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去”和“骗人去”缅甸诈骗的人,结局如何?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2023年,“缅甸诈骗”的话题持续走热。在这个诈骗链条上,“被骗去”缅甸的人和“骗人去”缅甸的人,都受到广泛关注。他们会受到怎样的惩罚?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详细披露了相关情形。
━━━━━
“被骗去”缅甸的人:诈骗17万余美元,获刑四年三个月
在“被告人高某诈骗案”中,高某于2021年2月受“高薪”引诱,偷渡至缅甸加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
该诈骗集团层级分明,分为若干团队,各团队设有团长、总监、经理、组长、业务员等不同等级,并制定具体的诈骗目标数额,对于不服从管理或未完成目标数额的业务员,通过罚款、体罚、殴打等方式予以惩戒。
高某加入诈骗集团后,根据上级安排,冒用他人身份打造“高端”人设,通过K歌类娱乐软件寻找女性作为诈骗目标,诱导被害人至社交软件聊天,使用内部“话术”与对方培养感情。待取得被害人信任后,以投资名义诱使被害人在该诈骗集团控制的APP平台充值、投资,此后再以交税和保证金为由诱骗被害人继续充值。
经查,高某在参加诈骗集团期间诈骗金额共计17万余美元。此后,高某欲从犯罪集团逃跑,但未能成功,被抓回殴打,之后其联系国内家人向诈骗集团支付高额“赎金”才得以回国。
2021年8月31日,被告人高某接到公安机关电话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同时,其还供称该诈骗集团通过强制“团建”、吸毒等手段控制集团成员,并要求业务提成只能用于电信诈骗园区消费,不允许邮寄回国。
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高某在共同犯罪中系从犯,且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等情节,决定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同时依法追缴其犯罪所得,退赔被害人。判决现已生效。
━━━━━
“骗人去”缅甸的人:一年内两次非法组织偷越,获刑一年一个月
在“被告人潘某杰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中,2021年2月,潘某杰以缅甸有“高薪”工作机会为由,邀约同村村民潘某旭、潘某德、张某阳(均已判刑)等人去缅甸非法务工。
三人同意后,潘某杰便与“对方公司”人员商定路线、交通、住宿、接头等事宜。同年3月,“对方公司”人员陆续向潘某杰转款共计约人民币1.5万元,由潘某杰负责安排出境人员行程。之后,潘某杰带领潘某旭等三人从江西省湖口县出发,到达云南省芒市。“对方公司”人员在芒市与潘某杰接头,后带领四人偷渡至缅甸,送至一电信网络诈骗窝点。
在犯罪窝点期间,潘某杰等四人均被限制人身自由,被胁迫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同年7月,四人交付赎金后得以脱身,其中潘某杰本人交付人民币15万元赎金。之后,潘某旭等三人立即回国,潘某杰滞留在缅甸,后于2023年4月从缅甸果敢清水河口岸入境并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
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潘某杰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非法组织三人偷越国(边)境,其行为已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潘某杰虽投案自首,且自愿认罪认罚,但其曾因偷越国(边)境被行政处罚,一年内又再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依法不适用缓刑,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判决现已生效。
━━━━━
最高法:非法偷渡至境外自愿或被迫实施诈骗,最终害人害己
最高法指出,境外诈骗犯罪集团往往以所谓的“高工资、低门槛、工作时间灵活”等虚假招聘信息,诱惑境内人员非法偷渡至境外“淘金”。行为人到达境外犯罪窝点后,自愿或被迫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不仅触犯法律,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也遭到严重威胁,最终害人害己。
在上述案件中,高某明知偷渡至缅甸系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积极赴境外诈骗窝点从事“杀猪盘”诈骗,欲逃离回国时被限制人身自由、殴打,直至交纳高额“赎金”才得以回国。人民法院根据高某参与诈骗的具体情况认定其构成诈骗罪,并综合考虑其从犯地位及自首、认罪认罚等情节予以从宽处罚,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毫不姑息”“绝不手软”的同时,充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近年来,在境外长期盘踞着大量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或犯罪集团,这些犯罪窝点之所以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离不开境内外“蛇头”团伙为其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蛇头”团伙往往以“高薪”为由,通过熟人介绍、软件聊天等方式,拉拢、诱骗、组织他人非法偷渡至境外诈骗犯罪窝点。诈骗犯罪集团接手后,采用控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强迫偷渡人员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最高法也教育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轻信“境外高薪”骗局,一旦身陷境外诈骗窝点,将付出沉重代价。
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题: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折射了什么?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蜿蜒曲折排成长龙,展厅内人头攒动……今年暑期,不少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人气火爆,参观一票难求。过去显得有些高冷的博物馆,为何持续升温?“博物馆热”会成为“一阵风”吗?“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博物馆热”持续升温0000成都太古里还能街拍吗?实地探访结果是……
6月8日,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持续发酵,关于街拍路人是否合法等问题也在网上引起讨论。与此同时,有博主发文称:“太古里的商家们求生欲好强,昨天胡某勇事件全国发酵以后,今天立马立了这个黄色的标识牌子!”图片中的立牌上有一行小字,上面显示“不支持任何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拍摄;不允许任何未经我司许可的商业拍摄;不允许任何遮挡租户店铺视线范围的拍摄。”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6-09 16:50:240000银行新卡每日转账额度最高只能三万?深圳多家银行这样回复
来源:湾财社近日,深圳的李小姐在中信银行深圳某支行办理新储蓄卡时,遇到让她困惑的事情,为什么银行新卡至多只能转账三万元?新卡转账额度设定是否有依据呢?对于新办银行卡有转账限额一事,她是首次听说。银行工作人员向她解释道,这是银行根据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来设定的。0000花十万可以买八套房的鹤壁 真实的楼市是什么境况?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房价成为“网红”。一座“鹤字头”城市又因为房价火了,这次不是鹤岗,而是河南小城鹤壁。近日,有人用“十万元买八套房”,让鹤壁冲上热搜。相关报道显示,一名网店经营者最初为寻找仓库,先后在多个城市购入低价房产。在鹤壁,他曾买下八套房产,总计花费十万元,最便宜的一套才一千块。对此,不少网友惊呼鹤壁房价之低,也有本地人现身称,这在当地并不普遍。0000“大学生”直播乱象调查:性暗示、擦边球、曝隐私……
近日,河南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主播李某打游戏猝死,“大学生主播”现象随即引发全网热议。11月21日-23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登录不同直播软件对大学生直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为此,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直播公司的负责人、传播学教授、律师等人士,对大学生直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寝室直播:引发不满情绪上游新闻看点2023-11-24 09:32: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