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潮声⑧丨“天价”手术机器人成本难解 医疗普惠面临多重难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3000多万元一台机器,真贵!”当一名普通消费者在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了解进口手术机器人时,这个价格不禁令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腔镜手术机器人号称医疗器材界的“兰博基尼”,进入中国17年来,它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是比核磁共振仪还要贵很多的大型设施。与此同时,使用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手术费用一般要比普通微创手术高出2万至4万元。
这种“黑科技”至今被视为顶级医院实力的象征,但医疗科技难道不应该普济世人?究竟是什么让“黑科技”至今远离大众市场?
有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制造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眼下国产机器人想要进入市场、降低手术成本,但最主要的困难仍然在突破海外专利限制和扩大市场准入证上。
给鹌鹑蛋剥壳的精细机器
“手术机器人”在医疗器械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大类,在腔镜手术上的应用尤其令人惊喜。近期,不少远离手术台的普通观众通过一台“剥鹌鹑蛋”的特别手术,了解到了国产机器人在技术上的精细水平。
近期召开的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观众较往年更多。有参展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展览没有完整召开,二是因为医疗健康依然是当下的热门产业。在众多洁白光鲜的核磁共振仪和CT扫描仪的陈列中,腔镜手术机器人形体也颇为巨大,是场馆中科技感最强的器械之一。
腔镜手术机器人是这样一种套件:通常分为医生控制台、病人床旁机械臂平台和影像系统三部分。机械臂平台目前大多采用三臂或四臂悬吊结构,包括三条机械爪、一盏电子内窥镜,三条爪臂可以模拟人的双手及辅助手,可以配置切割、抓钳、持针等不同的工具。
不少观众拥挤在一家北京机器人厂商的展台上,观看一场“剥鹌鹑蛋”手术。鹌鹑蛋的大小不过2x2x3厘米左右,外壳厚度仅为鸡蛋的1/3、约0.1毫米,内膜更是只有0.04毫米之薄。在维持内膜完好的前提下揭去外壳,这样的演示能让大部分现场普通观众都信服这台机器在操作精密手术上的能力。
出人意料的是,使用机器人给鹌鹑蛋剥壳,比直接用双手剥壳更容易。首先,操作员(代表医生)可以通过3D影像系统将图景放大3倍至10倍,视野更为清晰;其次,机械手臂能旋转540度,远远大于手腕自然转动的270度,自由度更高;第三,因疲劳等原因带来的人为手震,可以被机械消化消除。
“这种模式的手术机器人问世已经超过20年,全球执行的手术已经超过1100万例。”该公司市场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
灯光照射下,逐步“蜕壳”的鹌鹑蛋像一颗水球,有很多次,机械手似乎快要戳破蛋膜。当最后一片细如玻璃碎的蛋壳从内膜上剥落,现场观众不禁发出喝彩声。
从上述“手术”可以看出,腔镜手术机器人虽然名为“机器人”,但它其实只是具备机器人特征、用于手术的智能设备,目前还远非替代人工的工具。
“以3D成像系统为例,它较肉眼的优势就是显而易见的。在放大和低延迟的立体成像系统中,医生能更好地找到器官组织结构的层次,找到层次之后就可以一步一步去做手术,这样也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精锋医疗的展台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称。
北京术锐机器人高级品牌经理赵晶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机器人手术已经具有较高的市场接纳度,原因之一是它所操作的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出血少,这能加快患者的恢复。
以前列腺手术为例,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切入尿道和膀胱接口,因部位深而切口大,但机器人手术只需开几个1cm左右的小孔,出血量也更少。
腔镜手术机器人用途广泛,目前已经被大量用于腹腔镜、胸腔镜手术,覆盖泌尿科、妇科、胃肠科等不同领域。
费用昂贵难降低
尽管腔镜手术机器人效果良好,但价格居高不下仍是其痛点。一款主流的进口腔镜手术机器人每台的国内售价已经超过3000万元,而手术费用则常常较普通手术翻倍,带来数万元的额外医疗负担。
“根据我们的了解,某海外进口、现在国内主流三甲医院使用的手术机器人的国内起步价为2500万元,其中最先进的单孔机器人或高达3800万元。”一名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这个价格也令身边的其他观众大为惊讶。
“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单机价格也就1500多万元吧?这个机器人还要更贵!”他说。
全球商业化最成功、市占率最高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由美国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 )公司打造的达芬奇机器人。有市场统计指出,达芬奇目前占据大约80%的全球市场。根据公开资料,2022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62.2亿美元,净利润为13.2亿美元,反映占据市场龙头地位的该公司盈利颇丰。另外,截至今年5月22日,于纳斯达克上市的该公司市值已经达到1099亿美元,股价则从2000年IPO时的每股9美元上涨至如今的每股313.62美元。
资料显示,在2022年,有超过1200台达芬奇机器人落地全球多家医院,而当年直觉外科通过出售机器人获得的收入为16.8亿美元。值得留意的是,直觉外科还有大约70%收入来自耗材等,这也将给每台机器人的日常运营增加很大的开支成本。
在中国,直觉外科与复星医药合资组建的直观复星在官网介绍,目前全中国大约有33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
目前,腔镜手术机器人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里,成为成熟的手术选项,但价格比常规微创要高。浙江省某大型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肾肿瘤在7cm以下的早期手术,可以做保留肾脏、切除肿瘤的手术,常规微创腹腔镜手术费用为4万元左右,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额外4万、一共8万元。更吸引人的是,由于手术精准、病人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生存率有机会提高。
