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被开除,OpenAI为何突发“宫斗”?
全球瞩目的重量级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penAI,终于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公司剧本:在经历了早期携手共进的甜蜜岁月后,创始人在科技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前夜突然出局。
据澎湃新闻援引OpenAI董事会官方消息,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将辞去CEO职务,并离开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将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
一切发生得看似毫无征兆。就在不久前,OpenAI刚刚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奥特曼还为公众端出了一系列将ChatGPT向各领域开放的新布局,成功引发了又一次大规模讨论。
奥特曼被罢免的消息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值得注意的是,董事会的公告措辞比起正常的人事变动消息显得要严厉许多。公告称,“董事会认为奥特曼先生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不够坦诚,妨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继续领导OpenAI”。
“不够坦诚”“妨碍董事会”“不再相信”,这三个关键词,对于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EO兼公众代言人来说,几乎是最高级别的“指控”。
这种严厉,也迅速引发了业内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OpenAI进入商业化前夜,利益分配的分歧之争,也有人认为涉及微软等股东之间的权力之争。
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此次“宫斗”的导火索,更多应源自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理念的分歧。
OpenAI的非盈利性董事会共有6名成员,其中包括奥特曼在内,共有3名OpenAI员工。而本次“宫斗”事件结束后,另外一名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当即宣布离职。如此一来,仍然留在董事会内的OpenAI员工,仅有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茨克维一人。
有社交媒体爆料称,最终驱逐奥特曼的董事会投票数为4:2。这也使得外界认为,本轮冲突的根源很有可能是苏茨克维与奥特曼等人的理念分歧所致。
此前,苏茨克维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如果追溯OpenAI的历史,苏茨克维几乎是一个奠基性的人物。作为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科学家,苏茨克维师从于人工智能教父、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
OpenAI成立之初,正是因为马斯克偷偷从谷歌挖走了苏茨克维,才导致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与马斯克宣布绝交,自此不再有私人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苏茨克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ChatGPT成功之后,自己已经做出了“职业生涯最大的转变”,即成立了新团队专注于“超级对齐”的项目。
所谓“超级对齐”,通俗来说,是为了建立一套控制技术,用于保障未来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能够始终做人类想让其做的事,相当于是一套“针对超级人工智能的安全程序”。
这或许正是OpenAI创立者以及人工智能探索者的理念。此前,OpenAI曾在各种场合传递过,自己的使命是构建对每个人都安全和有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为此,OpenAI要采用非盈利和有限盈利的模式。
种种迹象显示,在ChatGPT成型并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后,这些潜在的分歧开始慢慢浮现。
例如,尽管首席科学家已经做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转变,但奥特曼在此前接受采访中,并未对“控制与监管人工智能”表达足够的重视,甚至提出“人工智能还没到需要监管的时刻”。
而在11月份的OpenAI大会过后,外界一致认为ChatGPT推出了多个更新升级,尤其是即将上线的GPT Store,是OpenAI搭建商业化生态的重要标志。这些,或许从“苹果”的发展史来看是值得称赞的重磅发布会,但要注意的是,OpenAI及其众多参与创建者的初衷,并不是要做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苹果”。
因此,尽管关于奥特曼离任的准确原因仍然需要更多信息来证实,但人工智能背后的路线、理念分歧应该正是此次“宫斗”的深层原因。
从科技企业的发展史看,在新技术发展的前期,不同路线、理念的参与者往往能够团结协作,共同为了科技普及而合作前进。但当科技普及已经发生,关于商业化、实现路径的种种理念差异,却可能拆散原有的创业团队。
对于OpenAI来说,通过ChatGPT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冲击与影响,并在部分领域率先进入应用普及,这至少代表着OpenAI创立之初的理想已经阶段性实现了。
在人工智能普及和深度应用的前夜里,或许,关于未来技术应该如何普及、如何监管的理念与路径之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撰稿 / 马尔文(媒体人)
这三个细节戳穿美日拉小圈子的私心
新华社东京5月22日电“反对战争!”“粉碎峰会!”日本和其他国家一些爱好和平的民众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当日,为期3天的“富人俱乐部”七国集团(G7)峰会在广岛闭幕。为首的美国和“东道主”日本心怀鬼胎,借机夹带私货。从这三个细节来看看它们葫芦里卖的都是些什么药,包藏的是什么祸心,为何会让抗议人士如此愤慨。美日拿“无核”虚伪作秀新华网2023-05-22 18:54:280000美国男子遭警察射杀:全身57处枪伤 没有携带武器迹象
海外网4月21日电综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20日报道,美国警方公布的最新尸检报告显示,1月18日因参与环保抗议被警方射杀的曼努埃尔·塔尔身上共检出至少57处枪伤,在塔尔身上未测到任何枪支火药残余物,这意味着,暂无证据表明塔尔携带武器。海外网2023-04-22 21:32:580000又一个国家政变了,但这两个细节你可能不知道
2023,真有点流年不利。8月30日,又一个国家政变了。算起来,这已经是8月份的第二起了,第一起在非洲的尼日尔,第二起是在非洲的加蓬。唉,非洲啊非洲。但看了一下,加蓬政变,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一些朋友可能未必知道。细节一,法国反应最强烈。原因很简单,加蓬是一个法国前殖民地,与法国关系很密切。甚至国际社会有一种说法,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就是法国在非洲的总部!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31 09:03:350000拜登提议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加沙,内塔尼亚胡反对
(观察者网讯)本轮巴以冲突已经造成超过1.3万人死亡,但美国却始终反对国际社会推动停火的努力。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重申美国“坚定支持以色列”,声称停火将给哈马斯“重新发动袭击”的机会,拒绝呼吁加沙停火。观察者网2023-11-19 10:53:360000美空军部长:B21首飞延宕几个月,但今年还是能飞
[文/观察者网王世纯]美军下一代B-21轰炸机“鸽了”,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3月17日报道,美国空军部长3月17日表态证实,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的首飞时间将比空军预计的晚几个月,但应该“还会在2023年年内”。观察者网2023-03-22 09:55:200000