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学招聘“奥运冠军”当老师,是个好事情

近日,有条招聘教师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火了。
据上游新闻报道,杭州师范大学上个月发布的招聘启事中,体育教师岗位的具体要求是“获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对此,不少围观网友表示,“太厉害了”“不拿奥运冠军,谁本科能进杭师大当老师啊”。
把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要求写进招聘启事,确实非常吸引眼球。也有媒体去求证,这则招聘的确存在。
据学校工作人员说:“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像苏炳添这些名将不也是在高校当老师吗?正好今年是杭州亚运会嘛,我们也希望利用这个契机引进一位奥运冠军级别的教师。”不过,学校也表示,目前还没招到。
那么,“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要求很高吗?倒也未必,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体坛的金牌大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自然也越来越多。如果学校真的是“下血本”引才,相信会有回应的,世界级运动员在中国已经不那么稀缺了。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经的冠军选手能去高校任教,也不失为一个相对圆满的出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头衔,并不能保证运动员可以一直处于“人生巅峰”。根据媒体梳理,很多冠军退役后不过是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甚至会因为一些意外而导致境遇凄凉。
所以,如果高校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稳妥的再就业渠道,其实对于保障运动员权益、鼓励人们从事体育,也是有帮助的。

很多运动员也确实选择了这条路,在暨南大学担任副教授的苏炳添就是其中一例。此外,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退役后入职北京师范大学,女排奥运冠军林莉在福建工程学院任副教授,跆拳道奥运冠军罗微也在中山大学任教等。而杭州师范大学也已有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加盟。
可以看出,奥运冠军和高校的强强联合已渐成趋势,而“本校老师”是奥运冠军,对于大学的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极大的提振。因此,招聘奥运冠军进大学当老师,无论对运动员还是对大学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不过,也要防止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急功近利、舍本逐末,把招揽冠军变成单纯的形象塑造,而忽视了与教学科研本身的嵌套。
就以杭州师范大学工作人员提到的苏炳添为例,抛开头衔,他依然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他兢兢业业地给学生上课,还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很自然地胜任了大学老师这个岗位。
可见,一位运动员是不是适合成为大学体育老师,和头衔并不必然相关,一位成绩平平的运动员,也可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练、老师、科研人员。
如果只把目光瞄准运动员头顶的光环,忽视了其他素质的考察,导致冠军沦为了学校的花瓶、摆设,那终究只会是一时的热闹,并非长久之计。
“冠军”终究不是学校代言人,其本质上还是大学老师。所以,引才固然重要,但这不能停留在风风光光地发几篇招聘启事,关键是运动员的专业素质、拼搏精神如何转化到教学中去,如何成为学生可以实实在在接触到的“师资力量”。
这并不比招揽冠军容易。学校的教学安排、人才培养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配冠军到来之后的变化。这些,还需要学校把目光放长远,为冠军也为自身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撰稿 / 夏研(媒体人)
烧烤之城,下一个谁出圈?
这个春天,淄博的小葱小饼肉串彻底点燃了烧烤的热度。“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根据此前预估将有超12万人前往淄博旅游,此外,美团最新数据显示,淄博位居“五一”期间十大满房率城市首位,神州租车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淄博的“五一”出租预订同比2019年增长300%。新京报2023-04-27 11:02:070000中山二院学生患癌事件,权威调查不能迟迟缺位
来源:大象新闻评论员李长需“患癌事件是怎么处理的?”“患癌事件不给个说法吗?”近期,很多网友在中山大学官方账号评论区留言,表示想要一个关于该校多名学生患癌事件的调查结果。1月29日上午,@二三里资讯联系中山二院门诊办,工作人员称对此事并不清楚,需要联系院办,但不清楚院办电话。二三里资讯致电该院院办和广州卫健委科教处公开电话,均无人接听。新浪新闻综合2024-02-02 15:29:160000道观回应招道士限制年龄35岁:出家生活清贫,年龄大吃不消
3月22日,四川青城山太清宫发布了一条招募出家道士公告。五项要求中,明确只招收“18岁以上35岁以下未婚男女青年,不能结婚”“没有任何所谓工资报酬”。此公告一出,引发热议。有网友称道士招募也在“卷”,更有不少网友曲解后进行恶意攻击。澎湃新闻2023-04-01 13:20:500002被叫停的海湾整治项目:是生态修复,还是破坏生态?
大型机械陆续驶出了临洪河口。弧形堤围住海域,没了“轰隆隆”声,只能听见潮水的涌动。堤上有几个缺口,附近积了一些黑褐色的泥。机械留下的痕迹明显:近岸处地势高一些,全是碎石块,杂草丛生。这里曾是江苏连云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以下简称“蓝色海湾项目”)的施工现场。这个项目投资预算超18亿元,本意是打造供市民游客戏水游玩的场地,形成“碧海蓝天、绿水白沙的滨海景观”。直到近期,它被法院叫停。新京报2024-02-19 14:10:290001别让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住”不起
来源:中国青年报改造城中村的过程就是数千万老百姓实现美好人居的过程,然而也有许多“漂”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担心,改造后房租上涨,他们租不起。有专家认为,“包容性”成为城中村改造的内在逻辑,这是“因为包容性改造的核心或者最为紧迫的要素,就是居住在这里的这群人在城市中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有尊严和可负担地居住”。——————————新浪新闻2023-10-17 18:14: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