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价格一毛二10斤,卖晚了只能烂在地里
农户擅长根据市场行情调节农业生产,但也易产生“市场合谋”。去年同期,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今年大家都有扩产冲动,没想到价格反而降下来了。
文 | 《财经》特约撰稿人 孙东谡 实习生 王美霖 记者 邹碧颖 张明丽
编辑 | 王延春
“今年白菜价格:5块钱,可以去地里买一米。”
入冬之后,大白菜、芹菜、萝卜、大葱价格出现暴跌。个别地区,甚至传来农民放弃收成、直接将菜铲掉或回田的消息。12月6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牌楼营村的平安绿色采摘园,《财经》记者也发现一片被人遗弃的白菜地。
枯枝围出一方菜园,白菜密密匝匝立在地里,外层的菜叶子多已冻伤腐烂。看守菜地的铁皮房,人去屋空。记者遇到三位市民,他们从网上得知这片白菜被人抛掷,寻着过来拔菜。住在隔壁村的王大姨和老伴也来捡拾地里的滴灌带。
“长势好的白菜都拔走了,剩下的都是太老或者没长成的。”王大姨向记者估计,占地三四百亩的白菜,卖出约三分之二。据了解,张家湾不止这一片地种白菜,其他地方也种,卖得早,白菜价格还可以,卖得晚的就只能烂在地里。
“集市上大概一块钱一颗,谁要?”王大姨的老伴告诉记者,三黄庄也有种白菜的农户,有人去买白菜,人家农户一算,卖白菜的钱还不够装车的工钱,干脆不卖了。周边村的胡萝卜、水萝卜、雪里蕻也是拖拖拉拉收,很久才卖完。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蔬菜分析师张敏告诉《财经》,2023年至今,蔬菜价格整体呈现为“先高后低,再高再低”的走势变化。年内迄今为止,2月蔬菜均价最高,随后几个月下跌后保持平稳,8月-9月蔬菜月均价开启连续上涨状态,但从10月以来,全国蔬菜价格低迷甚至出现滞销的现象普遍。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向《财经》分析,蔬菜价格的短期波动往往能被做市商的投机套利机制所补平,此次持续性下跌,主要还是基本面供过于求。蔬菜集中上市,又难以保鲜,跌价也得卖。“多少不论,经纪商起码要能挣钱。如果光是付仓储物流费都在亏钱,就没人收菜了。”
价格过低,农户只能抛售回田
今年的大白菜究竟有多廉价?“上车一毛二。”“一公斤吗?”“10斤”。12月7日,山东青岛平度市大庙庄村的一位农民大哥告诉《财经》,他们家今年种了50多亩地的大白菜,卖掉了30多万斤,目前还有10万斤的大白菜在地里。再不卖出,白菜在地里就会冻坏,只能清掉,“反正就这一礼拜的事”。
低价抛售并非个例。在新疆石河子,王传芳种了40亩白菜、10亩萝卜,以每颗一元的价格处理完了地里的大白菜。“一亩地也就2000株,4、5斤以上的才算一块钱一颗,小的都不算数,都是送的。”王传芳说,家里水果萝卜一袋10元,后来5元一袋也卖。今年种菜总体赔钱,不过能卖一点少赔一点。
王传芳家周边的一些地区,种的萝卜白菜全都打掉了。“你让别人去拿他都不去,因为太远了,10元买白菜,开车烧油都得几十元,人家不去,所以就打在地里,粉碎当肥料了。”王传芳介绍,正常砍完白菜后,需要雇人一颗一颗往车里撂,有的半挂车要装几十吨,人工费都比这些两三毛钱一斤的白菜贵。
“新疆大葱为啥也整块不要了,因为挖大葱比白菜还要麻烦,你没有两锹三锹挖不出来!白菜拿刀咔一砍掉了,所以不是没人要,而是没人挖出来。”王传芳家附近,有人家种的100多亩大葱也不要了,到处喊人来挖。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主任杨汭华告诉《财经》,今年冬天蔬菜同期价格呈现全国性走低,或许是因为秋冬气温偏暖使得陆地蔬菜和冷棚蔬菜产出过多;二则是疫情后人们的消费能力受限;三是农户生产要素投入能力下降,低投入成本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生产增加,形成结构性过剩。
北京新发地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大白菜、萝卜的均价从年中的每斤0.7元跌到11月的每斤0.3元左右,大葱从8月每斤1.4元左右也下跌到近期的每斤0.8元左右。张敏介绍,Mysteel农产品调研了解到,2023年大葱、大白菜以及萝卜的产地收购价格基本上均处于近5年(自2018年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新发地是北京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大约有超过2万吨蔬菜,从这里抵达北京人的餐桌。市场的蔬菜来自田地对接、向农户收购、与农户合作种植、去集中种植地选品收购等渠道,下游则对接着商超、小批发商、其他二级市场。
新发地交易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向《财经》表示,市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样本,算出的蔬菜平均价是2.79/kg,这是很低的。白菜每斤在2~3毛左右,正常供应平衡的时候应该是4~6毛。白菜刚上市特新鲜,就卖3毛,结果发现大家都卖3毛,或者过了几天菜还没卖出去不新鲜了,商户还会往下调价。
“白菜等农产品是非标品,今年行情又很差,一些本身种得不好的或者在采摘时损伤的,自然就不要了,直接回田。”童伟对《财经》说。
种植面积扩张,市场难以消化
12月5日,北京大兴区后顺路附近的地里,垒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菜堆,个别村民正捡拾白菜。生鲜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成堆的白菜会被生鲜公司收走,地里剩下不要的烂白菜也会限制人们大规模捡拾。而在兴东路附近,《财经》记者估计大概有150亩地的白萝卜烂在地里,散发出变质的味道。
