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3

人生价值在下班后8小时吗

中国青年报2023-12-22 06:24:300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寻找意义的过程。职场是一条道路,陪伴家人与朋友,学习与自我提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都是道路——并非要与职场生生割裂开来。

——————————

看到知乎上有个热门讨论,“人生的价值不体现在你工作的8h,而体现在你下班后的8h,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底下1000多个回答,不乏职场专家、心理学家亲自下场的“专业解读”;而更多的,是普通年轻人的“现身说法”。

有人说,自己无比热爱工作,下班后的8小时也大多在为明天上班的8小时做着准备和补充——“晚上擦枪、白天打仗”。原因很简单,“除了工作,我啥也不会”“我的人生价值与工作紧密挂钩,薪酬、社会地位、人际关系……都从工作而来”。有人觉得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8小时之外要多跟家人相处、多锻炼身体、拓展自己的爱好。

我谈不上“叛逆”,更不提“整顿职场”,大学一毕业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相对感兴趣的工作,约等于把兴趣变成了工作。加之不坐班,“8小时”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于是,我的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十分模糊,经常兢兢业业忙到深夜,还一脸完成作品般的高兴,堪称老板最爱员工类型的典范。

开头所述问题其实有一个预设,那就是工作和生活,默认有天然的“矛盾”。

有一部剧叫《人生切割术》,讲的是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记忆切割术”,把人的记忆一分为二,一部分属于工作状态(工作人格),一部分属于工作外状态(日常人格)。接受了手术的人,在踏进公司大门的那一刻,由工作人格主导;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刻,日常人格重新接管身体,而且,这个人格不会记得任何在公司里发生的事情。

好处在于,没有人会打扰到下班后的你,工作中的不愉快也不会影响下班后的心情。但这个“高科技”诞生的前提,显然和那个问题一样,将工作视为纯粹的消耗。就像《月亮与六便士》,读者被作者绕进了非此即彼的陷阱,觉得捡起了六便士,就一定要放弃头顶的月光,而仰望月亮,就一定要把六便士踩在脚下。

才不,我们可以选择,都要。

工作目标不等于人生目标,但应该是人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要否认职业对人的重要性,我们很多的成长瞬间和成就感就来自职场。如同我们的父母、祖父母聊起“大厂”的激情岁月,他们为之燃烧过青春的“职场”,高高兴兴上班,高高兴兴下班,工友亦是朋友。这样的工作,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的年轻人把时间分成上班和下班,区分的其实是一种情绪。上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工作中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凭借互联网的无孔不入,可能还要延续到下班后。而人生价值,肯定不来自这些消耗自己的东西。

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预设,就是将上班8小时和下班8小时视为唯一的切割方式。显然,这不是多么精确和科学的做法。划分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开心阶段和不开心阶段,蛰伏阶段和一鸣惊人阶段……这些阶段界限模糊且重叠,互相矛盾又互相影响。

既然切割标准都不存在,那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呢?其实是对从职场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追寻。任何事物一旦“上价值”,就显得十分宏大,但人生价值这件事,任何人都需要。

到工作的第十年,我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首先,新鲜感消失了,工作所带来的“哇”,渐渐变成按部就班的“哦”;其次,成就感在减弱,曾经一件“作品”的完成能抵消一切前期的辛劳,而现在“作品”逐渐成为“产品”,收入之外的获得感式微;最后,对未来愈发不明晰,曾经将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深度绑定,那么当对职业产生犹疑,人生之海也就升起了薄雾。

后来,我把上下班的问题,用另一种方式来划分:完成本职工作和完成本职工作之后。也就是,我们要同时拥有“升职的自信”和“离职的自信”,或者说“职场的自信”和“人生的自信”。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份工作中,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好,而当我与这份工作互相不再需要,我也还能有下一个选择。有选择的人生,精彩的可能性自然是更大的。

于我而言,一是探索更多的创作领域,保持好奇心是带来新鲜感的自救方式;二是寻找与本职工作弱联系甚至不相干的成就感来源,比如,某个工作中的无心之举真正帮助到了一个群体,比如,我做出了一个拍照特别好看的小蛋糕;三是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不妨常改常新,人是在成长的,一个“懂事的”规划也需要不断成长,“三心二意”在这里并不是坏事。

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寻找意义的过程。职场是一条道路,陪伴家人与朋友,学习与自我提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都是道路——并非要与职场生生割裂开来。就像那个问题下还有网友回答,建议在8小时工作之外找到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然后发展为自己的工作或事业。瞧,多机智!

白简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2月22日 07 版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