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团取暖、追蚁而生、堆土造窝......这里有一份鸟类生存图鉴!
来源: 原点阅读
鹪鹩
你只需要见过一次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就能体会到它的两个特点:一是体型娇小,二是随时保持高度紧张。它娇小的体型,是为了让自己在茂密的植被中能够探入非常小的缝隙和隐秘的通道,而其他鸟类很少会去这些地方。鹪鹩高度紧张的特质体现在它连绵不绝的叫声中。
每当你进入鹪鹩的栖息地,还未见到它们的身影时就会听到那焦躁的声音,类似于一连串的“嗒嗒”声。它们能在7 秒钟的时间里唱出100 多个独立的音符,就像体育评论员在描述百米冲刺结束时的激烈呼喊。

鹪鹩体型娇小、性格焦躁。这两个特性结合在一起,偶尔会导致它们陷入大麻烦。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夜,当气温下降到接近冰点,或者遇到大风大雨天, 这些鸟儿就惨了。在这种情况下,体型小是很不利的。对于小体型鸟类而言, 它们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较大,这意味着热量的流失速度比体型较大的鸟类更快。因此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经常发生鹪鹩种群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不过,有一个方法可以缓解这种热量的流失,那就是和同伴挤在一起过夜。几只鸟儿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群体,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更小、更有利于保暖,这足以造成生死之别。世界上很多物种都是这样做的。
不过这有一个隐患,就是鹪鹩的性情不太稳定。平日里独来独往的鹪鹩,往往每一只都独占一块领地,对周围的邻居毫不客气。不妨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某天下午和同事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你肯定不会想在几个小时后依偎在争吵对象身边。显然鹪鹩平日里不会求抱抱, 除非万不得已。它们善于挤进岩石和墙壁的缝隙以及茂密的植被中。无数个夜晚,它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如果遭遇严寒,鸟儿们就不得不暂时放下尊严,一起聚集在洞里。曾有数十只鹪鹩聚集的记录——有人在某个巢箱里发现61 只鹪鹩,还有人在一个茅草房顶上发现30 只鹪鹩在一起栖息。鸟儿们面朝里蜷缩在狭小的空间内,它们的翅膀和尾羽都朝向外边,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形成一个鸟堆。此时它们的内心一定很绝望。
蚁鸟
一群可怕的行军蚁正在前进,在踏入它们的行军路线前,你最好深吸一口气。当前部的蚂蚁在树影斑驳的林子中进进出出时,在一旁等待的你可不要被它们的动作麻痹了。因为在4~12 米宽的行军蚁队伍中,每一只蚂蚁都极具攻击性, 而且咬合力很强。
你身上的每一根寒毛都在告诉你:不要踩进去。检查完脚上的尘土,确保一切都护得严严实实,然后狠狠地咽一口吐沫,把周围的工蚁扫开, 内心期望着摆脱眼前地狱般的昆虫部队, 你再次踏上前进的道路。在观鸟路上, 有时候也要对自己狠一点。

你需要勇敢地面对浩浩荡荡的行军蚁,才能见到这群森林中这种特别的小型鸟类——它们抛弃了一切,心甘情愿地成为行军蚁的仆从。这些鸟儿毕生都在追随行军蚁。一波波从蚂蚁军团经过的地方四散开来的其他昆虫,为追随行军蚁的鸟儿带来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仓皇失措的虫群很容易就被鸟儿抓住。蚁鸟真是占住了无比惬意的生态位。
跟着蚁鸟走,你会见到一种十分罕见的情况:鸟儿吃撑了。几个小时的盛宴过后,这些鸟儿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但有一种东西它们是不会吃的,那就是行军蚁。
这些专性蚁鸟在黎明时分开始搜寻。它们会在林间离地一两米高的地方跳来跳去,不时唱着小曲。蚁鸟会搜寻行军蚁过夜的地点,评估蚂蚁的活动情况。它们还会通过鸣唱相互传递信息,直到找到一个正在狩猎的蚁群。之后,至少20 只蚁鸟会集结在狩猎现场,不少鸟儿几乎一整天都待在那里。
塚雉
大脚怪真的存在,它们生活在太平洋的岛屿上。
但这些大脚怪是一种平和的生物,它们只会用脚来挖东西,而不会用其从事任何暴力的活动。这些大脚怪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塚雉(Megapodes), 它们是鸟类中一个很小的科。这个名字来自属名Megapodius,字面意思也是“大脚”。这个科现存20 多个物种,都长着一双硕大无比的脚,这也是它们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核心所在:它们会挖掘洞穴,建造土丘。
塚雉并不是通过身体接触来孵卵的, 而是利用一些外部资源来为卵提供热量, 这在鸟类当中是独一无二的。

