起义,投身革命,加入红军队伍。
董振堂将军英勇善战,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很快就成为革命队伍中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因为能打仗,所以在长征途中,我军总部就将后卫作战任务,交给董振堂将军的红五军团。如血战湘江,金沙江阻击战,红五军团都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成为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的三大主力军团之一,赢得铁流后卫的美称。

1936年十月,红军三大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为了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解决战略物资问题,红军决定西征。这样一来,董振堂将军的红五军团改编成红五军,被编入西路军。也就是在河西战场上,董振堂将军在甘肃高台县与六倍于敌的马家军血战,在作战中不幸壮烈牺牲,享年42岁。
红八军团长周昆也是一位资历较老的红军将领,参与过秋收起义,共同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在经过战与火的洗礼,周昆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出色的红军指挥员,一直做到了军团长。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成为115师的参谋长,如果按照这个级别发展下去,周昆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少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在1938年的某一天,周昆就像是人间蒸发,而关于他的去向不明,流传几种说法。第一种是回老家隐姓埋名,第二种去了香港,第三种回家途中遭到土匪杀害。
红九军团长是罗炳辉,他也是一位从基层历练出来的名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炳辉是红军队伍中的主力战将。抗战时期,在面对侵略者日寇时,罗炳辉结合多年的游击战经验,发明了梅花桩战术,予以沉重打击侵略者日寇。但比较可惜的是,在1946年6月21日,一代名将罗炳辉,因病逝世,终年49岁。
蒋介石的宠将众多,但能够一直深得老蒋信任的只有一位,他是谁
熟知民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蒋介石是一位十分重用嫡系将领,排斥杂牌将领的一位民国枭雄。何为嫡系将领,必须达到3点要求,一,蒋介石的同乡,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将领,三,与他一起创办黄埔军校的将领或者教官。能够达到以上这3点要求的国军将领都称得上是蒋介石的嫡系。如果三者都具备,加上又有一定的军事才能,那是属于嫡系中的嫡系。诺哈网2023-05-29 07:21:190000指挥经典战役最多的开国将帅是谁?不是元帅,而是这位大将
1945年中国军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中国军人付出了生命换回来的胜利。本以为天下太平了,但是没过多久内战又爆发了,史称解放战争,而蒋介石一方称之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诺哈网2023-06-01 20:37:430000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在战争结束后,受益最大的是哪两个军
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国先后派出六个兵团入朝参战。分别是第13兵团,第九兵团,第三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外加管理后勤的第23兵团。真正投入作战系统的只有五个兵团,而这五个兵团,都是解放战争时期主力兵团之一。而且,参战的志愿军部队,下辖各军都是能征善战的王牌军。就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第40军,第39军,第38军,第12军等部队绝对都是,当时我军的顶级王牌。诺哈网2023-06-01 01:26:200000长征途中,红一师下辖三个团的团长,后来都是什么军衔
红一师是在1933年,由井冈藤田编队组建而成的。作为红军队伍中的主力部队,红一师在多次苏区反围剿作战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支战斗作风十分顽强的英雄部队。主力部队的红一师,在1934年的长征途中,也是挑大梁,充当红一方面军的尖刀部队。从瑞金苏区一路突破敌人四道防线,成功掩护红军主力纵队,撤出敌人的包围圈。诺哈网2023-05-28 12:41:120000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留苏并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开国将领都有谁
诺哈网2023-06-02 08:2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