刘乃郗、张敏等专家向《财经》分析,蔬菜总体的供需关系不匹配是导致蔬菜滞销、低价的最主要原因。种植面积扩张更是加剧了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Mysteel农产品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国内蔬菜尤其是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及规模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以全国蔬菜大省山东为例,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蔬菜面积约1662.1万亩,同比增幅参考2.2%;总产量6271.8万吨,增幅参考3.4%。另据农业农村部的公开数据,截至今年4月上旬,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110多万亩。到10月,相比去年多了133万亩。
今年8月的暴雨结束后,部分地区选择增补蔬菜,新产的蔬菜又正好于最近集中上市,比如白菜和白萝卜。“今年秋冬季节下雨天气较少,大部分主产区气温比常年平均值高一点,有利于蔬菜生长,单产水平也有所上升。”刘乃郗说。
童伟向《财经》分析,疫情管控的特殊时期结束之后,农户对整体消费能力预期偏高,种植意愿强烈。此外,近几年,部分行业不景气,从业人员失去工作后选择回到老家,在老家唯一能依托的就是土地,或主动或被动的投入到种植之中,种植人员数量增加,导致今年整体产能过剩。
刘乃郗表示,中国蔬菜仍然以非专业化生产为主,价格波动引起的正反馈效应大,产销关系随机对接比例高,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多为专业化生产,供应链关系和结构会稳定一些。中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属于大市场大流通,一家农户的蔬菜销售可能50%由老客户买单,50%来自新增客户,交易对手多,供需信息复杂,随机交易比例高。
刘乃郗指出,农户擅长根据市场行情调节农业生产,但也易产生“市场合谋”。去年同期,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到了今年大家都有扩产冲动,没想到今年价格反而降下来了。
此外,蔬菜的市场需求却没有出现显著增长。《2023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十年中国蔬菜需求整体呈现先增后稳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1.76%,2021年至2023年蔬菜人均需求量大约在每年95-96kg,是一组非常稳定的数据。
眼下,即便销售渠道畅达,农户也很难挣钱。刘乃郗指出,蔬菜的产销对接体系主要依靠熟人网络运转维系,比如从湖北、湖南拉十几吨白菜到北京,路上出现一定的蔬菜损耗,下游批发商在与上游经纪商或农户商定损失时,到底是5%还是10%,双方只能依靠长期合作的信任。眼下销地价格不景气,白菜产地价格每斤也就一毛钱左右,要再分摊掉损坏的部分,农户可谓获利甚微。
值得注意的是,冷链物流的配送成本相对常温配送往往更高。《物流时代周刊》今年1月刊文指出,目前,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仅有15%、57%和69%,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90%之间。中国冷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倍-2倍。据估算,中国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
杨汭华建议,可通过金融保险政策稳定菜农收益。如通过提供贷款支持,引导农户进行差异化生产;通过优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激励菜农购买蔬菜产量和价格保险。优化农产品物流运输制度,减少运输环节梗阻形成的蔬菜数量和质量失衡问题。此外,提升新鲜蔬菜加工能力,尽可能留利于菜农。
冻库不足、信息紊乱
不止白菜、萝卜,大葱今年的行情也不好。在山西河津市西王村,肖滨种了两亩大葱。为了赶紧腾出土地,以一元三斤的价格,零零碎碎地卖完了。隔壁也有种大葱的人家,却是按住不卖,让大葱继续长,打算年后市场价格好了再出手。
然而,绝大多数蔬菜无法在地里久留。刘乃郗分析,国土面积大、跨度大,是时空错配的第一原因。蔬菜供应存在跨季节轮换,北京吃的茄子,不同季节来自不同省份地区,供需的实时精准匹配较为困难。此外,中国许多地区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品”模式,蔬菜产地较为集中,这有利于提升产业效率,但消费分散在千家万户,更加剧了供需的时空错配,让流通体系更加复杂。
杨汭华指出,蔬菜产品以鲜食消费为主,产业链比较短。“蔬菜收获后往往需要立即卖出,农户只能随行就市,没有议价能力。”刘乃郗举例说,上午从湖南田间采收的蔬菜,放入冷库后,下午或晚上就得装上大货车出发,第二天一早运到北京新发地市场,下午抵达商超,全程通常控制在36小时-48小时内。
紧张的销售周期下,准确的市场信息尤为重要。张敏分析,“菜贱伤农”本质是由于菜农种植信息滞后、盲目跟风种植,再加之销售途径单一。童伟向《财经》强调,农户不能看什么卖得好就种什么,如果一旦遇到供大于求的局面,又会再次选择改种其他品种,这种“盲从性”往往让农户一直找不到种植方向。
刘乃郗介绍,这些年,农业农村部一直在开展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在市场引导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会有一些局部的信息错配问题。归根结底,这是由于中国农业种植、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再加上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市场短期波动被放大。