塚雉会在土壤中建造一个大土丘,用来孵化自己的卵。对于这种体型中等的鸟而言,仅靠脚来刨泥沙就能建起土丘,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建好的土丘一般长7 米, 宽6 米,高1 米多。当然,土丘关键在于其结构,而不仅仅是成堆的巢材。大多数的土丘中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降解植物时释放的热量来孵卵。土堆的其余部分通常是沙子,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分解产生的热量从土堆中散出, 同时也能更好地隐藏鸟卵。
它们的发育是从卵子开始的。塚雉卵比体型相似的鸟类大2~3 倍, 而且卵黄的含量也比同类鸟类多得多。它们的卵壳比其他鸟类要薄,而且有特殊的适应性孔隙,让埋在土壤中的卵也能进行气体交换。于是孵化后的雏鸟看起来就像是放大版的小鸡。雏鸟并不会用破卵齿破壳,而是用脚。
出生后,雏鸟在沙地和落叶层爬行,有时会脚朝天仰面休息,以保持下体干燥。从土丘中爬出后的雏鸟就已经是高度发育的状态,几乎马上就能起飞, 这在鸟类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但实际上, 刚爬出来的雏鸟往往都已精疲力竭,非常脆弱。尽管天生一对大脚,雏鸟行走时仍然跌跌撞撞,这种情况会持续几个小时。
很难让人相信,在雏鸟如此艰难的孵化过程中,它们的亲鸟完全不见踪影, 也不知道自己的后代是否活了下来。不过土丘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亲鸟。土丘使得塚雉从辛苦而高风险的孵卵和养育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它们依然能够享受到成功繁殖的果实。
也许你的下一个发现,就来自你家的后院。
文源:《世界奇鸟大观:令人惊叹的41种鸟类生存之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航天器成功撞击目标小行星
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其“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举行新闻发布会。NASA指出,在9月26日的测试中,DART航天器成功碰撞目标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并使其偏离原运行轨道,这也是世界上首次行星防御测试。(央视)0000“错误百出” 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
“错误百出”,科技馆不该在科普知识上“翻车”■视点“这是长征五号?”近日,一段男孩参观天文馆发现“错误百出”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据媒体报道,一家长带自家孩子去某天文体验馆参观,孩子竟发现里面的航天科普知识存在诸多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0000传言的“每天要喝8杯水”,是真的吗?
诺哈网2023-05-25 19:50:330000两家初创公司与SpaceX“抢饭碗”,将于2024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22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初创企业RelativitySpace从未发射过火箭,太空运输企业ImpulseSpace也从未在太空中测试过任何推进器,尽管如此,7月19日,这两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太空公司宣称,将联手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预计不到3年的时间内登陆火星表面。诺哈网2023-05-27 04:48:1100002021年度图灵奖出炉 72岁的美国科学家Jack Dongarra获奖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公布了有“计算机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2021年度图灵奖获奖者。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JackJ。Dongarra因其对数字算法和库的开创性贡献而摘得这一荣誉。ACM在官网中介绍道,Dongarra通过对线性代数操作的高效数值算法、并行计算编程机制和性能评估工具的贡献,引领了高性能计算的世界。诺哈网2023-05-26 02:18: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