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或是1918大流感毒株“直接后代”
诺哈网2023-05-25 22:32:020阅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造成全球流感大流行的1918年流感毒株的“直接后代”。这一结果来自于对1918年大流感期间的欧洲样本开展的基因组分析。
据估算,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造成了5000万至1亿人死亡。人们对于这次流感的传播情况和发生时间的了解都基于历史资料和医疗记录,这些记录显示,这次大流行在1918年秋季达到了高峰,并持续到了1919年冬季。不过,一直到1930年代才有人证实其源头为病毒感染,在那之后的研究显示,罪魁祸首是H1N1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当时留下的病毒序列非常少,对1918年病毒的基因组分析也一直难以开展。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科学家此次分析了德国和奥地利博物馆历史档案中收藏的13个肺部样本,这些样本来自不同的个体,采集时间为1901年至1931年,其中6个样本采集自1918年和1919年。通过这些样本,他们得以对1918年6月在柏林采集的两个不完整基因组和1918年在慕尼黑采集的一个完整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样本的基因组多样性与本土传播和长距离扩散相结合的事件是一致的。通过比较大流感高峰前后的基因组,他们发现了核蛋白基因中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抗病毒反应的抗性有关,或许曾帮助该病毒适应了人体。
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分子钟建模,这种方法能用来估算演化的时间尺度。他们发现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的所有基因组片段可能都是1918年大流感初始毒株的“直接后代”。这驳斥了认为该季节性病毒来自基因重组(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发生互换)的其他假说。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的样本量依然极为有限,但研究让人们进一步认识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演变和发展,这也体现出查阅历史档案的宝贵价值。
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高楼为什么一直在晃,还那么吵?
最近,由于北京的疫情而不得不在家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望向窗外,还是一栋栋高耸的楼房,不过,这次走近窗边,才注意到大部分楼房上竖立着几根“管子”,或许是避雷针吧。如果是之前,我可能会认为它们都静静地矗立在闹市中,但现在,我眼前浮现的画面却是一些工程师拖着测量仪到楼顶上,然后告知世界:“高楼不可能不动。”而且,它们还在一直发出声音。撰文|王怡博审校|王昱一直在晃动诺哈网2023-05-25 18:58:230000全球科学大咖齐聚,这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聚焦“医学的未来——AI赋能医疗健康”
诺哈网2023-05-25 18:17:030000考古学家发现进入农业文明早期 农业曾使人类祖先变矮约3.8厘米
新近研究发现,大约在12000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转变为农业种植作物,这使得人类祖先平均身高降低了1.5英寸(约3.8厘米)。诺哈网2023-05-25 19:53:310000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实际应用“人造太阳”不是梦
【环球时报记者赵觉珵张卉】编者的话: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危机均源于能源问题,而寻找一种清洁、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也成为全球科学界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参照太阳的核聚变反应,各国科学家从上世纪起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地球上储量极其丰富的氘制造出“人造太阳”,为人类提供永续的清洁能源。诺哈网2023-05-25 21:36:260000我国“焊接泰斗”、中科院院士潘际銮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同志长期从事焊接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源:人民网诺哈网2023-05-25 21:57: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