此前西南证券曾在一份研报中指出,平均每例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使用成本是4.4万元。其中,专用进口耗材费用为2.59万元、占据大头,另外维护成本和摊销成本占1.8万元。由此可见,设备本身的昂贵价格也是手术价格高昂的一部分原因,而海外进口、定价权掌握在卖方手中,则是整体费用高昂的根本原因。
常规微创手术也并非100%纳入医保,再加上手术机器人,则将费用推向了普通人较难承受的位置。
当问及是否会选择手术机器人做手术时,不少参加博览会的普通观众都表示,希望受惠于科技进步,期待更好的手术效果。但由于费用高昂,其中不少人也表示,需要视乎具体情况再决定手术方法。
国产产品仍待准入
目前,多家国产手术机器人公司已经进入腔镜手术领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其中不少已经做好技术准备,目前申请有效市场准入是其拓展市场、与进口产品竞争的“临门一脚”。
多家主流国产机器人厂商反映,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准入已经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放开,眼下进入了加速期。专利申请、技术自研是相关产品的生存根基。
事实上,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壁垒仍然相当厚实,有统计显示,达芬奇机器人在内窥镜相机上就设置了286项相关的专利索赔,这在学术界看来也构成障碍。手术机器人既包括硬件设计,也包括软件设计,要实现完全的技术自主研发,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
国产手术机器人入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给手术机器人降价。上述厂商均拒绝透露未来的目标定价,但市场估算认为,国产机器人可能会将同等技术水平的器械价格降低至每台1000万元至2500万元之间。
“除了价格优势,我们的医工结合也将做得更好。”某市场部经理陈静(化名)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据介绍,国产机器人要进入市场,首先要做好培训机制,也这主要因为操作机器人的医生资质是由手术机器人公司颁发的。机器人公司要按照不同岗位的需求定制课程,在不同阶段颁发相应的证书。“例如完成干式实验(即计算机模拟实验)后,操作者可能产生对产品的了解,这个阶段可以获发一个S1证书,之后有S2、S3、S4,直到真正有了临床可操作标准。”陈静介绍。等机器人公司验收了受训者的资质,才会有动物实验,最后再上手术台。
这一过程也接轨了海外机器人竞品的做法,直觉外科眼下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外科技术培训提供商。“科学技术应该造福更多人,国产腔镜机器人也正为此努力。”多位受访者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作者:江月 编辑:陶力)
微软:2023 年微软商城最佳应用榜单出炉 火狐浏览器 Firefox 荣获最佳生产力
微软召开的Build2023开发者大会上,公布了年度MicrosoftStoreAppAwards活动的获奖应用名单。微软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是表彰那些在Win10和Win11平台上表现优异的应用程序,希望以此“激励他人构建美观且有用的应用程序”,并推动构建更卓越的用户体验。0000古尔曼称 iOS 17 将重点改进钱包、Find My、SharePlay 和 AirPlay 等功能
IT之家5月25日消息,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Gurman)在最新一期PowerOn时事通讯中表示,苹果即将推出的iOS17系统将改进Wallet、FindMy、SharePlay和AirPlay等多项功能。古尔曼在文章中表示钱包(Wallet)应用将出现“重大变化”,但他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细节。诺哈网2023-05-26 10:01:210000卫星数据分析显示:亚马逊雨林正在失去恢复力
《自然—气候变化》发布研究称,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数据分析显示,亚马逊雨林可能正在失去恢复力。这是由伐木和焚烧的双重压力造成——目前尚不清楚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影响有多大,但未来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自21世纪初以来,大约3/4的森林的恢复能力一直在下降,科学家们将这视为一个警告信号。新的证据来自于对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的卫星数据的高级统计分析。诺哈网2023-05-25 21:58:060000联想集团2022/23财年营收4240亿元 非PC营收占比提升至近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香港报道5月24日消息,联想集团(HKSE:992)(ADR:LNVGY)公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2/23财年全年及第四财季业绩。财报显示,联想集团全年营收为4240亿人民币,同比下滑14%,净利润12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1%;第四季度营收为865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4%,净利润1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72%。0000百亿豪门争产战剧终?杉杉官宣实控人股权解除冻结,新董事会以“老将”为主
这场持续了数月的“百亿豪门争产案”迎来了暂时的和谐“百亿豪门争产案”迎来最新进展。5月22日晚间,杉杉股份(00884.SH)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3)沪0106民初16610号之二),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青刚”)51%股权已于近日办理完成解除冻结的相关手续,解除冻结日期为2023年5月12日。时代财经2023-05-29 09:45: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