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地物价下降,这三地“八连降”,你家呢?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2023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新经纬梳理发现,11月,26省份CPI同比下降。其中,贵州、河南、山西等3省份物价连续八个月回落。
26省份CPI同比下降贵州等3地“八连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全国C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0.5%。CPI同比降幅超预期,且二次探底,创2020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31省份CPI同比“跌多涨少”趋势在11月进一步加强。其中2省份同比上涨,26省份同比下降,涨跌省份较上月分别减少7个和增加6个。
具体来看,黑龙江、天津同比上涨,河北、内蒙古、海南等3省份持平,浙江、广东、上海、江西、北京、江苏、安徽、陕西、青海、辽宁、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山东、湖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山西、福建、河南、西藏、重庆、新疆等26省份同比下降,其中,贵州、河南、山西等3省份物价连续八个月回落,新疆再次“领跌”且是唯一降幅超2%的省份。
另外,从增减幅来看,除贵州外,其他30省份11月CPI同比均较上月回落。其中青海降幅最大,为1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今年以来,国内通胀在持续走弱后,呈现低位徘徊特征。国内物价疲弱,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中下游产能去化、消费需求恢复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
未来CPI怎么走?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机构普遍预计CPI同比短期仍将低位徘徊。
高瑞东预计年内通胀仍处在低位,CPI同比较难摆脱负增长区间。但2024年伴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去库压力减弱,预计通胀有望迎来温和修复。预计2024年CPI同比中枢有望升至0.9%,高于今年的预期同比中枢0.3%。
财通宏观陈兴团队分析指出,从高频数据来看,12月以来,鸡蛋、鲜果和鲜菜价格均有上涨,猪肉价格跌势放缓,国际油价跌势放缓,预计12月CPI环比增速回升、同比增速企稳。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段超等表示,价格端的修复动能仍不稳固,但结构上仍透露出一些积极信号。消费端而言,居民信心开始回升。生产端而言,内需表现相对稳定,后续基建需求有望带动生产价格回暖。现阶段价格修复仍是曲折式过程,而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居民消费信心底部回升,预计2024年中国通胀或震荡修复。
开源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预计12月CPI同比回升至-0.1%左右,2023全年平均同比约在0.3%左右,预计2024年全年平均同比在1%~2%之间。
文:王永乐
媒体: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4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7个方面22项任务,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0000CPTPP接纳英国,中国能否成下一个?
[环球时报记者乌元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陈立非]15日至16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部长级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随着英国商务和贸易大臣凯米·巴德诺赫于16日在奥克兰正式签署CPTPP,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申请加入成为接下来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申请加入CPTPP,对于中国、该协定乃至跨太平洋贸易都是有好处的。0000对华理性,伦敦能否真正回归?
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于当地时间25日发表政策演讲,演讲中他向保守党对华鹰派提出,英国必须与中国接触,而不是在“新冷战”中孤立中国,并呼吁与中国建立“稳健和建设性的”新双边关系。环球网2023-04-26 07:25:420000知情人士:万达引入600亿投资未设立对赌协议
3月30日,万达商管集团与5家投资机构签署投资协议,上述5家机构将联合向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约600亿元,合计持股60%,大连万达商管持股40%。对此,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签署投资协议双方未设立对赌条款,也没有明确约定上市时间。(财联社李洁)0000机票退改贵、退改难引争议 南航:正在了解有关情况
近期正值春运,多家航空公司调整客票退改规则,扩大客票免费退改范围、放宽因病退改规则等,减轻旅客退改难题。不过,据《新华每日电讯》2月5日报道,机票免费退改难的顽疾仍然存在。以南方航空公司为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一个月的投诉量为912起,很多投诉涉及错购机票被收取高额退票费。例如,机票1800元但退票费高达1500元;退改规则模糊,解释权归企业所有,却没有考虑旅客权益。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