在张敏看来,白菜、萝卜以及大葱等蔬菜供应严重过剩的格局,今年难有明显改善,长期价格走势看涨乏力,但短期波段行情,不排除可能受到降温、降雪以及节日效应,而出现短暂的小幅度提振。对于接下来的蔬菜价格走势,如若明年种植面积缩减达到较大程度,也会从供应端利好价格的水平及走势。
杨汭华认为,事先合理控制市场规模非常重要,蔬菜供求弹性小,一旦供过于求,势必给农民收益造成损失。建议政府部门可结合近年蔬菜播种面积、种植种类、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情况,给与菜农种植前信息指导。蔬菜生产者也可与蔬菜零售商、批发商、超市和社区等加强沟通,实时了解蔬菜市场变化信息。
长远来看,中国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的建设将极为重要。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李钰看来,这是应对市场波动的蓄水池。该机构估计,中国蔬菜产量的60%理应进入冷链流通,但目前低温处理率在20%-25%之间,即是产量的12%-15%进入了冷链流通。而近三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已在全国支持建设了7.5万余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主要就是针对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鲜能力不足和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缺失问题。
“拥有冷藏保鲜设施的部分主体,普遍对今冬蔬菜价格下降更加坦然,尽管销售价格也受到了影响,但总体来看依然不愁卖,能够稳定经营。”刘乃郗说。
童伟建议,还可建立大型的农村合作组织,让领头人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对接市场渠道的能力,掌握每个区域性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户也要避免种植竞争强且技术成熟的产品,比如梨、苹果、香蕉、西瓜等非常大众的品种,选择种植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产品,避免过多竞争。
“一定别等蔬菜快成熟了,再去找市场接口。”童伟建议农户提前对接,以市场标准进行种植管理,验收后再以协议价统一收购,将获得更高的市场确定性。
(应受访者要求,王传芳、肖滨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光博
私家车小学门口顶着家长前行?西安警方:行拘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31 14:15:070000最新!云南玉溪通报江川森林火灾最新情况!
来源:春城晚报4月15日,玉溪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发布了关于玉溪市江川区“4·11”森林火灾的通报(二),全文如下:关于玉溪市江川区“4·11”森林火灾的通报(二)在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统一协调指导下,经过全体参战人员连续奋战,截至4月15日12时,玉溪市江川区“4·11”森林火灾已得到有效控制,江川区方向已经基本扑灭,红塔区李棋街道附近森林火情总体平稳可控。诺哈网2023-04-15 15:38:020006“卖红薯还债”来真的!钟薛高创始人开启直播带货还债
沉寂许久的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再度回归大众视野。5月27日,据媒体报道,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开设的淘宝直播账号开启了直播。该直播账号名称为“钟薛高老林”,头像为林盛,签名为“好好做产品,好好还债,好好在一起”。上述直播间在5月27日晚开设了一场名为“528老林卖红薯”的预热直播。直播中,钟薛高工作人员称,林盛将于5月28日直播卖红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林盛在不少场合中提到要“卖红薯还债”。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5-29 14:56:44000069平米的房子,37平米是公摊:“能停下一辆车”
目前,国内多个地方开始试点“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取消公摊面积或已是大势所趋。新京报记者隋坤编辑胡杰校对李立军“69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竟然达到37平方米,公摊率超过了50%,这也太离谱了。”西安姬女士买房“高公摊”事件,日前引发关注。新京报2023-08-09 08:54:140000湖南湘阴公安通报“一学校职工酒驾”:致1死2伤,其已被刑事拘留
2023年11月18日,国道240湘阴县境内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湘阴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警情通报2023年11月18日12时51分许,国道240湘阴县境内发生一起致1人死亡、2人受伤(无生命危险)、4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环球网2023-11-20 21:25: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