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云”将全天候从稀薄空气中发电
科技日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未来世界,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可获得清洁电力,而通用空气发电效应意味着这个场景可成为现实。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几乎任何材料都可以变成一种从湿润空气中不断收集电力的设备,这为清洁电力的获取打开一扇宽阔的大门。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电力。自然界的云朵只不过是一团水滴,每一个液滴都含有电荷,当条件合适时,它可产生闪电,但人们不知道如何可靠地从闪电中捕获电力。新研究所做的是创建一朵人造的小规模云,生产可预测和连续的电力,以便人们能够将其收获。
“人造云”的核心取决于“通用空气发电效应”,研究人员称,从字面上看,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从空气中收集电力,只要它具有一定的特性——有小于100纳米的孔。
团队根据这个数字设计了一个电力收集器,该收集器由一层薄薄的材料制成,其中填充了小于100纳米的孔,水分子从材料的上部通过到下部时会产生电荷不平衡,就像在云中一样。这就有效地创建一个“电池”,只要空气中有水分就可以运行。
由于空气湿度始终存在,收集器可以风雨无阻地全天候运行,这解决了风能或太阳能等技术仅在特定条件下工作这一瓶颈。
这种空气发电设备的厚度还不及人类头发宽度,因此可数千个堆叠在一起,有效地扩大能量却不增加设备的占地面积。研究团队称这种设备将能够为一般电力公用事业使用提供千瓦级的电力。
搜一搜“空气发电”,就会发现科研人员为了清洁能源,付出过多少努力。他们已经在无处不在的空气上打了不少主意,比如压缩空气,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或者制造天然电池酶,实现“无中生有”发电。本文的研究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只要填充直径小于100纳米的孔,任何材料都可以从湿润空气中收集电力。创建一个“人造云”,设计一个电力收集器,人类就拥有了神奇的魔法,可以不间断利用空气发电。美丽绿色新世界大门打开了,期待它得到进一步开发。
(原标题:创建一朵“人造云” 新技术全天候从稀薄空气中发电)
一个产能单位里的科创力|一条快递传送带蕴藏的“智造”密码
一条飞速运转的传送带,正精准识别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小快递包裹。它1小时能处理快递9.6万件,分拣准确率达99.99%,比此前的人工分拣实现200倍左右的效率提升。推动这一巨变的,正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交叉带智能分拣设备”。按概率统计,我们每收到的3件快递包裹中,就有1件由这套设备分拣而来。正是这套设备,打破了国外厂商对我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的长期垄断。经济参考报2023-05-28 23:50:190000教育部通知!这类学生免费培养
教育部今天发布通知,今年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要求各地做好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科技日报2023-05-28 00:01:020000中国电信山东潍坊分公司圆满完成潍坊新青年音乐节通信保障工作
5月20日,万众期待的“潍坊新青年音乐节”在全场欢呼声中重磅开启。为保障音乐节期间网络畅通,提升观众通信感知,中国电信山东潍坊分公司全力保障,对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周边基站全面扩容,4/5G协同优化,确保网络无缝覆盖。紧急开通应急通信车为现场提供4/5G信号,专线直播,保障活动圆满举办。(来源:中国电信官网)0000中国科学家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体外二氧化碳人工合成高能长链食品分子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孙自法)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中国科学家最新给出的答案是“能”——可以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诺哈网2023-05-25 20:42: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