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驱动着神奇的昼夜节律?来看看蓝藻的生物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部一种约24小时的生物钟周期,包括人类、植物、真菌和细菌等,都被观察到具有类似的生理变化。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蓝藻的复杂生理机制,试图揭开是什么驱动了蓝藻的生物钟。
该研究团队来自日本冈崎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于2022年4月15日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该团队的研究重点是调节蓝藻昼夜节律的生物时钟蛋白KaiC。蓝藻其实是一类能通过产氧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的革兰氏阴性菌,又称蓝细菌,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水体中都能存活,在土壤和岩石等环境中也有发现。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昼夜节律已经被“编码”进了KaiC蛋白。就其组成部分的数量而言,蓝藻的生物钟是最简单的生物钟,但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所有生物钟工作机制的线索。在新研究中,科学家检查了蓝藻KaiC蛋白变构的结构基础。蓝藻的生物钟便是由变构作用所驱动的。
研究团队通过筛选数千种结晶条件,研究了KaiC时钟蛋白的原子结构。对原子结构的详细研究使他们能够掌握整个磷酸化循环,即磷酸盐被转移到蛋白质上的过程。与磷酸化循环共同发挥作用的是另一个反应循环——ATP(三磷酸腺苷)水解,后者是决定生物时钟速率的能量消耗事件。磷酸化- ATP水解系统就像细胞活性的调节器。为了理解KaiC蛋白变构的基础,研究人员在8种不同状态下使KaiC蛋白结晶,从而观察到磷酸化循环和ATP水解循环之间的“合作”——就像两个齿轮一样。
在过去,科学家们通过生物体内和体外实验及计算机模拟对KaiC蛋白的磷循环进行了研究,但变构作用对KaiC的磷循环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研究8种不同状态下的KaiC蛋白,该团队观察到了磷循环和ATP酶水解循环中发生的耦合现象。这两个循环的耦合驱动了蓝藻的生物钟。
由于蛋白质是由大量原子组成的,要理解它们复杂而有序的功能机制并不容易。我们需要耐心地追踪蛋白质的结构变化。KaiC蛋白会有节律地自主激活和灭活反应周期,以调节其他时钟相关蛋白的装配状态。考虑到这一点,研究团队下一步可能会使用结构生物学来揭示耦合循环加速和减速的原子机制,目标是在原子水平上看到振荡期间所有的蓝藻生物钟蛋白,并描述有序节律从混沌的原子动力学中产生的时刻。
这项工作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昼夜节律时钟周期的工作机制。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认为他们的发现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哺乳动物、昆虫、植物和细菌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蛋白质,它们的序列和结构都各不相同,但是,KaiC蛋白动力学和时钟功能之间关系背后的逻辑可以适用于其他各种生物体的研究。
这个长得像便便的机器人,以后可能会救你一命
你对机器人的印象,一般都是啥样的?是赛博坦星球的变形金刚?高达SEED?还是守望先锋里的堡垒?再不济,也得是铁甲小宝里面那种吧?也许,你一直有个浪漫的机甲梦,但抱歉,下面这个可能会毁了你的幻想。因为最近科学家研究出来了一个——流体机器人。虽然外形有点对不起观众,可它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实力派。诺哈网2023-05-26 00:32:550000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 接近70%理论极限
接近70%理论极限有望催生轻质高效硅光伏电池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现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约70%的理论吸收极限,有望催生柔性、轻质且高效的硅光伏电池。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光子学》杂志上。诺哈网2023-05-26 02:27:400000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包含暗物质线索的“宇宙蛛网”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目前,最新拍摄的一张“宇宙蛛网”图像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科学家非常困惑星系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在万圣节“幽灵季”发布该图像,它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能提供天文学家正在探测的暗物质线索,暗物质是一种神秘宇宙物质,约占宇宙质量85%。诺哈网2023-05-26 08:53:440000研究显示睡眠时即使有一点光线也会对健康不利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上床睡觉前都习惯关上灯、拉上窗帘,而研究人员近日为这种看似常识的做法找到了更多科学依据。许多美国人睡觉时,房间里都会有某种人造光,比如电视、电子产品、或者屋外的街灯。但一项新研究指出,哪怕只在中等亮度的光照下睡上一晚,也会对心血管及新陈代谢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诺哈网2023-05-26 22:49:440000泰国报告全球首例新冠“猫传人”病例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刘霞)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9日报道,泰国科学家报告首个确凿证据,证实一只斑猫“打喷嚏”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了一位兽医,这样猫科动物也列入能将新冠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动物名单,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猫传人的病例可能很罕见。该项研究发表于《新发传染病》杂志。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