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地铁昌平线列车追尾事故调查报告 18人被追责问责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地铁昌平线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市政府成立调查组,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市纪委市监委对涉事单位公职人员开展问责调查。2月5日,地铁昌平线列车追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相关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市纪委市监委经过调查,对该事故中存在失职失责问题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地铁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共18人进行了追责问责。其中,给予市地铁公司总经理胡志强政务警告处分;给予市地铁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军政务记过处分;给予市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党委书记赵鹏党内警告处分;延长市地铁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吕楠预备党员预备期,给予其政务记大过处分,予以免职;给予市地铁公司运营四分公司党委书记马晓波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市地铁公司运营四分公司经理李威政务记大过处分,予以免职;对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亚宁予以诫勉;给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处处长刘元常政务记过处分;对其他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批评教育等处理。
此外,公安机关已对该起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立案调查,市地铁公司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迅速开展事故救援,稳妥有序做好善后处置,在全市加强轨道运营安全工作,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回头看”,提高隐患排查整治的闭环管理水平,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首都安全稳定。

2023年12月14日18时52分许,北京地铁昌平线西二旗站至生命科学园站上行区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130人骨折,无人员死亡。经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3人重伤、70人轻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950.8万元。日前,市政府批准地铁昌平线列车追尾事故调查结案。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造成多人受伤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因雪天导致列车制动距离延长、运营单位雪天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行车调度员处置不当以及列车司机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事故救援、伤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应急管理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到现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市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统筹推进救援救治、运营安全、信息发布、善后处置等工作。
事故发生后,市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该起事故开展调查处理。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视频分析、检测鉴定、模拟试验、专家论证等,查清了事故经过、发生原因、人员受伤情况、直接经济损失和有关单位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查明了有关责任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议。
事故调查组查明,发生追尾事故的列车为032车,被冲撞的列车为024车,事故区段为西二旗站至生命科学园站上行区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当日,北京地区处于暴雪橙色预警期,事发地区正在降雪,市地铁公司应对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雪天限速、降速等安全措施不够具体;当值行车调度员在线路堵塞未完全排除的情况下解除032车扣车,且未告知032车司机前方024车区间临时停车;032车司机以人工驾驶模式行驶过程中,在系统提示减速后未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制动措施采取后受降雪影响,行车轨轨面湿滑,轮轨黏着系数降低,032车制动距离延长,导致与前方区间临时停车的024车发生追尾事故。
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是:运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盲区漏洞,未针对降雪天气制定区别于日常运营的行车间隔、限速降速等具体措施;行业监管部门未有效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不深不细,未督促运营单位细化工作举措并压实工作责任。
事故调查组按规定将调查中发现的公职人员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线索及相关材料移交市纪委市监委。市纪委市监委经过问责调查,对地铁昌平线运营单位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和行业监管部门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共计18人追责问责。此外,公安机关已对该起事故相关责任人员立案调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针对事故中暴露的问题,事故调查组总结了四个方面的主要教训: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够牢,运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业监管质效不够高,应急处置准备不足。同时,提出五项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议:强化底线思维,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完善技防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规范运营管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深化协同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严格安全监管,督促主体责任落实。
责任编辑:崔理斯
万科A跌超2%,去年净利同比下降46.39%
截至发稿,该股跌超2%,成交额超6亿元。3月29日早盘,万科A走低,截至发稿,该股跌超2%,报9元,成交额超6亿元。3月28日,万科A公告,2023年营业收入4657.39亿元,同比减少7.56%;净利润121.63亿元,同比下降46.39%;基本每股收益1.03元,同比减少47.45%。一财网2024-03-29 12:14:000000北方高温今明天短暂缓和 南方强降雨依然频繁
6月中旬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肆虐,多地炎热程度同期少见,今明两天(6月14日至15日),北方大部地区高温将短暂缓和,但仍未彻底结束。而在南方,预计19日前,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强降雨依然频繁,部分地区暴雨连连,需注意防范暴雨致灾。河南湖北一带高温或将持续至19日石家庄济南下周依然高温频扰央视2024-06-14 10:50:070000耶伦到访,马斯克提醒!
来源:新民晚报“好”,是中国之好;当然也是中美之好;最好更是世界之好。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好。中国之好,不会是凌驾在别国之差上。文|海上客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昨(7月6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华之旅。这是不到20天时间内,美国高官的第二波访华。此前,6月18日、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到访过北京。由此也不难看出,美方对中美关系是重视的。新浪新闻综合2023-07-07 09:43:220000澳大利亚贸易部长透露将访华,美国商务部长何时来?
来源:新民晚报中澳经贸关系正在步入实质性改善阶段,其解决路径对于中美经贸分歧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在新加坡、法国、巴西等国首脑纷纷访华之际,作为中国传统贸易大国的澳大利亚也表达了期待。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13日表示,期待中澳两国贸易尽快恢复正常,并透露自己将在几周内访问中国。新浪新闻综合2023-04-15 15:32:52000031省份常住人口数据出炉:广东人最多 浙江增量第一
截至4月26日,31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数据已全部出炉。记者梳理发现,总量方面,广东仍为人口第一大省;增量方面,浙江则位居榜首。广东稳居人口第一大省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广东、山东、河南前三的地位稳如泰山,2022年末依次为12656.8万人、10162.79万人、9872万人。广东和山东也成为“唯二”常住人口过亿的省份。澎湃新闻2023-04-27 08:49: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