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调查:按期毕业难,有人读了七八年
随着博士生逐年扩招,从2011年全国招收6.56万人到2022年突破13万人,在校博士生人数不断创新高,但博士“合格出厂”愈发困难,读了七八年的大有人在。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博士生延毕率超过60%。为什么博士生难以按期毕业?延长学制就能解决问题吗?
同届50个博士生,只有个位数如期毕业
华南地区一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小彬是他们学院那届为数不多准时毕业的。他告诉半月谈记者,学院同届有50个博士生,如期毕业的只有个位数,估计有一半的人要读到5年。
一般来说,博士生学制为3年或4年,直博生为5年。但无论文理科,延期毕业似乎成为读博常态。多名博士生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延毕是大事,现在延期两年都稀松平常。一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理工科博士生已经迈入读博生涯的第7年,他正在修改毕业论文,计划年底申请论文答辩后毕业。他说,在师门里读六七年的居多,同专业正常毕业的不到1/4。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介绍,该院直博生平均在读5.5年,已超过规定年限,延期的博士生超过半数。另一所北方高校机械工程学院2023年博士生毕业数据显示,应届博士生毕业率为18%,近年延毕率有上升趋势,且超过半数为延期1年以上。
然而,博士生修读年限并不可以无限期延长,根据不同学校的规定,最长年限在8年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到年限还达不到毕业条件,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或是转为硕士毕业。同时,“35岁门槛”是博士生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因为高校在招聘师资时大多要求35岁以下的博士。

一名博士生说:“我们在外人看来是风光无限的‘高材生’,但延毕期间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许多高校对延期博士不再提供生活费补助和住宿,因此许多博士生只能依靠家里支持,或者兼职赚外快。对于一些已经成家的博士生而言,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
毕业难,难于西天取经?
当问及博士生能否如期毕业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确定,有人说“毕业难,难于西天取经”。
虽然在“破五唯”后,部分高校开始取消对博士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要求,但作为学术能力衡量的指标之一,大多数高校仍在维持这一毕业条件。由于博士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核心期刊数量和版面均有限,投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不少期刊存在学校背景和职称歧视,对于博士生的论文并不接收。而且,期刊投稿周期长,一般出刊时间达1年以上。一名博四的学生说,至今还没发出一篇论文,投了3篇C刊,都在等消息。有的博士生已经完成毕业论文,但因为期刊论文不够而无法拿到学位证,只能拿到毕业证,因此难以找到教职。
少数博导“不靠谱”,也让一些博士生感到无助。在博士生的培养机制中,博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博士生反映,好的博导能够敏锐给出选题建议、指明学术方向,但有的博导给不了什么建设性指导。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由于对博导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师生间可能出现两种较为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博导把博士生当“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为自己的考核任务打下手,并将学术之余的杂务交给学生;另一种是“完全放养”,博导忙于自己的科研而无暇顾及学生。有博导甚至10年无一学生毕业。
与此同时,博士生扩招后大量求学者涌入,有的博士生“读了博,才发现自己不是读博的料”,有的则是为了逃避就业而读博,仍旧过着闲散的大学生活。一些博导说,学术是“冷板凳”,需要兼具天赋和勤奋,没有长期高强度的学术训练很难出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贾海薇认为,读博对学生的科研素质要求比较高,但一些就读博士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为什么要读博,以为读完硕士就可以胜任博士的科研压力,其实不是。
除了延长学制,还能做什么?
针对博士生准时毕业率低的问题,不少高校采取延长学制的办法。厦门大学在《关于将我校博士生学制由三年延长为四年的说明》中表示,学校博士生准时毕业率偏低,学制改革势在必行。中国传媒大学自2021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3年改为4年。
此外,一些高校发布实施“博士分流淘汰制”细则。清华大学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要“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有了退出机制,博士生就能够在阶段性考核时及时止损。
不少专家认为,博士生毕业难根源在于招生和培养机制。目前,我国对攻读博士学位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严把出口关”有利于保障博士生教育“含金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认为,“入口关”也应加强管理,健全招生申请考核办法,在入口处尽量筛选出有学术兴趣和能力的学生。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治理研究所副所长李澄锋提出,鉴于导师指导的重要性,博士生培养机构有必要落实导师的责任,如对最低指导频率做出制度性要求,并考核导师指导工作量。其次,可探索建立联合指导机制,通过设立双导师或导师组的方式,提高指导质量。
针对论文难发的问题,专家认为,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期刊生态,另一方面也要将毕业条件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降低毕业要求。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先哲建议,根据专业型博士和学术型博士制定不同方案,差异化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虽然读博之路艰辛,但也是一条“涅槃”之路。厦门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宣长春以过来人的视角告诉准备申博或正在读博的学生们,读博也是在“读心态”,在日复一日克己勤奋的钻研中,不断提升认知自我和认知世界的水平,战胜一个个挫折,终将收获累累硕果。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张迪
行业老三炮轰老大:开倒车 这个行业离死不远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5月29日,投影机市场突然热闹不已。多家媒体报道,日前,坚果投影首席产品官(CPO)在其朋友圈发文称:“如果所谓的‘行业老大’在赚取了行业最多的利润后,不把用户给的真金白银用来推动行业创新与进步,而是用以次充好的廉价技术和颠倒黑白的烧钱营销来打压创新者,开行业倒车,那这个行业就离死不远了。”新浪新闻综合2023-05-31 22:13:410000围观“吃粪和解”,因为小恶魔不能被轻纵
在舆论持续围观之下,“吃粪和解”的事有了第二次的案件披露。7月6日,山西省介休市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处置工作专班就网民关注的是否存在逼迫和解、为何半夜达成和解、肇事者家庭是否存在特殊背景等多个问题作出回应。官方通报称,并不存在逼迫和解,连夜调解也不是有意为之,肇事三人都是未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三人均为普通农民家庭孩子。澎湃新闻2023-07-06 17:51:190000女子称被公职人员殴打致流产,官方:涉事者已被行拘,身份尚在核实
11月27日,湖南省石门县一女子在网上发声称,几天前,她被当地一名女性公职人员殴打,引发关注。28日,当事女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此次冲突中,自己意外流产,现在还在卧床修养。当地官方回应称,涉事者已被行拘,关于其公职人员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上游新闻 2023-12-01 22:31:470000男子在火车上被人持刀杀害,官方回应:案件正在调查
来源:顶端新闻顶端新闻记者曾令统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5月4日从株洲开往耒阳方向的列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致死案。随后受害者亲属在网上发布文称,持刀伤人者疑似从衡阳站携带一把18公分的刀具上车,并于列车开动后10分钟左右,持刀将其表弟杀害,该亲属称,尽管其表弟被上述持刀者刺伤后,列车乘警及医护人员也赶往现场处理事故,但是其表弟依旧不幸死亡。0001高铁上200克葡萄卖60元?铁路方回应
界面新闻2023-10-22 13:58: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