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再推迟 美国登月火箭一波三折
来源:北京商报
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阿耳忒弥斯1号”原定27日的发射任务取消,因为当天可能有热带风暴经过发射基地。由于发动机故障、燃料泄漏,“阿耳忒弥斯1号”多次发射尝试失败。
9月27日的发射取消意味着美国登月火箭发射计划第四次推迟。8月2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尝试发射“阿耳忒弥斯1号”,但因发动机故障取消。9月3日,又因为液氢泄漏问题再次推迟发射。在经历了多次燃料泄漏问题后,9月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终于成功完成了火箭的燃料测试。第三次发射本应在9月23日进行,却又因各种准备问题延迟到了27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4日清晨召开会议后决定取消发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发布消息说,25日将视天气状况决定是否把“阿耳忒弥斯1号”运回总装大楼,如果决定运回,将于25日晚或26日早开始行动。美联社报道说,如果火箭被运回总装大楼,最早可能要等到11月才会尝试发射。
根据天气预报,目前出现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热带风暴“伊恩”可能在26日前发展为飓风,并在29日前到达佛罗里达州海岸。包括肯尼迪航天中心在内的佛罗里达州全境都在风暴眼的可能途经路线上。
报道称,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首次再度进行登月计划。美联社援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级测试主任杰夫斯·波尔丁消息,过去几个月以来,该登月计划团队一直在克服燃料泄漏的技术问题。
美联社介绍,今年4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对其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进行为期两天的关键测试,并进行模拟倒计时。但氢燃料泄漏打断了这次“彩排”,NASA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工作”。在6月进行的2次测试中,仍然出现了氢燃料泄漏的情况。
据了解,本次登月计划使用的火箭高98米,装满推进剂后重约2495吨,是NASA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强大的火箭”,“甚至超过了半个世纪前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土星5号’火箭”。
美国称如果它的飞行任务顺利,宇航员将在2024年登月执行任务,并在2025年实现两人登月。在这之前,首先由“太空发射系统”搭载“猎户座”飞船开展代号为“阿耳忒弥斯1号”的无人绕月飞行测试。这一任务成功后将开展“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测试。
“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驾驶绕月飞行为期42天。它将搭载“猎户座”飞船,在距离月球上空最近60英里处飞行,测试任务的一大焦点,是研究辐射对宇航员构成的风险。
“猎户座”原计划于10月10日返回地球,降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如果进展顺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美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将载人太空飞船送上月球。然而,官员们也警告,飞行任务风险很高,任务时间可能会被缩短。
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登月火箭进展一直不顺利。首先是规划上不切实际。2005年,美国制定了登上月球的规划,计划使用的就是这个一再推迟发射的运载火箭,而且开发费用的投入更是无底洞。它的研发规划非常不科学、不严谨。前后已投入300亿美元,而且还需要大量经费。
其次是技术上违背科学。这款SLS火箭共有三款发动机,分别是固体助推器、芯级主发动机、芯级二级发动机:固体助推器是主助推器,当年使用后回收的助推器现在还在用;芯级主发动机,是低温氢氧发动机,但它与其他组件并不协调;芯级二级发动机是上世纪60年代开发制造的,技术和材料早已老化。
此外,结构上互不兼容。这款火箭的发动机位于组合体的右后方,同时携带燃烧剂和氧化剂;火箭点火后,双剂同时进入燃烧室,燃气流从尾部喷出形成火箭推力。现代有了挤压循环、气体发生器循环、电泵循环、分级燃烧循环、封闭式及开放式膨胀循环等新技术,但他们仍然使用老的结构;目前发达国家的高性能火箭,虽然也是同时给双剂增压,但为了防止不完全燃烧,多采用分级燃烧循环。美国的喷管很重致使结构不协调,其调节阀门也因部件老化和反复使用而一再发生故障。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美国NASA恢复与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运输合作
IT之家7月15日消息,NASA周五宣布,它将恢复与俄罗斯一起飞往国际空间站的飞行计划。NAS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确保国际空间站的持续安全运行,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并确保美国在太空中持续存在,NASA将恢复美国载人航天器和俄罗斯联盟号的联合机组人员。”根据合作协议,美国宇航员FrankRubio将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乘坐联盟号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该火箭计划于9月21日从哈萨克斯坦发射。0000全面运行的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有望揭示宇宙最早的星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9日上午消息,从遥远的陌生星系中,我们可以窥见宇宙的过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近发射的红外线空间望远镜,将成为我们探索宇宙深处的“导游”。诺哈网2023-05-27 05:11:210000珊瑚氧同位素揭示1900年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了150毫米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珊瑚礁及其环境记录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在珊瑚氧稳定同位素(δ18O)记录海平面变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OMG研究员施祺团队的陶士臣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余克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诺哈网2023-05-25 20:36:400000钠离子电池可惜了:叫好不叫座
快科技5月22日讯,锂电池真正的取代者目前尚未出现,不过,随着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选择布局钠离子产业,它被认为是在廉价电动车领域锂电池方案的有力竞争者。不过,乘联会发布的最新研报指出,钠离子电池上车热情并不高。从2021年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发布到2023上海车展,明确释放采用钠离子电池上车的信息不多。此前,仅有奇瑞iCar、思皓花仙子两款车型明确了钠离子电池落地计划。诺哈网2023-05-26 07:06:250000裂开的小行星砸向地面,点燃了10%的北半球,让人类遭遇了千年寒冬
说起恐龙灭绝前的那场小行星撞击,我们或许会觉得那是一场遥远的灾难。但就在一万多年前,人类或许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天灾。撰文|二七审校|Clefable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如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大范围的野火和海啸。如果说野火和海啸影响的范围都还有限,那么撞击和野火(或火山)带来的烟雾和尘埃很快覆盖了地球表面,遮蔽了阳光,让整个地球迎来了一段漫长的冬天。诺哈网2023-05-25 19:23: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