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七大信号,专家火线解读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上,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那么,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了七大方面,以飨读者。
一、传递“偏积极”信号: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访时表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也就是以“进”的发展态势稳增长、稳预期,同时促改革、调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从长远来看,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要破掉,但“破”的过程中要注意节奏的把握,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
他谈到,“先立后破”的底层逻辑是对风险的重视,意味着后续我们要更加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新机制与新模式建立的优先级要显著提升,避免出现“一刀切”的乱象。实现“先立后破”,需要审慎决策,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时表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展现出中央对于经济“以革新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精神。
在他看来,对于夕阳行业或者存在严重问题的产业,不能急于一锤子打死或现在就弃之不用,而是要积极建设发展朝阳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要先鼎新后革故,先立后破。推动新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过程,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获得稳定。然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没有变化。稳定是基础,发展是手段,进步是目的。“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是“立”的关键所在。
二、宏观调控“加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此外,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田利辉指出,会议强调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强调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意味着我国将会更为重视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实效,要使用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要运用好充裕精准的稳健货币政策。要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同时在“精准”的方向下,明年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
财政政策方面,温彬表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结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的工作要求,宏观政策依然保持定力,但强调适度加力、精准有效。自10月份万亿国债增发之后,中央财政保持积极呵护经济复苏,而中央财政发力也或是扭转资本市场信心的重要变量。本次提出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对财政持续发力的信心。同时,强调增强宏观政策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
三、重点工作第一项变动,高度重视科技和产业发展
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业内人士指出,与去年会议相比,中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而扩大内需则退居次席,反映出中央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第一位,并着重点出了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关键词,说明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还是在转型升级,还是在科技提升生产力水平上,会议也再次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加强基础、前沿、应用研究的同时,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未来将有更多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新。
民生银行首经团队指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是新增内容,近年来首次在产业政策中提及。推动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将有利于产业稳健长远发展。
徐驰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把科技创新的地位提高,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或有明显加大。本次关于科技创新的表述重点着力“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而着力于生产力的提高。以此来看,2024年对于人工智能、量子、生命科学等新兴技术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或有明显提高。
他还表示,产业发展方面,此次会议仍是强调了——“韧性与安全”。我国政策层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供应链安全导向之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或持续加速。我国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的现代化、自主化、集成化程度依旧不高,尤其是国家战略安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仍受制于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或加大鼓励各个产业链链长提供更多的融资发展的支持,国产替代的受益逻辑进一步加强。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会议指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对民营经济给予充分的阐述,提出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今年以来,从出台“民营经济31条”,到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决策层不断出大招改善营商环境。
盘和林指出,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中替代“两个毫不动摇”,也强调促进民企壮大,来年民企发展将继续受到政策支持。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此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关键在于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从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等民营企业普遍关心关注的领域入手,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仅要体现在政策内容上,更要体现在政策执行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在认真研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抓好政策举措落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五、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对房地产领域进行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徐驰指出,房地产周期下行带来地产企业、地方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隐忧,近两年是造成市场投资者预期转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助力地产企业融资端修复,或旨在扭转部分因地产周期下行带来的经济悲观预期。同时,结合当前政策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立”在于增加住房供应,强调发展新模式的“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然后再根据需求端的动态变化适时出台“相机决策”政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本次会议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具体部署,具体包括“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王青认为,这意味着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除了继续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也会持续推进。我们判断,2024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不过,综合考虑“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会长期坚持 ,明年房地产行业出现“V形”反转的可能性很低。
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会议对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从经济循环的角度做了更深刻阐述。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消费和投资都是需求,但是消费是终端需求,投资要承担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而不能只简单理解为需求,如果将投资只理解为需求,将会产生诸多无效投资。投资增加尤其是高质量的投资增加将创造和释放需求,比如,新的更优质产品诞生就能创造新的需求。
王青指出,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在2024年稳增长政策发力过程中,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
“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调节需求,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转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王青指出。
七、三农、区域、绿色、民生单独列出,重要程度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部署了四个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生育、养老等民生问题。
民生银行首经团队指出,这几项工作去年并没有单列,今年则分列四条,反映出高层对于三农、区域、绿色、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崔理斯
今夏北京蚊子变少了?疾控部门回应:是热“懒”了
新京报讯(记者戴轩)近日有网友表示,感觉今年夏天北京地区的蚊子变少了,没那么“挨叮”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监测数据显示,蚊子密度比去年同期并没有变少,但高温天气会影响和限制蚊子的活动,因此市民感觉不怎么被叮咬了。你有觉得今年北京的蚊子变少了吗?最近,部分北京网友发表了类似感想。0000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 传递何种信号?
外贸“新三样”指的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那什么是外贸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这三样是我们过去的主要外贸产品,通常被称作“老三样”。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三样”产品的出口表现十分亮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外贸“老三样”产品稳扎稳打的同时,“新三样”产品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外贸提质升级的生动注脚。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6-08 07:03:110000新增24种!高校专业调整如何服务国家战略?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又有新选择了。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增设本科新专业24种,今年起,就可以进行高考招生。澎湃新闻2024-03-20 08:19:150000王毅又见布林肯,这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在印尼雅加达,王毅又见布林肯。算起来,这也是一个月内,两人的第二次见面了。看我们外交部的新闻稿,用了“应约”两个词。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美方主动提议。美方最近确实很主动,国务卿布林肯上个月访问了北京,美国财长耶伦日前又来到中国。这次东盟会议期间的雅加达会晤,看外交部的新闻稿,不长,也就500字出头,但王毅的至少三句话,其实很有看头,很不寻常,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句话。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7-14 08:23: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